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藻糖对液氮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种不同保护剂对液氮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结构影响,寻求最佳冷冻保护剂。方法单独使用0.1mol/L二甲亚砜(对照组)及单独使用0.1mol/L海藻糖(实验组1)和0.1mol/L二甲亚砜+0.1mol/L海藻糖(实验组2)作为冷冻保护剂,用光镜及电镜对新鲜组织及液氮保存6、9、12个月的带瓣大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3组结构破坏均逐渐加重。光镜下观察,保存超过6个月后,3组形态学与新鲜组织比较均有改变(d=17~30,P〈0.01),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d=6~13,P〈0.01、0.05)。电镜下观察,保存6、9、12个月时,对照组的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十分明显,实验组1改变较对照组轻,实验组2的结构改变最轻。结论海藻糖对液氮保存的带瓣大动脉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单独使用0.1mol/L海藻糖保护效果优于单独使用0.1mol/L二甲亚砜,二者联合应用保护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低温保护剂对皮肤组织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低温保存后表达的影响,为寻求皮肤组织低温保护剂的最佳配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鲜成人皮肤组织分为3组,新鲜对照组和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组、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低温保护剂保存组,-196%液氮冻存7d、14d复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组间皮肤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皮片进行氧耗量测定。结果0.5mol/L海藻糖-二甲基亚砜能够很好保护皮肤组织,α-actinin的表达量与新鲜皮肤组相似。结论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对皮肤组织α-actinin的保护作用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低温冻结和液态冷藏条件下,海藻糖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保护作用,并探讨了海藻糖对酶的最佳保活浓度,以提供一种多酶质控品的良好稳定剂.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分别在30d、60d、120d、240d、360d分别测定四种酶活力,并计算酶的保活率(%).结果在360d时,海藻糖保护组的四种血清酶的平均保活率为93.7%,而无海藻糖保护组的四种血清酶的平均保活率为67.7%,海藻糖组的保活率是无海藻糖组的1.38倍,尤其是海藻糖对ALT的保活作用尤为显著,其保活率是对照组的2.55倍.海藻糖对酶的保活最佳浓度为0.1~0.25mol/L之间,低于0.1mol/L或高于0.3mol/L则保活效果不佳.同时对液态下海藻糖的保活效果作了时效观察,同样对ALT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保活率是其对照组的2.06倍.结论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海藻糖对酶在冻结状态下具有保活作用,是酶蛋白的良好的稳定剂.  相似文献   

4.
土鳖虫提取液对家兔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土鳖虫提取液对家兔抗凝血作用的影响。方法 (1)体内实验给家兔灌胃土鳖虫提取液5d后,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2)体外实验体外测定土鳖虫提取液对家兔血浆KPTT、PT、TT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结果 土鳖虫提取液在家兔体内、外均能使血浆KFTT、PT及TT延长,其作用随土鳖虫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抗凝活性不依赖于AT—Ⅲ。结论 土鳖虫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可能是对凝血酶发挥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制PT、APTT正常参比混合血浆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自制正常对照血浆作为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的参比血浆。方法 :取PT、APTT指标均正常的患者血浆混合后分装 ,置 - 18℃冷冻备用 ;取冷冻混合血浆 ,测定其PT、APTT ,并与新鲜混合血浆作比较。结果 :冷冻混合血浆在 5个月内与新鲜混合血浆的PT、APTT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自制对照血浆可作为正常参比血浆使用 ,且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25℃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凝血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例门诊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混合血浆标本,分别于25℃室温放置1 h、2 h、4 h、6 h、8 h、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依各时间段各项目分组,将各项目分别对4 h、6 h、8 h、10 h所测结果与1 h、2 h所测结果之均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2 h内测定4项指标均比较稳定;4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除APTT为5%~10%外,其余3项均〈5%;6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PT和APTT两项均为5%~10%,TT,Fib〈5%;而8 h、10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APTT有较大变化(〉10%),PT〈10%,TT,Fib〈5%。结论:参照美国CLIA88规定的允许偏差为5%~10%,建议室温(25℃)下PT,APTT,TT,Fib凝血指标检测标本存放不宜超过6 h,尤其APTT的检测,最好在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输血,确保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日本东亚CA53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0份新鲜冰冻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 FFP)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环境下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全面监控FFP品质,为科学高效安全输血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5℃以下保存FFP 20份,融化后分别保存于4℃~22℃环境,在0~24小时内分为4个时间段,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产全血动凝血分析仪及专用配套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凝血因子Ⅴ、Ⅶ、Ⅷ、Ⅸ( FⅤ、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4℃与22℃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无明显改变的为PT、FIB (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各有明显的改变(P<0.05),22℃FⅧ:C 6小时开始改变( P<0.05);12~24小时后放置4℃~22℃环境,不同时间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衰减, FⅧ:C下降率明显,4℃保存12小时下降率40.94%。