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平  刘坤学 《四川医学》2008,29(4):479-480
1临床资料 产妇,33岁,汉族.无输血史,婚后曾妊娠4次,第1胎女婴足月顺产,现已11岁,健在.第2、3胎均在出生后数天内因皮肤黄染而死亡.该患儿为第4胎,足月顺产,出生后2d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重而入院就诊.入院检查:新生儿贫血貌,伴全身水肿,体重2.8kg,Hb119g/L,总胆红素327.2μmol/L,间接胆红素247.8μmol/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强阳性.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嗜睡。查体:体温38.2℃,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浮肿,B超示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RBC4.6×1012/L,Hb101g/L,网织红细胞70%,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总胆红素344μmol/L,直接胆红素24.5μmol/L。血型血清学检查:患儿血型为O,MN,Rh(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弱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释放抗体试验阳性。其母血型:O,N,ccDEe,其血清与混合O型红细胞于盐水和抗球蛋白介质中呈阳性,提示其血清含有抗体lgM或IgG。利用谱细胞鉴定其血清内抗体特异性为抗-M。用0.1mol/L2-巯基乙醇破坏…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8岁.因咳嗽发热伴恶心4 d,人院.初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治疗.查血总胆红素(TBil)4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 μmol/L,谷丙转氨酶(ALT)1654 U/L,HB-sAg阴性,红细胞4.05×1012/L,血红蛋白(Hb)127g/L.4d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0岁,饮酒后出现上腹痛12d,加重4d来院就诊.无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查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左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4.7×109/L,RBC3.76×1012/L,PLT103×109/L;血生化:直接胆红素 17.2μmol/L,白蛋白48.3g/L,球蛋白42.5g/L,乳酸脱氢酶258U/L,淀粉酶176U/L,尿淀粉酶2086U/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11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数病例在第1胎发病(44.3%)黄疸出现时间:12h内18例(15.7%)13~24h34例(29.5%);25~48h41例(35.6%);49-72h22例(19.1%).黄疸程度:总胆红素342 μ mol/L以上18例(15.6%),最高411.4 μmol/L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89例,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均为阳性.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第1胎可以发病,且A型发病率略高于B型.临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可引起神经损害,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胆红素的损害,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测定是肝功能检测的常规项目,也是各种肝病诊断和黄疸鉴别的重要生化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送检样本,其中总胆红素<50μmol/L和直接胆红素<20 μmol/L 120例;总胆红素50~150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20~50 μmol/L 88例;总胆红素>150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50 μmol/L92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5岁,因"眼黄,尿黄5年"入院.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眼黄、尿黄,曾就诊多家医院,化验肝功能:胆红素升高(具体不详),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未予治疗,2年前到保定市某医院查肝功能:ALT 24 U/L、TBil 96 μmol/L、DBil 10 μmol/L、IBil 86 μmol/L,未治疗,于2012年7月20日到保定市传染病医院化验:HBV-m:抗HBs、抗HBc、抗Hbe阳性;肝功能:ALT 40 U/L、TBil 158.5 μmol/L、IBil 134.9 μmol/L,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周于2003年6月18日入本院。入院前1周患呼吸道感染,其一姐10岁时死于肝豆状核变性。查体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角膜可见K-F环(裂隙灯下),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5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90 U/L、碱性磷酸酶23 U/L、血清总胆红素508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53 μmol/L、白蛋白22 g/L、球蛋白44g/L。甲、乙、丙、丁、戊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血清铜总量5 μmol/L、血清铜蓝蛋白75 mg/L、尿铜1…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3岁,因间断双下肢水肿半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患者父亲、伯父及表哥均有多年蛋白尿史.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水肿,血压升高(140/95mmHg),无血尿、泡沫尿.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给予抗炎、利尿等治疗后水肿消退.此后上诉症状多次出现,予抗炎、利尿药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多次查血肌酐均在100 μmol/L左右.1周前感冒后出现双下肢中度水肿,伴眼睑水肿、泡沫尿、血压升高,血压最高至180/120mmHg,无少尿及肉眼血尿,自服利尿剂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82岁 ,因乏力、纳差、面黄 3个月 ,加重伴意识模糊 1周于 2 0 0 2年 9月 2 3日入院。患者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厌油及尿色深黄 ,就诊于外院 ,血常规正常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 (ALT) 36 6U/L ,谷草转氨酶(AST ) 32 7U/L ,碱性磷酸酶 (ALP) 110U/L ,总胆红素(TBIL) 73 5 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35 9μmol/L。各项肝炎病毒抗体均阴性。抗肝细胞胞质抗体 (抗LCA)阳性 ,滴度 1∶32 0。腹部B超见肝脏大小正常 ,脾不大 ,门脉无扩张。予保肝、退黄及支持治疗 ,效不佳。 