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 ,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 用肌激动器 (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 1 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 ,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 ,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 ,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 ,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 ,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寻找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方法对9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使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再用固定矫治整平牙列,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9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患者侧貌得到很大改善.结论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能调整骨骼矢状关系不调,矢状关系调整后再进行固定矫治,减少了矫治难度,且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制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显效快,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he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冶前后的牙、he面结构变化。方法 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少。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he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 ,寻找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方法 对 9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使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矫治 ,再用固定矫治整平牙列 ,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9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中性关系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患者侧貌得到很大改善。结论 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 ,能调整骨骼矢状关系不调 ,矢状关系调整后再进行固定矫治 ,减少了矫治难度 ,且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制作简单 ,易被患者接受 ,显效快 ,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在正畸门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畸形,它的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多样,有的为上颌前突,有的为下颌后缩,或二者兼而有之.我院用直丝弓矫治器对该类错(牙合)进行正畸治疗,并对矫治前后在矢状平面和垂直向上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矫治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牙合)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牙合)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Twinblock矫治器在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He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He的治疗,寻找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方法 对9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He患者使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再用固定矫治整平牙列,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9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中性关系。前牙覆He覆盖正常,患者侧貌得到很大改善。结论 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能调整骨骼矢状关系不调,矢状关系调整后再进行固定矫治,减少了矫治难度。且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制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显效快,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14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后牙调整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同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伸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 功能矫治使颏部前移,SNB 角增加,ANB 角减小;深覆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 Twin-block 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Twin-Block(TB)功能矫治器矫治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正中(牙合)位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功能矫治前、功能矫治后患儿软组织和硬组织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能够促进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使下颌基骨长度、下颌升支高度明显增加(P<0.05),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得到改善,同时发生以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增加为主的牙槽骨代偿性改建;还可使软组织上唇突距明显缩小,上唇基部厚度、上唇紧张度、下唇突距、颏突度、软组织面突角明显增大(P<0.05或P<0.01)。结论 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早期TB功能矫治器矫治,可改变硬组织颌骨间关系,使软组织颏部突出,改善鼻、唇、颏软组织形态结构,使患儿拥有良好的侧貌面型。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Ⅱ类错(牙合)的发病率仅次于Ⅰ类错牙台,居第二位。对于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双期矫治,即Ⅰ期应用功能矫治器施以矫形力促进下颌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和侧貌,Ⅱ期为常规性治疗,双期矫治后达到矫治目的。本研究以Andresen肌激动器为Ⅰ期功能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矫治技术进行常规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定梅  单梓南 《右江医学》2007,35(2):141-142
目的Twin-block矫治器用于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的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恒牙初期安氏Ⅱ1骨性下颌后缩患者21名,均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Twin-block矫治器治疗6-12个月后,所有患者面型突度减小,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关系,覆盖覆合明显减小。结论Twin-block矫治器不但能改善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还能纠正骨骼矢状不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5例处于恒牙列早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每位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NB角、前下面高、后面高、下颌体长等在治疗后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B角、OJ等在治疗后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winblock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减少,下颌后缩的面型、(牙合)关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伸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使颏部前移,SNB角增加,ANB角减小;深覆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14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后牙调整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同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19.
研究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17例安氏Ⅱ类错合病人进行治疗,男9例,女8例,年龄9-14.5yr,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以下颌后缩为主。首先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骨骼的矢状关系,待恒牙期用固定矫治器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所选病例的磨牙关系。前牙覆合,覆盖得到矫正,软组织侧貌得以改善。结果 所选病例的磨牙关系。前牙覆合,覆盖得到矫正,软组织侧貌得以改善。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合的矫治,可取得满意的骨骼及侧貌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技术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应用特点。方法:选取15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覆合覆盖均为Ⅰ-Ⅲ度,下颌平面角为均角偏低角,均为不拔牙矫治。运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平均疗程10.2±2.4月,矫治后ANB角、U1-SN、L1-MP、U1-L1、UL-EP、LL-EP、FMIA、Z角均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前牙覆合覆盖均有减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同步带状弓矫治器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病例有很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