结论:为保证输血质量,FFP融化后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栓患者在服用阿斯匹林后的实验室监测指标。方法:研究了44例每日服用300mg阿斯匹林的血栓患者和20例正常人,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PA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的变化。结果:阿斯匹林引起TT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T可以作为血栓病患者在服用300mg/日阿斯匹林后实验室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时间段凝血试验结果的改变。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8份新鲜冰冻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4、8、16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监测时间段内TT、Fib无明显变化(P〉0.05),PT试验在相邻时间段变化不大,但在相隔时间段有一定变化,APTT试验在各时间段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生物活性物质的衰减(如凝血因子),为保障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有效,应尽可能融化后及时输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离心时间不同时,得到的血浆用于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时,结果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方法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10个正常人血标本,每人采集两管共6ml,将每个人的标本按每只1ml分装到1.5ml的Eppendorf管中,然后分别按照3000转3、5、7、10和15 min和20分钟离心,离心结束后分别检测每份血浆的APTT、PT、TT和FIB结果,统计分析不同离心时间是否影响检测结果。结果此六种离心时间得到的血浆,APTT、TT和FIB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T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离心时间的长短影响出凝血检测结果,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前的离心。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与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及纤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对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人的DD,Fg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测定其PT,KPTT。结果 急性心梗(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的DD,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和陈旧性心梗(OMI)组(P<0.01);AMI组与A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DD,Fg含量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AMI组PT,KPTT比其它各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浆DD,Fg含量与病变程度有关,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00例健康人和9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AT。结果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1),FIB显著减少(P〈0.01),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纤溶指标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肝硬化患者凝血五项功能的监测。为临床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判断预后和降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主要凝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6例肝病患者检测结果与100例健康者检测结果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TB含量降低(P〈0.01)。慢性肝炎患者PT、APTT时间延长(P〈0.01)。TT、F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检测明显异常,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血浆室温(22.5~25℃)放置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液离体6小时检测上述4项试验结果与立即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0PTI0N 4 PLUS血液凝固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作初步评价。方法 用校正血浆、质控血浆、新鲜血浆对仪器的几项主要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准确度测定结果PT、APTT、TT、FIB均在质控血浆靶值范围内;混合新鲜血浆测定PT、APTT、FIB的精密度CV%<2%;FIB有良好的线性Y=37.134—7.172X;抗干扰试验HGB 5g/L、BIL 15.18μmol/L、脂肪乳0.5%不会影响PT测定结果;肝素0.5μ/ml可使APTT延长。结论 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适合于各种类型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及血浆蛋白含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7℃水浴融化,在超净工作台内留取过滤前后血浆样本各2ml,使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因子Ⅶ(FⅦ:C)、凝血因子Ⅷ(FⅧ:C)、凝血因子Ⅸ(FⅨ:C)水平;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TP、ALB进行检测。结果过滤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TT、Fbg、FⅦ、FⅨ、TP、ALB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PTT、PT、FⅧ过滤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差异变化及血浆蛋白的含量在参考值范围内,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海藻糖对液态低温保存血小板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藻糖对液态低温(4℃)保存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CP),在CP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海藻糖,4℃储存,用51Cr-铬酸钠进行标记后自体回输入兔体内,于回输后1、24、48、72 h抽取兔耳动脉血,测定放射性计数率,计算24、48、72 h血小板存活率,同时设常温对照组及单纯4℃储存的低温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加入不同浓度海藻糖各储存组的血小板寿命明显长于低温对照组,并且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增加而延长.结论:海藻糖可延长4℃液态保存血小板的寿命,对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