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可通过两条途径进入血液或血液制品,(?)一是在采血前已存在于血液中,其二是在采血时或采血后血液被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被污染与血液的采集、保存和制备直接相关。新鲜血液具有有效的杀菌性质,对多数污染皮肤的细菌,如无毒素的凝血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类白喉菌和嗜寒菌。这些细菌多为无色菌属,假单孢菌属和埃希杆菌属,它们能够在2℃-8℃繁殖,在37℃时则受到抑制或被杀死,其代射产物引起内毒素性休克。来自献血者血液或污染血液的假单孢菌属造成的输血败血症已有报导。一些致命性输血后脓毒血症可能为耶尔辛小肠结肠炎脓毒症。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液制品病毒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导致的病毒感染风险显著降低,血液制品细菌污染导致的严重脓毒性输血反应成为研究的热点[1]。血小板(PLT)因其22℃的保存条件同样适合广谱的细菌生长,使PLT细菌污染成为输血相关的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者根据1991/2004年PLT细菌污染监测数据推断,PLT细菌污染总的确证阳性率为0.13%,其中机采PLT的确证阳性率为0.045%,输入机采PLT可能导致脓毒性输血反应的概率为1∶48 067[2]。为降低PLT细菌污染风险,国外采供血机构除在PLT采集过程中采用严格的控制措施外,还建立了常规的全自动细菌培养监测系统,细菌检测阴性的PLT方可用于临床。尽管如此,可以确定与输入细菌污染PLT相关的脓毒性输血反应甚至死亡仍然发生,因此,需要深入调查细菌是以何种方式进入PLT制品,进一步完善PLT细菌污染质量控制体系。1 PLT细菌污染的来源根据从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PLT中所分离的细菌的分布特点,通常将其分为皮肤定植菌和非皮肤定植菌。研究表明,PLT细菌污染最常见的分离菌都是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具有的条件致病的皮肤定植菌,  相似文献   

3.
有机溶剂/去污剂灭活凝血因子中HIV的实验61008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汪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及流行病研究所鲍作义因血液制品病毒污染而传播疾病屡有发生,而危害特别严重的是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AIDS[1]。为了减少通过输注血液...  相似文献   

4.
必须重视血液细菌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高峰 《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21-222
血液的细菌污染是指血液和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以及细菌污染血液输注后引起患者发生严重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是输血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输血发展的起步阶段,血液的细菌污染问题就引起高度关注。1937年,世界上第一个血库在美国芝加哥著名的Cook County医院建立,1939年即有文章在著名的JAMA杂志上发表专门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委员会议2011年3月20~22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倪道明、副理事长严力行,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威、副主任委员沈琦、委员及委员  相似文献   

6.
<正> 由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制品学会治疗制品专业组联合组织、广州军区南岳制药厂具体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血液制品安全性研讨会”于1993年9月20~2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血液制品专家和专业工作者、以及参展厂家代表共70余人。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闫介正主持了会议,广州军区南岳制药厂厂长王周亮代表东道主热忱欢迎各位代表的到来。会上,中国输血协会理事长才生嘎、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生物制品处处长曹连之、中国生物制品学会秘书长张永福、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工  相似文献   

7.
基本原则 严格不稳定血液制品处方是确保输血安全的根本措施。临床医生必须按照患者的临床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并避免所有不必要的输血。输血治疗 对每一例患者,在决定最合适输血制品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免疫学状况、既往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对照组输注未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白细胞滤除处理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对血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浓度无影响(P>0.05)。血液制品经滤除白细胞处理后,Na+、K+、pH值、细菌、白细胞残留量及红细胞回收率等项目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患者红细胞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可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正在被临床逐渐接受,但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我国尚无规范管理的办法,因此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作用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报告如下。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现状1.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及其应用前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着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各种反应,早在6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一次输入的血液中WBC<0.5×109,患者就不会有发热反应,因此该指标被认为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阈值。要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反应和经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必须…  相似文献   