2 0 0 2年 8月 30日加用泼尼松…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主因胸痛、胸闷、气短1个月于2009年7月16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无诱因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伴有胸闷、气短.既往史:13年前曾出现类似症状,当时拍胸片后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后未复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检测在脑梗死突发事件中的相关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发病≤2周) 62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6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受试者入院72 h内的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85±0.36) mmol/L vs (1.36±0.21) mmol/L, (4.9±1.5) mmol/L vs (4.5±1.1) mmol/L, (1.56±0.39) mmol/L vs (1.43±0.28) mmol/L, (83.1±11.5) mm Hg vs (75.2±10.3) mm Hg, (132.5±22.4) mm Hg vs (117.3±19.8) mm Hg, (5.9±0.3) mmol/L vs (5.3±0.9)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2.01±0.29) mmol/L vs (2.41±0.37) mmol/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均高于对照组[ (15.1±3.8) μmol/L vs (12.1±3.5) μmol/L, (4.6±1.1) μmol/L vs (3.9±1.3) μmol/L, (10.5±2.1) μmol/L vs (8.1±1.4) μmol/L] (P<0.05)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16.1±3.7) μmol/L比 (11.9±2.9) μmol/L、 (4.9±1.1) μmol/L比 (3.6±1.1) μmol/L、 (11.2±2.1) μmol/L比 (8.2±2.3) μmol/L] (P<0.05) .结论 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检测, 能够了解患者胆红素水平, 有利于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同时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 患者男,21岁,因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余于2007年2月12日收入我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和注意力下降,伴持续性头痛,伴腰背和四肢酸痛,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5.2×109 /L,血红蛋白(Hb)83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4.1 fL,血小板(PLT)135×109 /L,网织红细胞0.064;尿常规:尿胆原阳性;血总胆红素(TBIL)50.4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9 μmol/L;血涂片示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点彩红细胞;骨髓涂片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2∶1;抗双链DNA抗体及抗ENA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未见异常,考虑为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胆汁成分的变化是否会导致术后患者结石的形成或复发.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肝胆科患者40例,其中行胆肠吻合术2~3个月后患者经"T"形引流管引出的胆汁(观察组)和因"胆囊息肉"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胆总管内的胆汁(对照组)各20例.对比两组胆汁中与结石成因相关的成分,如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钙离子和黏蛋白等.结果 观察组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黏蛋白测量数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04.01±61.06) μmol/L vs (674.68±162.68) μmol/L、(138.78±40.24) μmol/L vs (441.13±94.30) μmol/L、(65.23±21.22) μmol/L vs (233.56±71.96) μmol/L、(0.80±0.23) mmol/L vs (1.98±0.64) mmol/L、(4.43±1.42) μg/L vs (6.29±2.04) μg/L],而总胆汁酸测量值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33.06±89.82) μmol/L vs (474.89±75.2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肠吻合术后胆汁成分的变化在短期内不会导致结石的形成或复发.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9岁,主因间断皮肤、巩膜黄染2年入院.缘于2年前1次大量饮酒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似茶水样,当时无乏力、厌油、厌食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无肝区不适,无皮肤瘙痒及白陶土样便,检验肝功能:转氨酶正常,胆红素升高(60 μmol/L左右),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按黄疸待查收住院综合对症治疗,黄疸下降不明显,此后每于劳累、饮酒后加重,多次转辗于多家医院,诊断一直未明,间断服用中草药治疗,总胆红素60~150 μmol/L.既往无输血及特殊用药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查体:神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阴性,未见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剑下均未及.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3岁,2012年6月10日因咳嗽、咳痰、发热1个月,咯血1天人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黄色痰,无异味,午后发热,测体温38.5℃左右,自行抗炎退热治疗,症状不见好转;于1天前突然咯鲜红色血,量约100ml,急诊住院.入院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1×109/L,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27g/L、血小板139×109/L,淋巴细胞0.25、单核细胞0.08、中性粒细胞0.67;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 230 U/L、谷草转氨酶(AST) 100 U/L、总胆红素(STB) 18.2μtmol/L,直接胆红素(DBIL) 4.6μmol/L,间接胆红素(IDBIL)13.4μmol/L,肾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和E抗体、核心抗体均阴性,丙肝抗体阴性,梅毒筛查试验阴性,HIV抗体阴性,痰抗酸杆菌(+)3次,痰TB菌培养(+),化脓菌培养:草绿色链球菌(+)、血癌胚抗原3.2ng/ml,神经元烯醇化醇12.6ng/ml、CYFRA211 3.0ng/ml、痰脱落细胞:未见癌细胞.  相似文献   

17.
