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68岁。高血压病史 10余年。心率约 10 0次 min ,心电图示 :Ⅱ、Ⅲ、aVF的ST段明显抬高 ,并与R波降支融成单向曲线 ,Ⅰ、aVL、aVR、V1 ~V6 的ST段不同程度压低 ,压低的ST段与T波升支融合成正负双相T波。心电图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加描V7~ 9(图略未见异常改变 )和V3R~ 6R ,V3R ~V6R 的ST段亦有明显抬高。心肌酶谱检查 :AST74u L ,LDH 2 5 9u L ,CK 5 85u L ,CK -MB 46.9u L。心电图最后诊断为房颤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 (见附图图 1 房颤、急性下壁心肌…  相似文献   

2.
自1974年Cohn等采用心电图等无创性检查方法,首先描术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表现以来,心电图在早期诊断右室梗死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回顾性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49岁 ,反复胸闷 5年 ,突然加剧 6h ,伴头晕、四肢麻木、出汗、恶心、呕吐。血压 92 63mmHg。心肌酶谱示 :谷丙转氨酶 79 1IU L ,谷草转氨酶 3 99 8IU L ,AST :ALT =5 0 5 ,乳酸脱氢酶 5 5 4IU L ,α -羟丁酸脱氢酶 5 0 7IU L、肌酸激酶1182 2IU L、CK -MB 79IU L、肌钙蛋白 ( + )。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于次日行冠脉造影 +支架术 ,冠脉造影显示 :左冠前降支近中段 5 0 %~ 60 %狭窄 ,回旋支中远段 5 0 %~ 60 %长段狭窄 ,右冠开口见血栓 ,狭窄 75 % ,中段多处 5 0 %~ 60 %狭窄。按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不伴或伴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既往6年住我院的103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比较下壁心梗不伴右室心梗(65例)和伴右室心梗(3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发生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伴右室心梗组高于下壁心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是右室心梗住院并发症高的主要因素,右室心梗是独立于左室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早期介入治疗能改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再灌注治疗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房室传导阻滞 (AVB)和右室AM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80例下壁AMI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再灌注治疗组 (A组 )与非再灌注治疗组 (B组 )AVB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A组与B组AVB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治疗后B组安装起搏器患者人数、死亡率、住院天数均高于A组 (P <0 0 5、0 0 5、0 0 5 )。④合并右室AMI者右冠脉近端闭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下壁AMI者 (P <0 0 5 )。⑤心律失常、休克、泵衰竭严重并发症单纯下壁AMI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右室AMI者 (P <0 0 5 ) ,且治疗前合并右室AMI者 3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0 0 5、0 0 5 ) ,治疗后 3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 (P <0 0 5、0 0 5、0 0 5 )。结论 及时成功的再灌注治疗能改善房室结的传导功能 ,降低合并右室AMI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而改善合并AVB和 /或右室AMI的下壁AMI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心梗)对急性下壁心梗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急性单纯性下壁心梗(第一组)和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第二组)两组患的临床特征和院内病死率。结果:共176例患符合入选条件,第一组115例,第二组61例。第一组低血压、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领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显低于第二组(P<0.05)。静脉溶栓、急诊PTCA和未行再灌注治疗的院内病死率在第一组的分别为3.23%,3.33%和29.17%,在第二组分别为9.25%,13.04%和82.35%。结论:当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时,患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院内病死率增高。积极行溶栓或急诊PTCA治疗,可显降低其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静脉输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5.6%,对照组为26.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9.4%,对照组为38.2%;治疗组病死率8.3%,对照组为20.6%.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配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合并或不合并右室梗死(RVI)患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265例AIMI患中43事并RVI,分为I组(AIMI组)及Ⅱ组(AIMI+RVI组),分别就是否接受溶栓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Ⅱ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于I组,其中糖尿病差异具极显意义(P<0.01),(2)263例AIMI中接受溶栓治疗的140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125例的住院死亡率分别是11.4%,21.6%,(P<0.05),(3),I,Ⅱ组用溶栓治疗时病死率分别为11.2%,12.5%,无显差异,未用溶栓治疗时病死率17.9%,42.1%(P<0.01)。结论:AIMI组溶栓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非溶栓治疗组的明显降低;AIMI+RVI溶栓较单纯AIMI溶栓治疗益处更为显。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微循环再灌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栓治疗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死亡率 [1,2 ]。长期以来 ,心外膜血管影像形态学 ,即 TIMI分级一直被认为是评价溶栓疗效的“金指标”。而近年的研究发现 :心外膜血管的开通并不能保证溶栓的最终目标——心肌组织灌注的实现 ,微循环的再灌注作为评价溶栓疗效的新指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 AMI溶栓治疗后对微循环的认识 ,微循环阻塞的可能机制 ,客观评价微循环的手段 ,以及改善微循环灌注的措施进行简单综述。