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全身封闭治疗对小儿脑瘫的康复作用.方法 对两年内来我院就诊的脑瘫并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初诊年龄随机分为三组.A电刺激小脑组30例,采用小脑电刺激治疗 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B封闭治疗组30例,采用全身封闭治疗 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C康复组30例,采取神经生理学疗法,由治疗师上午、下午各执行30 min治疗,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病房进行.上述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电刺激小脑或全身封闭治疗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电刺激小脑或全身封闭治疗可作为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较好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独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Bobath疗法,观察组采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40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项)-B区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独坐能力的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 ~B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坐位能力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干预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对2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早期给予水疗法、推拿疗法、高压氧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后6个月应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和粗大运动评估量表评估其疗效.结果 早期综合干预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功能性步行分别优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综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由水疗、运动疗法、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感觉统合治疗及作业治疗组成的综合治疗方法,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患儿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性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结论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穴位注射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好.方法:2001年3月~2005年12月间36例痉李型脑瘫患儿均按疗程进行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穴位注射;同时根据患儿的实际运动能力,综合运用Bobath法.Vojita法及上田法进行功能训练.结果:36例患儿中有28例显效,占77%,6例好转,占17%,无效2例,占6%,总有效率为94%.结论:穴位注射疗法配合功能训练,二种方法合用作用相加,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99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间及每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每组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疗效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Bobath疗法,特别是在改善认知、社交能力、生活技能方面。  相似文献   

7.
腹针结合鲍巴斯疗法治疗脑性瘫痪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5,27(9):1360-1361
目的 探索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运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Bobath疗法治疗,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和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针与Bobalh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有效提高康复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92例确诊并在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脑活素输注、针灸、水疗及高压氧等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运动功能强化训练(Bobath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GMF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 vs 71.74%)(P<0.05)。观察组GM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62±4.22) vs (49.26±4.53)(P<0.01)。结论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并促进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Bobath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鄢陵县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予以对照组Bobath技术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Bobath疗法,比较两组表面肌电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MS、AEMG、iEMG及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速、优势侧跨步长、劣势侧跨步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表面肌电与三维步态值,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6,28(12):1886-1887
目的 探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121例脑瘫患儿运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4~6个疗程后,采用GMFM量表分析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动态,以MQ评估整体康复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达90.9%,0~3岁组(62.3%)高于4~6岁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早期功能训练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在对脑损伤综合症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Bobath疗法及Vojta疗法对44例三个月到一岁脑损伤综合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结果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对脑损伤综合症有较好疗效。结论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脑损伤综合症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陈莉琳  郑佩儿  郑红 《当代医学》2011,17(13):63-64
目的评价干预模式差异对不同临床类型小儿脑瘫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研究组使用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Bobath疗法,采用ADL评定量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痉挛型脑瘫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于3岁脑瘫患儿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脑瘫均有疗效,但早期(〈3岁)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效显著优于单用Bobath疗法,特别对痉挛型脑瘫,因此小儿脑瘫的治疗应遵行早期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平衡疗法”和常规按摩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GMFM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与常规按摩干预相比平衡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从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治疗师和特教老师们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按摩、功能训练、针灸结合Bobath球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2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日常行为工作协调能力情况。结果通过不同治疗方式后,患儿经过6个月治疗,患儿病情均有所改善,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瘫患儿通过进行按摩、功能训练、针灸联合Bobath球训练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其价值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Vojta疗法对脑瘫患儿早期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9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以Bobath疗法为基础,治疗组加用Vojta法,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各级GMFM评分显示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Vojta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通过早期对脑瘫患儿进行协调的复合的前进运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异常反射及异常姿势,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对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在儿科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应用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的CN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M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脑瘫患儿采取运动再学习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以Bobath、Vojta、上田法等运动疗法综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30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结论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包括Bobath法和Vojta诱导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田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66评分和肌张力(Hotel评价表)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MFM-66量表评分为(48.86±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8±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正常率为65.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基础上,采用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改善患儿肌张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小儿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选取本院小儿脑瘫患儿9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观察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疗法,能促进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