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假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LISA法对IgG IgM都有很好的检测能力,因其灵敏度高、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结果客观,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出现假阳性的问题,而大多数是由弱阳性反应引起的,这给医疗工作带来麻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现将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鹏  张薇娜  汤荣华  张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89-2090,2092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TP-ELISA一步法检测抗-TP结果的影响,评价TP-ELISA二步法检测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3 600份住院患者血清,并用TP-ELISA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12份。结果 TPPA、TP-ELISA二步法分别检测出91份抗-TP阳性,结果一致;TP-ELISA一步法检测出79份抗-TP阳性,12份TP-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进行1∶5、1∶10、1∶40、1∶80倍稀释后,再采用TP-ELISA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12份、12份、8份、4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采用TP-ELISA二步法或TP-ELISA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法为参考,对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P-ELISA)法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P-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对本院皮肤门诊送检的4815例标本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标本分为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低值组(S/CO1~2)和S/CO高值组(S/CO2)2组;同时所有标本用TPPA法复检,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P-ELISA法与TPPA法2种方法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别,但S/CO低值组与S/CO高值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O低值组更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 TP-ELISA是目前检测梅毒特异抗体的可行筛检方法之一;但对于S/CO低值标本用TPPA方法加以确证以排除假阳性结果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复杂的病程,其传染的途径除性接触与垂直传播外,输血和注射药品(吸毒)等方式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梅毒发病率的增长速度为8种法定报告性病之首[1].因此选择特异性、敏感性高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助于梅毒的诊治.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梅毒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梅毒抗体IgG、IgM都有很好的检测能力[2],因其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然而试验的假阳性又是引起误诊和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为了避免假阳性的产生,现将假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在更换为两步法后的灰区结果。探讨适宜的梅毒检测操作规程以减少误诊。方法随机选取50288例血清标本进行TP-ELISA法筛查;对处于灰区的样本,再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进行验证。按疾病及年龄段分组,统计各组抗梅毒抗体灰区率。结果50288例血清样本,经过TP-ELISA法初筛灰区结果为61例。不同年龄段造成的灰区率61岁以上年龄段最高。结论 TP-ELISA 检测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设定合理的灰区范围,对灰区内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素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41-3642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假阳性分析.方法 ELISA法采用的是竞争抑制法检测抗HBc;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CMIA)检测抗HBc.结果 用ELISA法初检210份标本,其中抗HBc高值80例、抗HBc低值130例,在抗HBc低值组中,ELISA法、CMIA法复检的阳性率分别为46.1%、15.4%,三者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对半模式主要以2、5阳和5阳为主.结论 用ELISA法初检时,当抗HBc值处在低值时,两对半模式为2、5或5阳时,应对标本用ELISA法复检,甚至用CMIA法重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梅毒筛检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50-1451
目的在血液筛捡中选用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检测方法对梅毒抗体进行检测,保证血液质量。方法对检测梅毒抗体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抗原夹心法,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TP—ELISA抗原夹心法与金标准法T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RU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ELISA双抗原夹心法更适宜作为对血液筛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以一种最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ngrall和 Perlmann年最先应用该法进行了IgG定量测定,并命名为enzyme linked immunosorkent assay(ELISA).由于ELISA方法灵敏,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设备,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测定[1].但ELISA测定中影响因素较多,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对试验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在临床检验中除正常反应外,有时常可见到一些错误的结果(即假阳性或阴性结果).对我院自2008-2010年检测的乙肝标志物15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老年人梅毒特异性抗体容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采用TP-ELISA分别对976例老年患者及3 004例其他年龄段患者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结果 TP-ELISA检测老年组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本身所患的疾病是造成TP-ELISA检测梅毒抗体易发生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容易判定等优点,是许多实验室或血站采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试验,属非特异性试验,对筛查阳性的标本需进行确诊试验。笔者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阳性标本进行确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对ELISA法和胶体金法梅毒血清学检测试剂的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6 291例临床手术前或输血前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试剂A、试剂B)和金标法分别进行初筛检测,初筛阳性或弱阳性标本用TPPA法做确证试验。结果血清标本6 291份中,试剂A、试剂B、金标法检测阳性分别为66、64、56份,金标法阳性检出率与试剂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经TPPA确证为66份,其中试剂A、试剂B阳性均为61份,金标法为56份。