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8.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常规给予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惠媚  胡中华  李惠  陈小丹 《海南医学》2014,(13):1890-189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灯盏细辛注射液。3个月后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4.2%(33/35),对照组为72.7%(2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静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及血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组还能够改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能够更明显地改善血流变学指标(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微循环灌注,改善血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军 《华夏医学》2005,18(4):505-50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脐周交替注射1次/12h,共用7d;通心络胶囊4粒,3次/d,连用7d.对照组(16例)仅给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共7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P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P<0.01、<0.01、<0.05).治疗组UAP疗效总有效率为95.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UAP疗效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8.7%及62.5%,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口服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等.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服药4周,观察两组临床证候、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2.5%、63.6%.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微循环,对诊治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焱 《中外健康文摘》2007,4(3):137-139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人,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7人,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天为一疗程。将两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均为96.5%,对照组症状改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均为73,7%,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2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并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8%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粘度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低切全血粘度的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C反应蛋白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的改善和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危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银杏叶滴丸口服,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4周后观察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心电图、血脂、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脂、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银杏叶滴丸可明显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14 d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6.70%;治疗组有效率为93.3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两周后两组进行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血脂,对比观察;治疗组进行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改善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5%和7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血脂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出凝血指标都延长,但无临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通口服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62例,给予心通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ml;对照组35例,给予每日3次,每次10ml的安慰剂,治疗时间3个月。同时2组均按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醇酯等药物。结果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治疗组79.0%,对照组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通口服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已确诊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常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4周1个疗程。结果:①两组症状和ECG比较,治疗组显效率55%,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25%,有效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CR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TC、LD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D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和CRP水平,并能调节脂质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L-6、NF-κB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减轻免疫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6.
张峻博  李红斌  邓智文 《西部医学》2010,22(7):1250-1252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及疏血通注射液,两组治疗疗程均14天;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RP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温涌  刘改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384-1385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3年间收治的86例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及原发病治疗,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疗程2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冶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6.8%和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扩冠状动脉、吸氧等治疗。治疗组6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血脂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具有益气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改善血脂等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丹参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影响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1次/d,静脉滴注,疗程14d。结果 (1)观察组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C升高(P〈0.05);TG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改变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组内比较结果示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降脂作用,并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优于单独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