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CGMS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波动谱,据此调整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更快、更直观、更平稳降低血糖.方法 用CGMS对34例DM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分析DM患者血糖特点,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CC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午餐后2 h,9:00~12:00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5.5%)的时间段,而51.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00~6:00.调整治疗方案后,血糖控制理想比例由63.9%上升至87%,低血糖发生率由8.6%降至1.4%.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地评估血糖漂移,根据全天的血糖谱,制订整体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观察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每日波动特点,探明患者近日血糖的节律,用于指导降糖药物干预。方法选择60例东莞市沙田社区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变化及1 d内血糖波动特点,对变化曲线拟合和分析,找出患者血糖近日节律。结果患者在生活规律、三餐进食时间固定且统一的前提下,患者1 d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1~2 h,上午6∶00~11∶00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3.4%)的时间段,而在凌晨2∶00~6∶00时出现血糖低谷值占61.7%。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呈正相关(r=0.525、0.271、0.151,均P<0.01),MBG与MODD呈正相关(r=0.651,P<0.01)。每位T2DM患者均有属于个人的血糖近日节律规律,呈3峰1谷占85.0%,4峰1谷占11.7%,其他类型占3.3%。结论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可找出每个T2DM患者的血糖近日节律规律,为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1,P值均<0.01)。患者1 d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2 h,尤其是早餐后2 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2.5%)的时间段,而60.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上午1时~6时,尤其是上午3时最低。血糖>7.8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2(38~100)%和60(1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彭方书  王凌  张彤  吴月美  吕燕  宋成 《甘肃医药》2014,33(3):177-179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1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小时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2,P值<0.01),按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结果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至正常范围的比例由62.7%上升至86.8%,同时低血糖发生率由4.7%降至1.7%.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T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分析CGMS血糖值特点与手指毛细血糖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GMS与手指毛细血糖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精细调节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72h血糖变化。结果: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且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后次之;CGMS检测值与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及静脉血糖值呈正相关(r=0.891,P<0.01;r=0.834,P<0.01);FBG、PBG皆与HbA1c呈正相关(r=0.775,P<0.01;r=0.487,P<0.05);低血糖多发生在0:00~4:00,黎明现象多发生在5:00~7:00。结论:CGMS可全面地反映动态血糖水平,为T2DM患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比较以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高龄糖尿病患者与高龄正常糖调节(NGR)个体的动态血糖图谱特点.方法 选取26例高龄(60~80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均以预混胰岛素治疗;同时入选24例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与T2DM组相匹配的NGR者.采用动态血糖仪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的高血糖(≥10 mmol/L)、低血糖(≤3.9 mmol/L)的时间百分比、24 h平均血糖(MBG),三餐前1 h和三餐后3 h的血糖,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ODD).结果 T2DM组患者除0:00-3:00时段外,其余各时段血糖均显著高于NGR组,并以早餐后血糖升高最显著,其MAGE、MODD亦显著高于N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53.8%)T2DM患者发生30次低血糖,且66.7%(20/30)发生于夜间,尤以0:00-3:00多见(60.0%);NGR组未发生低血糖.HbA1c与MBG、24 h内血糖≥5.6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PG≥5.6 mmol/L)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P=0.03)和0.60(P=0.02)],而与MAGE、MODD无相关性.结论 HbA1c控制良好的老年T2DM患者仍有较高的餐后血糖,餐后的急性血糖升高主要发生在早餐后;HbA1c虽能反映平均血糖水平,但并不能反映具体的血糖波动;即使在HbA1c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且常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故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胰岛素剂量等方法更好地实现血糖的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监测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0例进行强化治疗的自我感觉良好的T2DM患者进行连续48 h的血糖监测。结果患者1天中血糖达标所占的时间百分比为56.7%±15.8%;高血糖(>7.8 mmol/L)值所占的时间百分比为41.2%±16.7%;低血糖(<3.9 mmol/L)值所占的时间百分比为2.1%±2.5%;血糖值高峰集中在三餐后90 min左右,以早餐后最明显,其次为晚餐后。低血糖值主要发生在夜间3点左右及午餐前。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精细调节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6例T2DM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对第1日及第3日评估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由胰岛素剂量调整前的(10.7±2.7)mmol/L降至(7.9±1.6)mmol/L(P〈0.05);调整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5.5±1.6)mmol/L降至(2.3±1.0)mmol/L(P〈0.05);胰岛素剂量调整前后血糖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T1(≤3.9 mmol/L)由0.8%降至0.3%,PT3(≥7.8mmol/L)由(32.7±7.5)%降至(14.7±3.1)%(P〈0.05);血糖低于5 mmol/L的平均发生次数由1.6次降至0.7次(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幅度和趋势,辅助临床医师制定更为针对性的降糖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李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57-158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CGMS监测血糖、指端毛细血管血糖两种方法进行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血糖比较。并了解1d内血糖最高值、最低值在不同时间段的发生频率。结果: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创伤小、临床操作方便,检测血糖与指端毛细血管检测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1d内血糖波动的特征,为拟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24 h血糖波动特点,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皮肤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病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 d.