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黎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4-21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另两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干预班和对照班在MHT3项内容量表上评分差异有显意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男生在对人焦虑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量表上变化明显。结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作为一群特殊的人群 ,正处于身体发育的一个突增时期 ,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解我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探讨主要影响因素 ,以便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提出科学依据 ,我们于 2 0 0 0年 9月对在校的部分初中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连云港市新浦中学、陇东中学等4所中学 (城乡各半 )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共 485人 ,其中男 2 43人、女 2 42人 ,学生平均年龄 13岁。1.2 方法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 ,填表前给予受试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并提出教育对策.方法 选取江西省3所中学279名留守.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同时进行日常生活状况调查.结果 以留守学生的焦虑总分为因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自变量有性别、平时回家的感觉、与同学的关系、父母的关心程度、心理话倾诉对象及为初二年级等进行了回归方程(F=8.562,P=0.000),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04(P=0.000),-0.202(P=0.004).-0.178(P=0.006),-0.149(P=0.030),-0.147(P=0.022),-0.125(P=0.049)等.结论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较多,应该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浅谈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虹 《现代医院》2005,5(7):129-131
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是多数人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从体育运动对人的情绪调节、对陶冶情操、对人脑功能及不同的体育运动形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种形式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6月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和隆广镇随机选取610名中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5人)。观察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种形式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开展为期35 d的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辅导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两组学生的基线和终末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量,并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基线调查中有33.8%和4.4%的学生分别存在轻度和中度心理健康问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七年级学生抑郁(t=0.308)、适应不良(t=1.092)维度的得分,八年级学生敌对(t=0.788)、焦虑(t=0.632)维度的得分,九年级学生焦虑(t=0.825)、学习压力(t=0.128)、情绪不稳定(t=0.697)维度的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1)。干预前后比较发现,观...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不但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及社会活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但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心理素质,使人们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体育锻炼可以有效调节圣后,帮助人们走出困惑,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体育课在初中生的教育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初中生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培养进取心和不断创新意识,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使其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主要研究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初中时学生身体和性格不断成长的时期,学生在该时期易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不成熟、不平衡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中学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今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不但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也是解决高校面临实际问题的所急需的。本文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基本在11~16岁,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心理具有快速、复杂、多变和不稳定等不易把握的特点,容易出现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约有10%~40%的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自我特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4个基本因素。下面就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认识社会准则和建立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基  相似文献   

9.
信阳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某初中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 ,另两个班做对照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评分比较差异。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后干预班和对照班在MHT3项内容量表上评分差异有显著性 ,干预后男生在对人焦虑内容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 ;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结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凯  韩骢 《中国学校卫生》1996,17(3):170-171
本研究从预防的角度出发,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开设了短期心理健康训练课,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做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学生对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很感兴趣,这种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提高。本文还探讨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方法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沉溺电脑游戏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沉溺电脑游戏(包括电子游戏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大城市城区6所中学共3499名初中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13.1%的初中学生沉溺电脑游戏和电子游戏机(男生为13.4%,女生游戏,电子游戏机行为与家庭环境因素(父母亲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未反对学生玩电脑游戏,父或母亲也玩电脑游戏,不良的家教方式,双亲关系紧张,父母与学生关系不够融洽,学生每月零用钱大于100元等),学校环境因素(课外活动单调,有要好的同学伙伴沉溺电脑游戏等)相关联。结论 初中学生沉溺电脑游戏行为的预防教育和干预应尽早开始,并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参与和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初中生及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态度,为确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调查问卷,调查了372名初中生和80名初中教师。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学习指导、人际交往指导是初中生最需要帮助的内容;在情绪控制和升学择业方面,二者观点不完全一致。结论学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人际交往技能、异性交往方法、乐观态度养成、升学择业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在校青少年精神障碍及其亚型的现患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河南省唐河县及舞阳县各选取一所中学,对两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使用长处和困难筛查问卷(学生版)(SDQ)和自编增补问卷进行精神障碍筛查,随后依据DSM-5进行诊断鉴定.结果 调查的1412名初中生中,共查出12名神经发育障碍,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09年3月对青岛南仲小学336名小学生,采取抽样问卷的方式进行心理卫生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习疲劳、学习焦虑、考试焦虑、交往困难、易受挫折、烦躁易怒、注意力分散7项心理卫生指标的检出率分别为55.6%、51.7%,67.2%-38.3%.52.2%.55.0%.50.6%.其中考试焦虑的检出率最高。按照性别分析,男生仅有2项检出率高于女生。按照年级分析,中年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状况优于低、高年级学生。[结论]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应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纳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超  聂朋朋 《中国校医》2010,24(9):647-648
目的探究医学院校大学生不同体育锻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对935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参与程度较低者,以混合类运动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者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以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者。结论周锻炼次数3次以上且每次锻炼时间〉30min者,并且经常参与混合类项目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南省农村黎族初中学生的早餐情况,以便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方法]2006年3~5月,对海南省部分农村2 135名黎族初中学生进行早餐情况调查,并对营养知识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调查的2 135人中,每天吃早餐者所占比例,教育前为41.59%,教育后为59.39%(P<0.01).早餐食品中食用含优质蛋白质较高的豆浆、鸡蛋者所占比例,营养教育前后分别为28.95%、38.01%(P<0.01).教育后调查867名不吃早餐者,不吃早餐是因为没有食欲、时间紧张、对早餐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分别占27.34%、56.40%、16.26%.调查的全部学生中,上午有饥饿感者所占比例,教育前后分别为86.09%、74.38%(P<0.01).[结论]海南农村黎族初中学生中早餐问题较严重,对此开展的营养教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效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上海市松江区36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有34.7%的学生存在轻度或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强迫、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等方面的比例最高;在年级上,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区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乡镇学校的学生(t=2.424,P<0.05);在应对效能方面,男女生自信程度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为(6.24±2.50)分,女生(6.86±2.32)分,(t=-2.393,P<0.05),在年级上应对效能的胜任力、自信程度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为4.312、4.340,P<0.05);初中生的自我与应对效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通过有效方式提升应对效能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政策认知程度、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编的移民政策的认识程度调查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186名随迁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较普通初中生差;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较普通初中生差;移民政策认知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状况有待改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联合移民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宣讲移民政策,采用多种方法为随迁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初中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以对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1-09/12,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4所中学1 130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日常生活习惯行为。结果调查对象中20.2%的学生经常有"疲劳感",21.5%的同学经常有"心情不好",不吃早餐占5.6%,吃的天数少为35.9%,没有每日参加运动的学生人数为26.0%,17.0%的学生回答没有每周参加运动,熬夜或睡眠不足占50.0%。结论南京市某区部分初中学生在生活习惯和方式上存在不健康的问题,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某初中新生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个人行为调查表对武汉市某初中605名初一学生进行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筛查和个人行为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症状总阳性检出率为40.7%,玩电子游戏时间、打架次数、对学习的态度、离家出走和自杀行动不同的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开始年龄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心理不平衡均呈正相关,打架次数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均呈正相关,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发生率呈正相关,而对学习的态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发生率呈负相关;对学习不满、采取过自杀行动是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联系,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