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旭东 《中医药学报》2011,39(2):111-112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电针波型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95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疏密波治疗组(A组)、断续波治疗组(B组)和连续波治疗组(C组)各65例,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愈显率为80.0%,B组为84.7%,C组为64.7%。结论: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愈显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针刺在中西医结合中风单元中对偏瘫康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在中西医结合中风单元中叶偏瘫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3组分别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在第1和第2疗程后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第l疗程后,各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较明显的增加(P〈0.05),A、C组明显优于B组(P〈0.05),C组又稍优于A组;第2疗程后,各组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更明显的增加(P〈0.05)。C组又优于A、B两组(P〈0.05),而A、B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和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持续的促进作用,针刺起效更快,两者结合运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波型电针对气虚精亏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虚精亏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2组,断续波组和疏密波组,均选用脾俞、天枢、关元、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支沟治疗,在常规针刺基础上予双侧天枢一组,上巨虚-足三里一组不同脉冲电流刺激。每日1次,5次/周,共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结肠传输功能及便秘症状评分,并对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结肠传输试验剩余标志物数量均明显减少(均P0.01),且断续波组数量显著少于疏密波组(P0.05);2组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断续波组显著低于疏密波组(P0.05);断续波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疏密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是治疗气虚精亏型便秘的有效方法,断续波的治疗效果优于疏密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压氧、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B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C组给予针刺联合高压氧、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B组(P〈0.05),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A、B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早期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接受先头针留针后运动疗法治疗,B组接受先运动疗法后采用头针治疗,C组采用头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C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中正中神经N20峰潜伏期、N20-P25波峰振幅、胫神经P40峰潜伏期、P40-N50波峰振幅及日常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C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四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下肢)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C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头针同步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恢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4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头针运动疗法,治疗30d,在治疗前、治疗第7d、14d、30d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I)及中风病疗效的评分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中风病疗效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推拿合并头部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肢肌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予即推拿合并头部电针治疗,B组30例予头部电针合并患侧肢体电针治疗,C组30例予单纯头部电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Lovett肌力6级分级法评定肌力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A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评分提高明显优于C组(P<0.05),A组略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疗效均高于C组(P均<0.05)。结论推拿合并头部电针能较好地促进缺血性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肌力的提高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巨刺加电针疏密波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加用电针疏密波对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针刺健侧加电针疏密波,对照组针刺患侧加电针断续波。治疗3个疗程、6个疗程、9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疗效相同。结论巨刺加电针疏密波治疗中风偏瘫见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阴经与阳经上应用不同电针波型对中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选用相同的穴位,A组选择在阴经的穴位上使用连续波,阳经的穴位上使用疏密波;B组患者无论阴经阳经的穴位上均使用疏密波.于治疗20d后对患者进行肌力、肌张力评分、肌痉挛状态评分比较.结果:两组肌力、肌张力评分、肌痉挛状态评分均增加,A组治疗后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分经选择电针波型对于提高疗效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取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85.0%、62.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O.05),治疗组腰椎功能障碍和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和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组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电针治疗,B组采用电针及龙氏正骨手法,C组应用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及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重度疼痛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1)。结论: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及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上肢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其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平衡仪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平衡仪组加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PST值、LOS值)和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平衡仪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B组(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C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D组(卒中单元组)组,每组60例。每组病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I)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整体临床疗效,并于出院后第6个月随访OHS评分。结果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B、C、D组治疗前后sIAs评分差值分别为21.91±3.25,17.11±4.12,17.25±4.26,10.64±5.42,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BI评分差值分别为43.58±1.69,38.69±2.35,39.16±2.54,33.57±1.2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分别为12.33±2.25,9.20±3.02,8.04±3.16,5.93±3.3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和出院后第6周OHS评分比较,A组与B、C、D组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c组总有效率85%,D组总有效率86.67%,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较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组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4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家庭组20例和医院组2l例,分别予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医院组上肢Fugl-Meyer评分高于家庭组(P〈0.05),但两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家庭康复能改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密波电针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疏密波电针和连续波电针治疗紧张型头痛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84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46例和连续波电针组38例,两组取穴为阿是穴、完骨、风池、天柱、率骨、太阳、百会、印堂、上星、四神聪、合谷、内关及太冲穴,疏密波电针组电针时采用疏密波,而连续波电针组电针时采用连续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对头痛强度的影响。结果:疏密波电针组46例患者,临床痊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连续波电针组38例,临床痊愈18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周期后,两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头痛强度(P〈0.01),但疏密波电针组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组(P〈0.01)。结论:疏密波电针疗法能明显缓解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和头痛强度,其效果优于连续波电针法。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5d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5、30d后2组下肢Ashworth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d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可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及对上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运动疗法(PT)和作业治疗(0T);试验组除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外,还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每项训练各进行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训练前、训练后2周及训练后4周时分别进行手握力评定、改良Ashworth评分(MAs)、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力指数(MI)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手握力、改良Ashworth评定(MAS)、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力指数(M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的手握力及MI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和肘、腕屈肌MAS较训练前有均有显著好转(P〈0.01),对照组较训练前亦有改善(P〈0.05),试验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相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试验组肘、腕屈肌MAS较对照组亦有改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有效降低肌痉挛及改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疗效上要显著优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运动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可以有效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水平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睡眠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SPIEGEL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状,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