对三组患者分别行3 d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其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等动态血糖参数的变化.同时在患者行3 d动态血糖监测的第2天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监测其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漂移情况,包括低血糖时间比率、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结果 DM2组患者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3组和DM1组,而DM3组的HbA1c、MAGE、SDBG、MPPGE水平均高于DM1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患者的MO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17.35±4.27)%,血糖波动系数为(2.52±1.22);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为(26.30±6.30)%,血糖波动系数为(3.98±1.57);DM3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20.29±4.03)%、血糖波动系数(3.31±1.17);由此可知DM2组患者的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显著高于DM1组及DM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DM2组、DM3组三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分别为(2.60±1.42)%、(6.61±2.07)%、(3.87±1.92)%,故低血糖时间比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M1组、DM3组、DM2组,其中DM2组患者的低血糖时间比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患者除全程常规监测HbA1c外,还应动态监测血糖,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72h血糖变化。结果: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且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后次之;CGMS检测值与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及静脉血糖值呈正相关(r=0.891,P〈0.01;r=0.834,P〈0.01);FBG、PBG皆与HbA1c呈正相关(r=0.775,P〈0.01;r=0.487,P〈0.05);低血糖多发生在0:00~4:00,黎明现象多发生在5:00~7:00。结论:CGMS可全面地反映动态血糖水平,为T2DM患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耐量低减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XL  Lu JM  Pan CY  Mu YM  Dou JT  Ba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74-677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糖耐量低减(IGT)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以便指导制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方法对6例糖耐量正常(NGT)者、10例IGT者和20例新诊断T2DM者的CGM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CGMS平均血糖值、血糖值标准差、血糖≥7.8mmol/L时间百分比等逐渐升高(均P<0.05),CGMS血糖谱波动幅度逐渐增加。(2)IGT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餐后109min±32min,全天血糖≥7.8mmol/L时间为3.0h±0.8h;新诊断的T2DM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92min±22min,全天血糖≥11.1mmol/L时间为12.6h±1.3h。IGT组和新诊断T2DM组中,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较快、幅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1)CGMS检查能比较准确地显示IGT者和新诊断T2DM者动态血糖波动规律,有利于指导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2)IGT者全天持续约3h血糖≥7.8mmol/L。(3)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峰值增高,血糖曲线波动幅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85例老年受试者分为T2DM SMI组(35例)、单纯T2 DM无SMI组(NSMI组,35例)和正常对照组(NC组,15例)3组,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MI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波动系数(BGFC)均明显高于NSMI组(P<0.05),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异常的血糖波动可能参与了老年T2DM患者SMI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梁慧  张萍  蓝海云 《广西医学》2013,(4):453-454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价阿卡波糖联用胰岛素泵(CSII)对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43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组21例采用CSII联合阿卡波糖治疗,CSII组22例单纯采用CSII治疗,治疗10 d后应用CGMS监测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CB组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较CSII组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较CSII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达标率较CSII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CGMS能监测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泵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阿塔汗  孟柳 《新疆医学》2012,42(1):22-24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治疗2组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测的方法,评价2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种胰岛素都能有效控制血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血糖漂移度小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事件少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治疗T2DM,在血糖控制良好时,前者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 h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CGMS监测,可获得患者3 d内血糖动态变化的完整资料.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波动变化的类型和趋势,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l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l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不仅与持续血糖水平有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密切相关[1].所以,衡量血糖波动的血糖漂移成为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上常用HbAIc反映整体血糖水平的控制,但并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本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地特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时在血糖漂移和低血糖事件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控制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中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将两组患者出现低血糖次数、血糖正常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以及血糖波动值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低血糖次数、血糖正常时间、血糖波动值以及胰岛素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控制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中有显著效果,更快的控制血糖,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