1 血管开通率与临床预后自 GISSI- 1[1]与 ISIS- 2 [2 ]试验证实溶栓治疗有效以来 ,持续、完全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右室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伴与不伴右室梗死(RVMI)的鉴别。方法分析80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单纯AIMI时,胸前导联ST段下移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显著降低;在合并RVMI的48例中STⅢ抬高程度超过STⅡ者有42例,占87.5%,在无RVMI的32例中ST抬高Ⅲ>Ⅱ者12例,占37.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ST抬高Ⅲ>Ⅱ可作为AIMI+RVMI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十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其中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几组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已证实,溶栓治疗组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近年来溶栓治疗降低病死率的机制、溶栓药物之间疗效的比较、用药方案的改进及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1.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与AMI病死率:溶栓治疗降低AMI病死率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从而保护并挽救缺血(尚未坏死)的心肌。全球应用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RVMI)心电图各诊断指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根据Andersen等心电图诊断指标对照分析4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按心电图标准诊断合并右心室梗死15例(31.6%),其中冠脉造影检出右冠状动脉阻塞者14例(93%),RCA在近端闭塞者13例(86.6%)。下壁+右室梗死心电图诊断主要敏感指标顺序是STV3R-V5R≥1mm(STV4R↑>STV3R↑),STV3↓/ST↑<0.5,I、aVL、V5、V6导联Q波消失。结论:下壁合并RVMI的心电图改变多为RCA近端阻塞所致,以上3条标准为下壁合并右室梗死的主要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按照发病时心电图有否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AMI(STEMI)和非ST段抬高AMI(NSTEMI).前者80%~90%而后者约20%最终演变为Q波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这两部分内容,后者主要针对STEMI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再灌注治疗不仅包括心外膜血管的再通即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还包括心肌微循环的改善即心肌水平的再灌注,有扩张微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微血管的远端保护装置和吸出微血栓装置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定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伴有或不伴有右室梗死(RV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65 例AIMI病人临床资料,222 例无合并RVI的病人(Ⅰ组),43例合并RVI病人(Ⅱ组),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合并CAVB再将其分为两个亚组(无合并CAVB组(Ⅰa、Ⅱa组)及合并CAVB组(Ⅰb、Ⅱb 组))。选择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AIMI合并CAVB明显增加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P< 0.01;AMI合并RVI虽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2)溶栓治疗显著降低AIMI住院期间死亡率,特别是AIMI同时合并RVI和CAVB的病人,P< 0.05;(3)与CAVB、RVI并存的AIMI以心脏合并症及CK峰值居高,住院死亡率显著为特点。结论 AIMI合并CAVB及RVI表现出极高的心脏合并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可能是梗面积较大的结果,但是RVI及CAVB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影响AIMI预后的另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 6~ 12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可以降低住院病死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再通率为 6 0 %~ 70 % ,90min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心肌梗死血流分级 (TIMI) 3级者仅 5 0 %左右 ,早期再闭塞率约 5 %~ 10 % ,晚期再闭塞率 30 % ,颅内出血及卒中等并发症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使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PCI)治疗AMI是对胸痛症状发作 6~ 12h内的患者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经皮穿刺冠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同时置入支架将闭塞的冠脉开通 ,恢复血流灌注 ,初步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它…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20多年来,药物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注治疗方法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简要综述如下。老年AMI的溶栓治疗20世纪80~90年代的多项国际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已证实,STEMI患者行溶栓治疗后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溶栓治疗仍为STEMI的首选再灌注治疗方法。虽然目前年龄已不是溶栓治疗禁忌证,但老年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仍应考…  相似文献   

19.
李天发 《山东医药》2008,48(34):104-105
及时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键.2003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观察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溶栓后延迟PCI再灌注方法对前壁AMI预后的影响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3岁。系肺癌放射治疗20d,突发胸闷伴全身冷汗1h,查心肌酶:CK 1777.1u/L、CK—MB 147.5u/L、AST 246.2u/L、LDH 770.1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