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灼辉  张海红  周伟峰 《四川医学》2010,31(9):1319-1320
目的探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er,CHF)合并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洋地黄、利尿剂、美托洛尔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达110g/L后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继续其他治疗,其他患者继续原治疗方案,疗程为4个月。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提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P〈0.01)。结论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铁剂是治疗CHF合并贫血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效果,分析适合需补充铁剂的人群。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组)与口服铁剂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每周(100—150)IU/kg。同时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蔗糖铁100~200mg,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减少,而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口服铁剂组,且治疗费用降低,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HD)且铁缺乏的需长期补铁患者。  相似文献   

3.
区小明 《中外医疗》2014,(21):124-125
目的:探讨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该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97.69±18.46) g/L、血清铁蛋白(17.59±3.98) g/L、以及血细胞比积(37.59±6.68)%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81.32±16.11) g/L、血清铁蛋白(14.16±3.21) g/L、以及血细胞比积(28.35±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缺血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和护理分析。方法:回顾采用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贫血患者60例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60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各指标具体数值分别为(97.98±16.95)g/L、(3.36±0.61)×1012/L、(31.1±4.2)%、(672.40±184.30)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右旋糖酐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良好,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能降低不良反应并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重要的红细胞生成调节激素,尿毒症患者贫血的主要因素是体内肾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缺乏[1]。我们使用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18例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对象及原发病18例均为中至重度贫血(HGB50~88g/L、Hot15.4%~26.5%)的终末期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9~73岁。透析时间均超过3个月,患者治疗前未用任何生血药,无感染和严重营养不良。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多囊肾3例,狼疮性肾炎1例,糖尿病肾病1例。1.2方法每周透析2-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规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组每周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L+铁剂(科莫非)100mg静脉滴入,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Hb、HCT、RBC、S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可有效地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有效地改善贫血症状,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依照随机对照原则将4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病人均于血液透析后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100—150U·kg^-1·w^-1,待血红蛋甘及血细胞比容分别升至100g/L、0.30以上后减量。同时治疗组每次透析后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12周并记录治疗前后外周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约为治疗前的一半,而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左卡尼汀能提高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并能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可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状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一般为50~100u/kg体重,每周2~3次皮下注射。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中共有9人使用rHuEPO,有3人在一年内先后出现动一静脉内瘘堵塞情况。资料分析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12岁、48岁;女性1例为55岁。进行透析治疗均在3年以上。内瘘阻塞时,应用促红素时间分别为3个月、4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Hb)值分别为互10g/L、98g/L、103g/L.rHuEPO作为一种替代因子或药物已广泛用于终末期肾衰贫血的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刺激红细胞集落的分化,促进网…  相似文献   

9.
白海君 《中外医疗》2012,31(15):79-7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1年2月就我院慢性肾脏疾病并发肾性贫血患者61例,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联合治疗。选取2005年2月~2007年4月我院单纯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肾性贫血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进行治疗,痊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能够有效提高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业珍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30-1930
目的探讨铁剂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作用。方法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伴肾性贫血患者在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使肾性贫血患者贫血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效率达72.3%。结论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可有效改善肾性贫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3岁。主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肾衰于2004年10月15日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当时查血常规Hb50-60g/L.常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3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同时给予铁剂、叶酸、维生素Blz等辅助治疗。Hb逐渐升至100105g/L左右,后将EPO剂量减为2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病情一直平稳.Hb稳定在90~110g/L。大约到2006年10月.  相似文献   

12.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学谦  郝丽 《海南医学》2011,22(1):16-1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12月收治的56例肾性贫血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改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肌酐(Scr)及红细胞计数(RBC)水平。结果 (1)本组56例患者经12个月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2)本组56例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从Hb、HCT、Scr及RBC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尤其以治疗6个月后明显。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可以明显改善Hb、HCT、Scr及RBC水平,且可以辅助降低Scr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慢肾衰血透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降低。血透和输血可延长患者的生命,但不能改善其贫血的状况.近几年,我们用小剂量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36例血透患者贫血以观察疗效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36例均为终末期肾衰患者(Ccr<10ml/min),需长期透析和定期输血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7~72岁(平均46.7岁),慢肾23例,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多囊肾各2例,这析时间8-62个月(平均29.6个月),采用醋酸盐透析,每周血透1-3次,时间共4~12小时…  相似文献   

14.
胡晓婧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49-15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ICU危重患者贫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0例ICU危重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ICU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亚铁铁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的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HB)以及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RET计数、HB、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Re T计数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Hb、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率为45%(1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30/40),差异显著(P〈0.05),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ICU危重贫血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有效提高网织红细胞计数,保持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相对稳定,减少输血和输血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40例曾自栋,王学玉第一冶金建筑公司医院内科(430081)湖北医科大学一院肾内科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我们于1991年1月至1995年1月,应用人工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原因。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治疗)和对照组37例(给予适量输血),分析两组患者的贫血原因。结果:4例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中,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占第一位,达到了89.19%(66/74),铁剂不足居于第二,达到了64.86%(48/74),另外还包括红细胞丢失、透析不充分、血透过程失血等原因。结论:血液在透析的过程中容易被破坏消化掉,导致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的不足,及时对患者进行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的补充有利于改善患者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7.
右旋糖酐铁并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贫血的临床观察解放军第205医院内二科(121001)杜兵我们采用右旋糖酐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衰贫血24例,初步评价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24例均系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严重贫血的近期未接受铁剂...  相似文献   

18.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已得到确认 ,但由于肾性贫血原因的复杂性 ,并不是所有的病人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都出现红细胞生成反应[1] 。我院肾内科采用左旋肉碱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用治疗单纯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疗效不佳的尿毒症血透患者肾性贫血 2 9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9例患者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行血液透析 1个月以上严重并发症得到纠正或基本得到控制 ,病情基本稳定 ,经完成 8周单纯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口服补充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不佳的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皮下注射组15例,静脉注射组15例。皮下注射组每周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75u/kg,每周2次,静脉注射组每周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100u/kg,分2次使用,透析患者于透析后静脉注射。治疗共8周。结果2组病例在治疗前贫血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8周后,皮下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贫血状况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下注射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静脉注射组。结论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小,节省费用,高血压发生率低,是较经济、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回缩睾丸患儿84例。2—4岁患)L(46例)血清性激素水平(睾酮、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垂体泌乳素)与正常儿童(3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岁患儿(38例)与正常儿童(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治疗6个月后,睾酮水平较术前升高、促卵泡激素水平下降(均P〈0.05)。提示回缩睾丸手术的理想时机为5~10岁,以利于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