韩丽杰 《疑难病杂志》2008,7(7):439-439
患者,男,19岁,主因间断皮肤、巩膜黄染2年入院。缘于2年前1次大量饮酒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似茶水样,当时无乏力、厌油、厌食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无肝区不适,无皮肤瘙痒及白陶土样便,检验肝功能:转氨酶正常,胆红素升高(60μmol/L左右),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按黄疸待查收住院综合对症治疗,黄疸下降不明显,此后每于劳累、饮酒后加重,多次转辗于多家医院,诊断一直未明,间断服用中草药治疗,总胆红素60~150μmol/L。既往无输血及特殊用药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查体:神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阴性,未见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剑下均未及。莫非氏征阴性,肝区、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检验肝功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8U/L,碱性磷酸酶(ALP)91U/L,乙酰转肽酶(GGT)44U/L,总胆汁酸(TBA)3μmol/L,总胆红素(TBIL)85.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7.8μmol/L,白蛋白/球蛋白(A/G)43/26g/...  相似文献   

18.
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呈重型者较少见,1999年4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4岁。于1月前无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厌油、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发热,体温高峰达39 ℃,在某医院诊为上感,予“氨苄青霉素”6 g静脉输液一次后,次日出现全身皮疹、水肿伴渗液、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入院;病程中无皮肤搔痒及陶土色大便,既往无肝炎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9.4 ℃,脉搏90次/min,血压14/9 kPa,急性重病容,颜面明显水肿,巩膜深度黄染,全身皮肤呈脱屑样改变,口周、右侧颈部、双手腕及双足背有皲裂破损,口腔粘膜及双侧鼻粘膜糜烂,心肺无特殊。腹部稍膨隆、软,无压痛;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脾肋下未触及,移浊阳性。四肢明显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4 g/L,白细胞26.2×109/L,中性0.8,淋巴0.2,尿二色素阳性,尿隐血阳性;ALT37IU/L,AKP164IU/L,总胆红素427.4 μmol/L,直接胆红素248.6 μmol/L,间接胆红素178.8 μmol/L;A∶G=20∶17.6;腹部CT示大量腹腔积液,未见肝外梗阻征象;抗-HAV*IgM阳性;抗-HCV、HBVM、抗-HEV、抗-HGV均阴性;凝血酶原活动度35.2%。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并剥脱性皮炎。该患者消化道症状重、黄疸迅速加深、伴腹水;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可诊为亚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起病之初诊断不明,因发热盲目使用氨苄青霉素出现典型剥脱性皮炎临床表现,诊断可成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7岁,机关干部.主因间断腹胀、纳差伴巩膜黄疸、尿黄3个月入院.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区不适等,外院查甲、乙、丙、戊型肝炎痛毒标志物均阴性,肝功能:ALT 772 U/L,AST 467 U/L,血清总胆红素(TBIL)84.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0.2 μmol/L,白蛋白36 g/L,球蛋白53.8 g/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83 U/L;血常规正常.予保肝、降酶及退黄等综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38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右上腹占位1个月入院.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29.5 μmol/L,直接胆红素9.0 μmol/L,间接胆红素20.5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肽酶125 U/L, 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41 U/L.上腹部增强CT(图1),胰头颈部后方(胰头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之间)腹膜后肿物,内容物为囊性,密度不均,壁完整有钙化.肿物显著推挤周围结构,压迫胆总管下段使肝内外胆管扩张,压迫肠系膜上静脉达门脉交界处,腹膜后多发静脉曲张并呈瘤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