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R、LVESD、LVEDD明显高于观察组,LVEF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联合p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0例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取单纯胺碘酮给药治疗,实验组40例则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14 d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疗法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治疗后2h、24h、48h内,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控制率分别为52.5%、80.0%、97.5%,对照组心律失常控制率分别为30.0%、57.5%、8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心功能对比:观察组的LVEF、FS、E/A值均高于对照组,且LVESD和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促进心律失常的控制,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采取胺碘酮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以治疗模式差异分为参照组(50例,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50例,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心功能指标和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有效率为96%(48/50)明显高于参照组82.00%(41/50),所有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采取胺碘酮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高的治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IM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AIM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6.9%(20/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1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胺碘酮相比,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王桂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42-142,14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 g,3次/d,胺碘酮0.2 g,1次/d。对照组给予胺碘酮0.2 g,3次/d,每周减0.2 g,最后以0.2 g/d维持,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两者均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缓解症状,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组,不良反应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月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心律失常时间明显低于胺碘酮治疗组.结论: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69%,72.35%,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卡多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利卡多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1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在治疗前1个月没有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0.2 g,1次/d,餐后服用.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0.2 g,1次/d,餐后服用,同时给予稳心颗粒9 g,口服,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能够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对照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2.3%,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应用利尿剂、强心甙、ACEI等药物作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应用胺碘酮口服,80岁以下患者给负荷量0.2 g次/,3次/d,1周后,0.2 g次/,2次/d,再1周后服用维持量0.2 g次/,1次/d。80岁以上患者口服胺碘酮0.2g次/,2次/d,1周后服用维持量,0.2 g次/,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衰症状及体征,心率失常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结果:经应用胺碘酮治疗后患者LVEF显著增加,室性早搏明显减少;阵发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房颤转复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有效率为75%);心功能改善。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胡鸿妍 《中外医疗》2014,(15):115-1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治疗中使用胺碘酮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辅酶Q10与胺碘酮合用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58例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性38例,女性7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8例.治疗组口服辅酶Q1010mg,3次/d,胺碘酮0.2,3次/d,7天后胺碘酮减量,以0.2g/d维持量治疗.对照组口服慢心律0.2,3次/d.结果治疗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显效率86.9%,有效率13.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62%,有效率13%,总有效率75%,P<0.05.结论辅酶Q10加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禹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复常时间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戴文琴 《吉林医学》2013,(30):6289-6289
目的:观察利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即AMI)并发心律失常(即PSVT)进行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卡多治疗,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75%,对照组有效率为63.2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左鹰  于东明  李建国 《医学争鸣》2008,29(5):418-420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快速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和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胺碘酮 美托洛尔组). 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疗效、起效时间、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胺碘酮 美托洛尔组窦性心律转复率及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94.4% vs 70.6%, 97.2% vs 82.4%, P<0.05),起效时间(h)短于胺碘酮组[(0.5±0.2) vs (8.2±0.2), P<0.05];胺碘酮 美托洛尔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胺碘酮组治疗前后血压无统计学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次/min)均下降(P<0.05),胺碘酮 美托洛尔组下降程度大于胺碘酮组[(98±21) vs (74±13),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静脉联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