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2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危险期,无切口感染、呼吸道阻塞、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杨福娣 《广西医学》2002,24(9):1498-1499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 ,多系严重脑损伤、颅内血肿、脑出血所致。因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吞咽反射减弱 ,喉头分泌物聚集 ,舌根后坠 ,吸痰困难常需早期行气管切开 ,减少肺部并发症 ,减轻因缺氧造成的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如护理不当 ,又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加重脑损伤和增加肺部感染机会。因此 ,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至关重要。现将 4 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为 1998年元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住本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的病人 ,其中男 2 4例、女 2 2例 ,年龄 5~ 78岁 ,平均年龄 5 8 4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33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好转26例,植物人生存状态2例,死亡5例.结论 护理人员认真、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密切、细致的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有备无患.掌握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特殊性,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5.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起病急、病情危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常发生呕吐、误吸、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或者脑脊液鼻漏,填塞鼻腔。治疗上首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因为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1999年到2002年4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60例,其中42例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均改善了其缺氧和呼吸道阻塞的症状。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在14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GC…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我院自2004年3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后,采用密封式吸痰,气管内滴药,雾化吸入,切口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肺部感染。结果:除10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或放弃治疗,76例抢救成功恢复良好。结论:呼吸不畅、低氧血症是重度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血氧饱和度往往能为后期的抢救成功创造条件,可明显降低重要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黄改荣 《吉林医学》2011,32(28):6054-6055
<正>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重症、危症,其死亡率、病残率高,气管切开术是其急救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便于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解除梗阻,使胸内压、颅内压随之下降,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改善脑缺氧状态,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因此严格有效、细致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提高生存质  相似文献   

9.
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130例,30例行气管切开术,平均置管天数16.5天。通过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还可以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加有效通气量,解除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危害,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主要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入,及时清除气管内及口鼻内分泌物,气管内局部用药,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情况和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35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通气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耐药性检验,实施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首次细菌学检验有23例分离出致病菌,阳性率65.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例,占73.9%。35例共行细菌学检验94例次,获得阳性结果79例次,送检阳性率达84.04%,拔管前每周1次共64次细菌学检验中,阴性8例次,占12.5%,单纯细菌感染52例次,二重感染1例次,细菌、真菌混合感染3例次,气道内致病菌种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后,35例患者呼吸道感染治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4例。临床有效率80.0%,细菌学评价,有效病例细菌培养转阴22例,细菌清除率78.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可致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易致呼吸道感染,采取细菌学检验并根据药敏进行用药和护理措施的实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方法。结果:80例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感染72例(90%),肺部感染7 例(8.6%),1例(1.3%)病情极其严重患者死亡。结论:采取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重症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例老年颅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气管切开时间8~131d,其中3例切开后1~8d因病情严重死亡.结论: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后因环境变化细菌易侵入,痰液滞留,加之患者脱水、痰液黏稠,使通气功能和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气道完全阻塞,造成窒息.因此,气管切开后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6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救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管切开术适应证的逐渐增加,气管切开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颅脑重症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并且有部分患者可伴有肺部损伤、呼吸不畅、肺部感染等,气道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造成患者气道通气不畅甚至梗阻,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加重原有颅脑病情。气管切开术在颅脑重症患者中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它能够有效地改善呼吸,保证呼吸道通畅。但若操作、护理不当,则可加重原有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并发症。我科1999年5月~2005年5月6年间共对120例颅脑重症患者实施了气管切开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恒泰  胡景民 《中原医刊》2005,32(11):F004-F004
颅脑损伤居全身各部位损伤中的第二位,仅次于四肢损伤,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其中对预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其首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如护理不当,易造成脱管、痰痂阻管等并发症。我科2002年5月~2004年4月共收治56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居全身各部位损伤中的第二位,仅次于四肢损伤,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其中对预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其首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如护理不当,易造成脱管、痰痂阻管等并发症,我科2002年5月~2004年4月共收治56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改善呼机机能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我科2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愈15例,好转2倒,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1例合并肺部感染经过积极治疗后,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后出院。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出现呼吸障碍的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等措施是有效的改善通气,预防肺部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3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8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45例(占84.9%)病人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