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73例,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4例为A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139例为B组。患者均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2组患者的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可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骨髓象检查在全血细胞减低等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帮助临床医师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方法:采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2例患者血常规及临床医师采集送检骨髓涂片检查.结果:通过对132例全血细胞减低患者的骨髓象分析及相关辅助检查,119例可明确诊断,临床符合率90%.结论:说明骨髓象检查在全血细胞减低等疾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骨髓内转移患者的骨髓形态、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形态、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贫血、骨痛,所有患者的骨碎片中均可见不同成因以及成簇分布的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异常。结论:恶性肿瘤骨髓内转移患者的骨髓形态、血象及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特征,临床上对贫血和骨痛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十分重要。采用常规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发现骨髓转移情况,同时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找到原发病灶,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 恶性组织细胞病(下简称恶组),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因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故其误诊率高,既往屡有误诊报告。本文着重介绍3例恶组误诊为传染病的教训,供同道参阅。 病例摘要 例1,男,41岁。因间断发热2月余于1992年6月27日入院。突然起病,不规律发热、头痛,体温39~40℃,且有相对缓脉曾因黑便一次而住院治疗。血象WBC 2.3×10~3/mm~3,EC为0,肥达氏反应阴性,又多次血及骨髓培养无细菌生长,三次骨髓涂片查均见噬有血细胞的吞噬细胞,但其量逐次减少。住院25  相似文献   

5.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组以在骨髓或其他淋巴组织/器官中出现异常增多的组织细胞,且伴有活跃的吞噬自身血细胞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等.该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特异性检查少,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具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正>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nfection associ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属于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由病毒、细菌或真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而导致体内噬血组织细胞增生,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本病罕见,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1],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该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现将我院成功救治1例  相似文献   

7.
改良生血合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生血合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MDS患者以改良生血合剂(由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菟丝子、丹参、三七、白花蛇舌草等组成)治疗,3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因子等的变化。结果:基本缓解5例,部分缓解15例,进步2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8.3%。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随时间推移改善愈加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外周血象主要指标、细胞因子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从骨髓象变化看,治疗后骨髓象增生程度改变不明显(P>0.05),但病态造血显著改善(P<0.01)。结论:改良生血合剂在改善贫血、控制出血、控制感染等方面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可改善患者血象和骨髓病态造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对常见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白血病患者,给予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观察不同类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来说,慢性红白血病、不伴成熟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以白细胞计数(10~50)×10~9·L~(-1)为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以白细胞计数大于50×10~9·L~(-1)为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小于4×10~9·L~(-1)为主。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来说,白细胞计数存在差异性,不同类型常见白血病患者血涂片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骨髓涂片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白血病患者时应当选用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均能够获取准确检查效果,但是外周血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比形态学检查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血解毒方主的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MDS患者以生血解毒方(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吐丝子、丹参、三七、蛇舌草、甘草等组成)治疗,3个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外周血象、骨髓象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的变化。结果:基本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进步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好转的同时,外周血、骨髓象及T淋巴细胞亚群也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骨髓象变化显示,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改变不明显(P〉0.05),但病态造血改善明显(P〈0.05)。结论:生血解毒方为主治疗MDS能够改善症状,提高血象,调节免疫功能,抑制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促进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因而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血复康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复康是我们根据中医“解毒活血”法研制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中成药。血复康与化疗联合治疗CML经长期临床应用,取得较满意的远期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57例CML患者均为1989年5月~1998年5月住院或门诊患者: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26~78岁,中位数年龄45岁;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部分病例作Ph‘染色体)确诊[‘]。均处于慢性期。57例患者同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ZI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前病程等方面大致相同。1.2血复康丸方剂组…  相似文献   

11.
生血合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生血合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低危M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以生血合剂为主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用安特尔、维甲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生血合剂总有效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治疗后患者的外周血象升高、骨髓病态造血改善、IL-2、IFNγ-、TNF-α水平下降,IL-3水平上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血合剂治疗MDS疗效良好,能有效调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Ir2.,2010年6月。2011年12月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象诊断和骨髓象诊断。结果:在32例患者中,全血细胞减少16例,2系减少10倒,白细胞增高伴1系或2系减少1例,单纯1系减少2例。平均红细胞体积大于正常14例,正常16例,小于正常2例;白细胞异常20例,减少12例。网织红细胞小于正常10例,正常10例,大于正常12例。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大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可见类巨幼变、核畸形及奇数核等改变。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改变复杂、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外周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提供依据,骨髓细胞检查优势明显,联合应用更有助于骨髓增瘴鼻黹综合征的缝确论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病因、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对10例骨髓坏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恶性疾病所引起者9例,1例原因不明。以骨痛、发热、贫血、外周血象异常为主要表现。骨髓涂片可见到典型坏死改变。结论:引起骨髓坏死的主要病因是急性血液病,诊断难度大,预后效果差,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4.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因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导致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致病因素激活T淋巴细胞促使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引起T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刺激和激活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并吞噬细胞,引起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和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凶险的综合病征。介绍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2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不同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或一系、二系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其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够满意。我们自1989年以来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再障,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有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文121例再障均经临床、血像、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而确诊。诊断标准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英国皇家进修学院Gordon-Smith于1983年提出的再障诊断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16.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临床上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初期临床表现与病毒性感冒十分相似,常以发热为首要症状,进展迅速,随后便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肺、肝、脾等多脏器损伤危急重症,病死率很高,约62.5%[1]。本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持续高热病危患者,辗转几家医院,西医诊断明确,但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诊治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诊断从最初的伤寒,治疗未效;到最终发现疾病的本质是湿温,使用科室协定处方胃肠感冒退热方使患者热退身凉,转危为安;后期仍从湿邪入手,使患者白细胞等血象恢复正常,患者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欣 《河南中医》2016,(2):272-27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青黄益血汤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象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28%,对照组有效率为60.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血象特点,探讨其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进行分析,制作血涂片镜下观察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结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主要是淋巴细胞增多;容易发生贫血,但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常不一致,血红蛋白多低于参考值但红细胞多正常或仅轻微减低;血涂片中可见很高比例的异型淋巴细胞,以不规则型为主。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象有显著特点,有助于该病的临床诊疗,但也存在复杂多变性,需要注意鉴别诊断,以减少临床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雄黄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5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MDS-MLD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青黄散(雄黄、青黛)、健脾补肾汤药治疗36个月及以上,以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善情况,并比较不同遗传学分型疗效。结果:130例患者完全缓解、血液学进步、稳定、疾病进展分别为18例(13.84%)、80例(61.54%)、24例(18.46%)、8例(6.15%);130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ANC、Hb及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三系血细胞疗效比较,Hb与ANC、Hb与PLT血液学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ANC与PLT血液学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遗传学分型血液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雄黄为主方案能改善MDS-MLD外周血象,对红系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青黄益血汤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象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28%,对照组有效率为60.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