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忠良  阮国模  杨杰  郑元波  鲁建作 《浙江医学》2015,37(19):1588-159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患者20例。观察手术时间、踝关节的融合时间、关节融合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3±7.4)个月。手术时间(109.4±22.6)min,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0.3±2.1)周。仅1例患者发生1枚螺钉断裂,给予石膏固定后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创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5.80±1.67)、(1.7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及末次随访AOFAS评分分别为(54.55±7.02)、(78.95±5.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融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踝部无严重畸形的患者,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战英  袁振灿  张强 《中华全科医学》2023,(4):581-584+703
目的 随访踝关节镜下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病例,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山东省胸科医院骨科接受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踝关节结核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诊断经细菌培养或病理检查证实。通过关节镜获取组织样本,切除坏死组织、滑膜组织增生和脱落的软骨。关节软骨损伤面积>2 cm2者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给予持续营养支持和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随访至少2年,随访时间为24~94个月。全部患者切口愈合正常。4例(11.1%)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窦道,通过更换药物治愈。螺钉固定12例(33.3%),外固定架固定8例(22.2%),单纯石膏固定16例(44.4%)。X线检查均证实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12~25周。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AOFAS评分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疗程为10~4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AOFAS评分,优12例(33.3%),良16例(44.4%),可8例(22.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性关节炎患者9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例,应用关节镜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术,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清除增生的滑膜组织,刮除胫距关节表面软骨及硬化骨质,并在透视机监视下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踝关节,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X线均显示骨性融合,其中11例融合良好,1例融合欠佳,临床处理后骨性融合。术后患者恢复行走,踝关节无肿胀及疼痛,VAS评分及Kofoe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的近期疗效和手术要点。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科采用关节镜直视下的踝关节融合术共治疗25例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这些患者在门诊保守治疗后仍疼痛明显。术前行踝关节正侧位摄片和磁共振检查,术中建立踝关节镜通道,首先彻底清除残留关节面软骨,然后行关节端"微骨折"处理,初步复位踝关节于功能位,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确认后,旋入空心螺钉。术后石膏托固定6周,然后在保护下部分负重锻炼直至骨性愈合。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的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均在术后10~16(12±1)周骨性融合,疼痛缓解,步态改善;有1例同期实施小切口辅助下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的早期并发症,随访1~5年,有2例单纯踝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炎伴轻度疼痛,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手术。根据疼痛评分,术前评分(7.9±1.4)分,术后1年评分(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的踝关节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融合率高等优势,但同时存在设备要求和学习曲线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为(80.84±9.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可提高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AOFAS踝-后足优良率和术后1年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对收治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条件下进行踝关节融合术(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AAA)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间骨科收治踝关节炎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设其中30例接受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患者为对照组,另30例踝关节融合术在关节镜辅助下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术式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及踝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1年判断疗效:(1)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骨性融合情况有显著优越性(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完整骨性融合;(2)术后3个月、1年两个时间段实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价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踝关节炎患者应用AAA手术采取关节镜下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术式治疗能在更短时间内促进骨性融合,近远期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疾患的关节镜诊治刘洪涛修红闽(附属医院骨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踝关节;关节镜;关节疾患踝关节由于其负重大,活动多,易损伤,所以该关节疾患较多。在诊治过程中,踝关节镜的应用受其关节间隙小、周围软组织紧张的限制,临床应用较少。作者在过去三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中异体骨植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8月我科行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24例,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填充关节间隙13例,未植骨填充11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进行评价。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患者步态改善,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VAS评分为(1.7±0.5)分,与术前的(7.2±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OFAS评分为(80.7±5.2)分,与术前的(49.5±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在12周内融合12例,未植骨组在12周内融合8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是踝关节融合的理想方法,术中异体骨植入可以缩短融合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踝关节融合的方法很多,但临床效果不确实,并多伴有骨折不愈合及皮肤坏死等术后并发症。评价胫骨髓内钉用于胫距、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融合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胫骨髓内钉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例共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2~65岁,平均49.8岁。手术均采用逆行打入胫骨髓内钉、关节间隙充分植骨的方法固定胫距及距下关节,术后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归纳、分析及总结。结果未出现失访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3.6个月。伤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伤口坏死或骨折不愈合。其中有2名患者主诉平地行走时有轻到中度疼痛,1例患者上坡路行走时有轻度疼痛。术后6个月AOFAS平均为72.8分(59.0~78.0分)。结论胫骨髓内钉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性融合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12.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黄合琴  邓姝  韩琳 《重庆医学》2006,35(13):1165-1167
