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与加用鹿瓜多肽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8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及肿胀压痛关节数、DAS28评分。结果:鹿瓜多肽组与对照组比较关节疼痛改善明显(P<0.05)。结论: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晨僵时长、握力、VAS评分、关节肿胀数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VAS评分、握力、关节肿胀等指标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痛VAS评分为(28.89±18.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患者的(43.37±19.4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3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础疗法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关节痛VA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率,安全可靠,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评价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搜集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月5日,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1 2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MD=-2.58,95%CI(-5.02,-0.13)]、关节肿胀数目[MD=-2.08,95%CI(-3.25,-0.91)]、握力[MD=1.63,95%CI(0.31,2.96)]、晨僵时长[MD=-0.61,95%CI(-1.05,-0.18)]、红细胞沉降率[MD=-2.15,95%CI(-3.72,-0.58)]、C反应蛋白[MD=-1.42,95%CI(-2.74,-0.11)]... 相似文献
5.
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加西乐葆)和中药治疗组(药物治疗加鹿瓜多肽)。其中治疗组:妥抒(西乐葆)20mg/天治疗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鹿瓜多肽注射液16mL,1次/d,静滴;对照组:单纯用妥抒20mg/天治疗加西乐葆200mg/天,1次/d,疗程2周。观察患者关节压痛、肿胀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关节压痛、肿胀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6例,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平均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均在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使用常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抗炎、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39例消肿时间小于15d,占81.2%,骨痂出现时间为(19.6±7.1)d,对照组仅有31例消肿时间在15d以下,占64.6%,骨痂出现时间为(26.2±9.4)d,治疗组消肿时间及骨痂出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尺桡骨、肱骨等部位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后者。结论:创伤骨折患者于手术后注射鹿瓜多肽具有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MTX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80例老年膝关节病患者,疗程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骨密度变化和双膝X线情况。结果患者症状缓解,骨密度稍增高,双膝关节X线检查有改善,血钙升高,尿钙降低。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膝关节病骨质疏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关节滑膜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并采用温针灸痛点循经取穴为主穴,辅以关元、足三里、脾俞、气海、阳陵泉、肾俞、肝俞等温针灸20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BMPs在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夹心ELISA法测定膝关节滑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外周血血沉(ESR)、血清MMP-1、类风湿因子Ig A-RF、Ig M-RF,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指数、握力,晨僵时间,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可提高BMPs,降低MMP-1、ESR、Ig A-RF、Ig M-RF,明显缩短晨僵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温针灸激发经气,运行气血,通经活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局部病变组织新陈代谢,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BMPs合成,抑制RF造成的变态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雷公藤多甙和氨雷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雷甲组(雷公藤多甙和雷甲蝶呤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氨甲蝶呤治疗组)。2组均继续应用原有非甾类抗炎药。对照组加服氨甲蝶呤15mg,每周1次;雷甲组加服雷公藤多甙10mg,每天3次,氨甲蝶呤7.5mg,每周1次。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28.6%,雷甲组为3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0.5028,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沉、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0例次,雷甲组发生8例次。结论:小剂量雷公藤多甙和氨甲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甲氨喋呤联合白芍总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患者分为2组,甲氨喋呤(MTX)组(30例)仅口服MTX治疗,白芍总甙(TGP)+MTX组(31例)口服MTX加TGP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4、8、12周,TGP+MTX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4%、100%,略高于MTX组(分别为87%、90%、9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能显著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水平,但TGP+MTX组更显著。结论 TGP+MTX联合方案起效快、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更高,较适合老年RA患者。 相似文献
14.
白芍总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白芍总甙(TGP)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26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180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口服MTX+TGP或MTX+柳氮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24周。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各项RA指标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8、12、2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69%、81%、94%、98%和60%、85%、93%、9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RA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TGP联合MTX能明显改善RA患者病情,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8%,对照组为71.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评分、晨僵时间、双手握力、15 m步行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其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指标进行观察。并随机选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对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甲氨蝶呤7.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 mg/次,日2次饭后口服。对照组:40例,甲氨蝶呤片12.5 mg/周(补充叶酸5 mg/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饭后口服,联合胃粘膜保护药瑞巴派特,1个月后逐渐减停),12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对临床疗效及ESR,C-RP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在第4,8,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第4周更为明显。经过12周治疗,2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及ESR、C-RP检验方面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间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为100%、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三水白虎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三水白虎汤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DAS28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4%,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复方三水白虎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BQC)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案。方法将138例RA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4例,BQC治疗)、Ⅱ组(46例,MTX治疗)和Ⅲ组(48例,BQC加MTX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和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ESR、CRP、R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Ⅲ组优于Ⅰ、Ⅱ组(P<0.01);3组间疗效比较,Ⅲ组疗效优于Ⅰ、Ⅱ组(P<0.01)。3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因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未处理。结论 BQC治疗RA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QC加MTX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BQC或MTX,并可减少MTX的不良反应,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提示BQC加MTX是治疗RA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0年会议”于2010年7月20—24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承办,河北以岭医院协办。来自河北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等43个单位175名中西医结合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为主题,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一个临床”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确定了下一阶段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共有16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和主题发言。陈士奎教授作了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专题报告。认为师资、教材、实践基地和学生是构成中西医结合教学体系的四要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其教育工作委员会应建立全国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及教师研修基地,持续开展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及教师研修,并组织专家进行中西医结合教材研究,及时对中西医结合教材作出修订。中西医结合教育应鼓励中西医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独立思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结合本校教学实践,介绍了该校从开设《神经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概论》,到《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讲座》、《神经科学原理》等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研究生课程新的教学体系。河北医科大学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进行了广泛调研及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会上作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报告。湖南中医药大学作了“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思考”的报告,系统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提出“构建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对“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面展开研究,作了“PBL问题设计引导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的建立”的报告。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拓宽视野,率先在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立了全科医学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能力要求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思考。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就“规范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医教研协调发展”作了专题报告。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作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报告。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对临床带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作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糖尿病带教中的方法与思考”的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学系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进行了介绍。(方朝义丁旭整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