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Ⅰ组)及全髋关节置换术(Ⅱ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相当,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匠肌骨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使骨膜愈合完整,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匠肌骨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使骨膜愈合完整,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观察63例微创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指标,并与56例常规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相比较。结果:微创THA组与常规THA组在失血量(手术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H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获得与常规THA相同的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波 《西部中医药》2013,(12):120-121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观察2组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及髋关节功能。结果: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锻炼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临床观察疗效较好,可改善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及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各30例。从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手术情况等方面,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案的疗效。结果:FH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均明显低于TH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Harris评分:FHA组优良率分别为73.3%、60.0%均明显低于THR组的优良率83.3%、76.7%(25/30);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翻修率比较,FHA组并发症26.7%明显高于THR组的16.7%;且FHA组手术翻修4例,占全部手术患者的13.3%亦明显高于THR组的6.7%。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疗效较高,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及B组,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采用内固定术,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且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内固定术效果好,能尽早下床活动及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活动减少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对比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7例行内固定术为A组,2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卧床时间以及Harris评分;以65岁为年龄节点,将A组和B组分别划分为2组,即Al组(〈65岁,n=10)、A2组(≥65岁,n=17)和B1组(〈65岁,n=8)、B2组(≥65岁,n=15),对比分析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的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术后卧床时间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A1组中股骨头坏死3例、不愈合2例,A2组中股骨头坏死0例、不愈合1例;B1组中未发现并发症,B2组中松动l例、脱位1例。结论相对于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更加显著;采用内固定术治疗≥65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5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平均年龄(83.79±0.59)岁,行小切口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81.44±0.37)岁,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周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适宜于全身情况较差、活动量较少、质量差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72例接受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护理组),分析两组护理措施及效果差异,指导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快速康复护理实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及肢体功能评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的康复训练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结果:两组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耆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医源性股骨骨折、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中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对于身体好、对手术耐受性好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身体状况差、对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则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应用多模式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1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参加该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2例和49例。结果: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比值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预防方案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内固定及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应用不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87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Harris评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症状指标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指标层面评估,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佳,但从长远疗效的角度分析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可见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Harti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00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教。结果: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2组术后1、3、6个月、术后1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ltarris评分、Barthel指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药辅助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6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康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 59%,较对照组的77. 36%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Harris系统中疼痛、畸形、活动度评分及观察组功能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及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 43%、24. 07%,术后6个月分别为28. 30%、48. 15%,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骨折不愈及骨塌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讨论:活血化瘀中药辅助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双极股骨头半髋关节置换(Bipolar hip arthroplasty,BHA)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探讨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2005—02~2008—02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行髋关节置换78例78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THA组和BHA组。其中THA组42例,BHA组36例。全部病例平均随访25个月,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结果:THA组术后Harris评分中明显高于BH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HA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以便获得更好的功能及避免翻修,而对于少数身体条件较差,运动量较小的高龄患者,可考虑选择BHA置换,重建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加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首先在治疗中都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术后三周开始采用香丹注射液髋关节腔内注射.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要优于时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加香丹注射液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使骨膜愈合完整,可重复给药,使用方便,适于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