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探明糠酸莫米松吸入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将澳大利亚皇家王子爱费尔德(Royal Prince Alfred)医院呼吸内科的2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先单一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50 μg/250 μg(英文名:Seretide)治疗,每次1吸,每天2次,3月后,然后加用糠酸莫米松鼻腔喷雾剂50 μg(商品名:内舒纳)(英文名:Nasonex)治疗,每次每侧鼻腔1喷,每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以及加用糠酸莫米松治疗3月后观察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日间哮喘评分及夜间憋醒次数的变化,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加用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后,患者的FVC、FEV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应用次数、日间哮喘评分及夜间憋醒次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舒利迭吸入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A组30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早上每个鼻孔各喷2次,晚上每个鼻孔各喷3次。B组30例,给予吸入舒利迭50/250。C组30例,在吸入舒利迭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早上每个鼻孔各2喷,晚上每个鼻孔各3喷。治疗时间为3个月,每隔3周随访1次,记录哮喘症状ACT评分及鼻炎症状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状况。结果 A、B、C三组对哮喘症状及肺通气情况都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B、C组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鼻部症状记分方面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比单纯治疗支气管哮喘或单纯治疗过敏性鼻炎更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更快控制哮喘,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王亚军 《中外医疗》2011,30(29):101-101
目的研究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丙酸倍氯米枷友入剂,治疗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呼吸容积和呼气峰流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95.5%,高于对照组80.3%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氛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倍氯米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朱莉英  龚正华 《吉林医学》2006,27(9):1041-1041,1043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商品名: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出品)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50/250"g每日2次吸入,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商品名: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出品)250"g每日2次吸入,治疗第4、8周两次评价患者哮喘症状和疗效。结果:在治疗第4、8周,治疗组哮喘症状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结论:舒利迭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混合吸入剂,是控制哮喘的一个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范慧 《中外医疗》2011,30(29):99-99
目的对支气管患者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氛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6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每次1吸,每天2次,连用12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哮喘明显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气峰流速,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钠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6.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邦泽  胡静 《重庆医学》2007,36(23):2440-2441
目的沙关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组,共35例;B组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共21例。对两组疗效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肺功能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EV1.0、FVC和PEFR均值有改善,A组改善明显(P〈0.01);B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吸入沙关特罗、氟替卡松两药有附加或协同作用,较单纯吸入丙酸氟替松可更好达到完全控制,还可帮助患者更早达到完全控制,并且只需较少剂量就可达到同等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治疗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以下倚称哮喘)的合理降阶梯时间.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收治的34例重度持续哮喘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将重度持续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24周降阶梯治疗,B组每12周降阶梯治疗.每治疗阶梯评估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变情况、哮喘加重、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经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吸入治疗4周后,总控制率达85%以上,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各降阶梯哮喘控制牢、肺功能、哮喘加重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哮喘加重的主要原因.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以咽干、声嘶等局部反应为主.结论: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吸入治疗重度持续哮喘总控制率达85%以上.每治疗阶梯维持12周或24周后降阶梯,在维持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理特点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长期控制药物,但存在着起效慢(约7~10 d)以及长期大剂量吸入可致副作用的缺点.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制剂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药物,但长期应用可致受体功能下调,作用减弱.2002年始我院开展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较单一用药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莉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19-132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与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平喘、镇咳、化痰、必要时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沙美特罗及氟替卡松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峰流速值...  相似文献   

10.
宁艺 《当代医学》2016,(25):128-129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思路。方法选取4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治疗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联合吸入噻托溴铵(思力华)进行给药。结果(1)观察期内,观察组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急性发作间隔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2组的FEV 1、FEV 1%pred和FVC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EV 1、FEV 1%pred和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联合噻托溴铵可以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疾病的急性发作次数与住院次数,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首选用药方案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支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寻找有效提高防治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212例支哮患者分为78例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和134例支哮患者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发病率。结果本组病例中过敏性鼻炎合并支哮患者占所有哮喘患者的36.8%,男女比率分别为34.4%和40.7%;发生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学生、化工、轻工业人员和家务工等职业发病率较高;其高危因素为过敏性体质、遗传、环境因素和感染等。结论过敏性鼻炎和支哮都是气道炎症性疾病;及早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加强哮喘的教育管理可减少支哮的发作,并能防止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发展为支哮;对危险因素和不适应职业患者则应作相应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岛市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并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详细了解140例初治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患过敏性鼻炎的人数、既往诊断及治疗状况。将140例哮喘患者分为分为A组(单纯性哮喘组);B组(合并过敏性鼻炎症状未用鼻喷激素组);C组(合并鼻炎症状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组),各组均进行治疗前后PEF(最大呼气流速)的测定。结果1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98例并发过敏性鼻炎,治疗后C组PEF值明显高于B组,而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岛市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较高;治疗哮喘的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提高哮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了解过敏性鼻炎(AR)伴支气管哮喘(BA)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R与BA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问卷调查82例确诊为AR伴BA的患者,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患者,年龄5~72岁,平均年龄为(34±27.1)岁,其中男45例,女37例.AR和BA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1).其中,哮喘严重程度一级(轻度间歇)56例,二级(轻度持续)21例,三级(中度持续)4例,四级(重度持续)1例.AR分型,间歇性65例,持续性17例;按严重程度分级,轻度63例,中-重度19例.结论AR与BA的临床表现相关,两者的分型及严重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罗格尘螨疫苗治疗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比较94例尘螨过敏的鼻炎伴哮喘患者在接受3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用药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鼻炎症状及哮喘症状评分等多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应急用药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罗格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5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具有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服自拟中药方(黄芪、白术、防风、山药、山茱萸、熟地、补骨脂、五味子、仙灵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感冒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反应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临床症状。Bronchodilator Response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是典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难治症,其患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且易反复发作.中医药以整体辨证、综合治疗为特色,在此病临床诊治中有重要价值.本文对CARAS的病理机制、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述评,认为"特禀质"是CARAS患者的主要体质...  相似文献   

1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4):563-565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在小儿变应性鼻炎伴发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北钢铁集团宣钢职工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确诊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联合舌下免疫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能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计算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并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问卷调查南京地区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82例(61.2%)并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2例患者中,哮喘严重程度一级(轻度间歇)56例,二级(轻度持续)21例,三级(中度持续)4例,四级(重度持续)1例。过敏性鼻炎分型:间歇性65例,持续性17例;按严重程度分级:轻度63例,中-重度19例。所有患者中,42例(31.3%)直系三代内有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家族史。结论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较高,两者临床表现相关,分型、分级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Links between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lergic diseases of the airway, which include seasonal rhinitis, chronic perennial rhinitis andasthma, are recognized as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the airway mucosa,1-3 but differ in the loc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Asthma and allergic rhinitis frequently coexist in the same patient and are thought to share common predisposing genetic factors which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Both diseases have increased in prevalence over 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