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已经得到逐步落实,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以上下级转诊不畅问题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向转诊的实施。为了优化邵阳市卫生资源配置,方便人民就医,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及对口支援医院之间进行了双向转诊模式的研究,为理顺院级转诊机制,探索推动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转诊的道路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医疗集团为后盾建立良好双向转诊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以后,为了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必须建立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首诊选择大医院,而医院级别越高,单病种平均总费用及日均费用越高.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病例中,64.8%的问题是可以在社区解决的,如能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则可以节省40%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糖尿病发病率逐渐攀升,随之而来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卫生资源紧缺等问题使其成为我国卫生服务管理的重点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明显的优势,使构建中医院协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糖尿病双向转诊模式方兴未艾。本文回顾了目前大中型医院与周边社区实行糖尿病双向转诊的基本情况,结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现状,探讨中医院糖尿病转诊就医模式的意义,强调实施双向转诊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进一步开展中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间糖尿病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联体双向转诊工作的推进形式和效果评价开展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开展本研究。结果:通过区属医联体建设不断推进,区域内中医分级诊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双向转诊工作存在以下不足: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缺乏完善的利益分配和绩效激励机制、双向转诊制度欠完善、患者积极性不高。结论:应从加强对转诊人数的考核,匹配绩效激励措施、探索符合中医药发展特色的双向转诊模式、推进区属转诊平台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惠民措施方面,推进双向转诊工作的落地。 相似文献
5.
冯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2):134-135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在“双向转诊”制度下的营销策略。方法:通过分析“双向转诊”制度对三甲医院带来的病源数量和结构变化,积极查找原因并调整医院营销策略。结果:通过建立三甲医院营销策略,加强调整医疗机构的技术项目和服务模式,才能促进三甲医院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新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明确了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势必对城市医院的服务对象、医疗资源配置、服务内容、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医院必须针对“双向转诊制”及时调整医院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在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随时、个体、集中授课、提供视听教材和发放书面材料等教育方式对8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前,患者对自我保健知识熟悉者只有24例(28.6%),教育后则增加至80例(95.2%),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健康教育后,重视保健运动、主动参与保健运动、主动改变不良工作姿势、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重视颈椎保护的病例明显增多,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每天运动时间由教育前的(5.3±1.5)min延长至教育后的(37.2±3.5)min(P〈0.01);经健康教育后,3、6、12个月复发的病例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颈椎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善颈椎运动能力,延长颈椎病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期”辨证牵引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期”辨证牵引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1个月后简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分法(YT20)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Barthel指数(BI),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颈椎曲度和治疗1个月后改良MacNab疗效。结果治疗2周、1个月后,2组SF-MPQ量表中PRI、VAS、PP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周、1个月后,2组YT20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2周后C2~7 Cobb法、Harrison氏法、Bordens法测量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各法测量颈椎曲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3%(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0/54)(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后3例出现恶心症状,2 h后自行缓解,未影响正常治疗。结论“三期”辨证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操作简捷、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9.
颈椎牵引及手法并用治疗颈椎病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远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89-289
1999年~2002年,笔者采用颈椎牵引并手法治疗颈椎病6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新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颈椎新方”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结果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证明,颈椎新方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低龄(15~30岁)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影响。方法:将50例低龄康复期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纳入心理认知干预、日常生活习惯干预及运动疗法干预,2组均经过6个月随访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VAS评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愈显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00%,愈显率6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认知干预、日常生活习惯干预及运动疗法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低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73例用针灸配合颈椎操,对照组73例单用针灸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82.1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施行恰当护理疗效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相比,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前屈位和后伸位时颈肩部不适的疗效。方法:200例患者中前屈位牵引100例(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后伸位牵引100例(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9例),2个疗程后,采用日本田中靖久的评定法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量化评定及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结果:前屈位治疗组治愈33例,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1.2%;后伸位治疗组治愈30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4例,总有效率为69.4%;前屈位与后伸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屈位与后伸位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治疗前后,生理曲度有所改善,椎间隙狭窄稍有改善,在改善椎体骨质增生方面无明显作用。结论:角度牵引治疗前屈位和后伸位颈肩部不适的颈椎病疗效优于垂直牵引,是一种安全、合理、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痛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评价颈痛宁颗粒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适应性、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按中药新药审批办法,对42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辨证为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者,用颈痛宁与颈复康进行临床比较,从临床疗效以及疼痛、压痛、麻木、压顶试验等症状和体征分析.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证明颈痛宁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颈复康。颈痛宁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