10.
<正> 瑞士红十字输血中心实验室副所长、诊断室主任,国际输血协会委员R.Bütler教授于1988年4月26日应邀来华访问,其间介绍了“输血及血液制品引起的病毒传播及预防”。现将报告内容整理如下。治疗用血及血液制品所引起的病毒传播,主要有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HV)、艾滋病毒(HIV-1、HIV-2)、成人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 尽管在血液制品中细菌污染检测的方法得到了改进,细菌性浓毒血症仍然是输血的主要风险因素。奉项研究目的在于调查不同的皮肤消毒方式对于降低浓缩血小板中细菌污染率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在2次以10个月为期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20年中,由于检测试剂的研制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输血传播病毒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1],但是输注1单位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的风险分别是1:2000和1:20000,比病毒感染高出250倍。这意味着,细菌污染是目前输血医学传染因素中导致死亡的最大单一因素[2],因此认为输血传播感染(TTIs)引起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细菌性感染[3]。血液制品的细菌污染在输血医学上是一个为时甚久的问题,尤其是血小板制品(包括手工浓缩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该院2008~2012年临床输血信息的回顾分析,探讨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该院临床输血中血液制品、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标本以及输血不良反应4大类,17小类质量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输血安全隐患事件以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备血标本及输血不良反应问题,血液制品问题所占比例最低。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以缺少上级医生签名、输血前检查不全、用血量申请错误及患者病史不全等较为常见;备血标本问题以标本量不足和标本溶血多见。结论输血安全需要医院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及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明确岗位职责,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军  王金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2):160-160,F0003
输血是临床上作为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输血中十分常见.为了提高医院输血服务质量,石河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要求临床对患者输注的每一袋血液及血液制品,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均要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相似文献   

15.
由于输注污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血液制品可致血友病患者的HIV感染与艾滋病(AIDS),此问题已引起血液学、输血与社会学工作者的关注。在我国已发现由于输注进口因子Ⅷ制品而致的HIV感染患者4例。现将近年来血液病患者伴发HIV感染及艾滋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输血和血液制品所引起的输血后肝炎近年来呈逐渐增高趋势,已引起输血行业的高度重视。为确保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作者对2001年济南地区37555无偿献血者进行了ALT、HBsAg及抗-HCV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采集时可能会被皮肤菌丛污染,或在制作血液制品的过程中被环境腐生菌污染,也有可能献血者本身是一个无症状的菌血症患者.使用封闭式采血系统及严格的皮肤消毒后,可以排除外源性细菌污染,但无症状菌血症献血员的供血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血液中细菌能在冰箱温度中生长.  相似文献   

18.
论非传染性的输血反应和其危险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全的输血治疗是现代医学治疗措施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必须确定"输血安全性"(Transfusion safety)的概念;"输血安全性"与"血液安全性"(Blood safety)的概念有区别,"血液安全性"是指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而"输血安全性"是涉及到从献血者征集到受血者接受血液制品的整个过程,它除了需要考虑到"血液制品安全"外,更多的是要严密注意实施输血的各环节和步骤,包括输血前的配合试验,输血申请、血液发放、输注、监护和效果评估等.国际输血医学界的人士认为,当前影响"输血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输血工作重点开始由"血液安全性"向"输血安全性"转移,由"血液机构"向"医院"转移.  相似文献   

19.
实施单采血浆站全面质量管理保证血液制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是现代临床医学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已发展成为"输血医学"(transfusion medicine)这样1门新学科.随着对输血医学的深人研究和输血医学的快速进展,人们认识到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用途比血液更加广泛,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输注血液制品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诸如艾滋病、各型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血液制品的原料来源于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健康人血浆,因此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就直接影响着血液制品的安全.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和<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单采血浆站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一种可以致命的输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在输血后6 h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双肺水肿、低血压、发热和低氧血症等。多种血液制品均可诱发TRALI,包括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粒细胞、冷沉淀及免疫球蛋白(IVIG)。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输注清蛋白可以导致TRALI的报道。输注总量与TRALI发生的关系不明显,极少量(10 mL)血液制品即可引发TRA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