试剂A检测为阳性的5份标本及试剂B检测为阳性的3份标本,经TPPA确证为阳性的分别为3、2份,金标法灵敏度与试剂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灵敏度高,易实现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适合临床手术前或输血前患者标本的筛查,金标法灵敏度低,但特异度高,方法简捷,适用于大规模健康体检及急诊手术前的初筛试验。为避免医疗纠纷,对ELISA法和金标法阳性的标本应用TPPA法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钦州地区梅毒螺旋体(TP)临床感染状况,并分析其感染趋势。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院2009~2012年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抗-TP 抗体检测。结果4年间共检测19362份标本,抗-TP 抗体阳性率为6.13%,性病泌尿科的阳性率高达29.42%,且逐年增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8,P <0.05)。女性的抗-TP 抗体阳性率(7.03%)高于男性(5.47%),20~40岁组抗-TP 抗体阳性率最高。结论近年来钦州地区 TP 感染率逐年递增,应在预防宣传上加大力度,防止梅毒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通住院患者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阳性病例在不同年龄组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分析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普通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阳性者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28970例临床标本ELISA法筛查阳性373例(1.29%),与TPPA符合率为97.86%;其中328例TRUST滴度小于或等于1:2,占ELISA法的87.94%。20岁以下患者ELISA法阳性率为0.47%(6/1282),20~50岁以下和50~70岁以下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19%(206/17372)和1.01%(93/9240),而7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检出率高达6.32%(68/1076)。几乎全部临床科室均有梅毒筛查阳性病例,其中妇产科、肿瘤科、血液科、眼科和泌尿外科的阳性率分别为2.75%、2.51%、1.71%、2.05%和1.57%,显著高于普通住院患者平均阳性水平。结论ELISA法是较好的梅毒筛查试验。大部分筛查阳性病例并非梅毒现症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妇产、肿瘤、泌尿等临床科室,并且妇科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及老年性疾病患者可能为生物学假阳性。  相似文献   

14.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对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以帮助临床诊疗中正确判断梅毒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MIA)检测624例标本.结果 624例标本中有21例阳性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临床分析诊断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疑似阳性.结论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中部分阳性结果与临床症状、不洁性生活史和既往史不符率较高,对梅毒检测阳性标本,临床应给予重视,综合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生梅毒血清学假阳性的生物学因素,从而提高对梅毒血清学生物假阳性的认识。方法选择该院各科室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3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常规抽取新鲜空腹血样2mL,离心获得血清标本后,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并在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RPR定性试验阳性者加检RPR血清滴度,检测结果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 000例血清标本中,RPR(+)、TPPA(+)者99例,RPR(-)、TPPA(+)者100例,RPR(+)、TPPA(-)者252例,假阳性率为1.94%(252/13 000)。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年龄60岁以上老年患者、恶性肿瘤可能是梅毒血清学假阳性反应的影响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可能是梅毒血清学假阳性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PR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会出现生物假阳性的结果,必须用TPPA试验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TORCH系列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捕获方法对2400例门诊孕妇血清进行TORCH系列IgM抗体的检测,并与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WB)法对比.[结果]2400份血清标本中,ELISA法检出阳性率分别为TOXO-IgM 1.29%(31/2400)、RV-IgM 2.54%(61/2400)、CMV-IgM 4.25%(102/2400)和HSV-IgM 2.83 %(68/2400);与WB法阳性检出率比较,ELISA法检出每单项抗体阳性率均高于WB法,两者检测TORCH四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ELISA法检测CMV-IgM阳性率最高,TOXO-IgM阳性率最低.其中有不良孕史孕妇血清TORCH-IgM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孕妇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5%(TOXO)、15.3%(CMV)、10.0%(HSVⅡ)和8.7%(RV).[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TORCH-IgM抗体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的优点,适合于临床TORCH感染的辅助诊断和早期TORCH感染的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中的HBsAg弱阳性结果及乙型肝炎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从35 280例乙肝五项ELISA法检测结果中筛出HBsAg弱阳性11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95例,对筛出的210例标本再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定量检测。结果 115例HBsAg弱阳性结果用ECLIA检测,结果一致为90例。符合率为78.3%。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95例用ECLIA检测,结果一致为11例。符合率为11.6%。结论 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对HBsAg弱阳性及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要慎重。HBsAg弱阳性结果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sAg、HBcAb阳性标本占大多数。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结果可靠性差,要慎重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消除抗药物-药物复合物引起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假阳性结果。方法对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29例患者标本,采用盐水介质法、吸收试验和二硫苏糖醇(DTT)法平行检测,将初步确定为抗药物-药物复合物引起的假阳性标本置于4℃冰箱3 d后,再用微柱凝胶法、吸收试验和DTT法平行检测确认抗药物-药物复合物。结果 29例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中,因抗药物-药物复合物引起的假阳性占62.07%(18/29):置4℃冰箱3 d前后吸收试验和DTT法检测均阳性14例,均为吸收试验阴性和DTT法检测阳性4例。其余11例吸收试验阳性、DTT法阴性标本,置4℃冰箱3 d微柱凝胶法、吸收试验及DTT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DTT能够降解抗药物-药物复合物,消除由后者引起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假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