目的总结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微创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7月,共治疗27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半月板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等共10例。常规行术前摄片和三维CT重建,石膏托固定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术,患肢肿胀减轻后即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术后抬高患肢,并短期固定和局部冰敷,及时复查X线平片,坚持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最后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在3~4个月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在随访的8~24个月期间未观察到创伤性膝关节炎和明显的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根据Rasmussen评分,23例病例为优良,4例SchatzkerⅢ型为可,本组总评分为26±3。结论在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口结合少量固定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及时准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疗效和防止手术并发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探讨其微创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评价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h~12d(平均6.3d)。全部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方法治疗,需要植入钢板的病例,钢板远端通过切口远端沿骨膜下植入,远端螺钉在关节镜辅助监视下通过皮肤小切口拧入。必要时用C臂机辅助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减少了切口的长度及切口周缘皮肤坏死风险。术后在关节支具辅助下早期开始膝关节活动度锻炼,3个月完全负重。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9个月,治疗效果按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1例开放性骨折发生切口感染,无内固定物外露,经3周伤口换药后痊愈。疗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2%。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无需切开关节囊,能直接观察关节内创伤情况并予以相应处理,能监视骨折的复位情况、固定螺钉有无进入关节腔以及螺钉拧入的松紧度,还能利用探针协助骨折复位,其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过程中需注意:根据具体伤情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和固定技术;重视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注意关节内合并损伤的探查和治疗;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锻炼。  相似文献   

14.
叶技锋 《中外医疗》2012,31(21):32-33
目的探讨临床实施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术后恢复分析。方法对选取的2007-2011年间该院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固定复位术,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跟踪评估。结果在术后6-12个月对56例患者进行随访,除2例患者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其余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该组患者功能恢复为优有35例,良有15例,可有5例,差有1例,其总优良率为89.29%。结论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的骨折,因此需要实施精确的解剖复位以及牢固的内固定,这样才能促进关节软骨修复以及保证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目前采取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由于其骨折复位较为良好.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实施准确的固定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还可有效提高骨折处复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员晋  兰海  李开南  赵平  张进军 《四川医学》2010,31(10):1480-148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5年5月~2009年12月髌骨骨折的29例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27例完成微创手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min。均获得12个月随访,髌骨骨折均愈合,未形成髌骨关节面"阶梯",无内固定断裂,关节功能优。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内固定可靠,术中能直观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成人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在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共完成关节镜下成人胫骨髁间棘骨折修复固定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新鲜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4例;按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8例,Ⅲ型14例。22例骨折全部在关节镜下应用钢丝缝合固定。术后进行系统化的患肢康复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伸屈关节(ROM),髌骨推移锻炼,进行股四头肌、胭绳肌、小腿肌的肌力锻炼,以及患膝的本体感觉训练。结果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并进行放射学和,临床评估。放射学检查:术后8周,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患膝活动范围均达到了健侧水平,无疼痛症状;4例患者患膝关节有轻微的慢性肿胀。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18例,良4例。结论关节镜下钢丝缝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可以发现并治疗关节内合并伤,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re is a clear trend toward internal fixation for ankle arthrodesis, there is general consensus that external fixation is required for cases of posttraumatic infection.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technique and clinical long term results of external fixation in a triangular frame for cases of posttraumatic infection of the ankle. From 1993 to 2006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55 patients with an infection of the ankle was included in our study. 133 cases of the advanced "Gächter" stage III and IV were treated with arthrodesis. We treated the patients with a two step treatment plan. After radical debridement and sequestrectomy the malleoli and the joint surfaces were resected. An AO fixator was applied with two Steinmann-nails inserted in the tibia and in the calcaneus and the gap was temporary filled with gentamicin beads as the first step. In the second step we performed an autologous bone graft after a period of four weeks. The case notes were evaluated regarding trauma history, medical complaints, further injuries and illnesses, walking and pain status and occupational issues. Mean age at the index procedure was 49.7 years (18-82), 104 patients were male (67,1%). Follow up examination after mean 4.5 years included a standardised questionnaire and a clinic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the criteria of the AO-FAS-Score and radiographs. 92,7% of the cases lead to a stable arthrodesis. In 5 patients the arthrodesis was found partly-stable. In six patients (4,5%) the infection was not controllable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se patients had to be treated with a below knee amputation. The mean AOFAS score at follow up was 63,7 (53-92). Overall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remaining disability.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the reduced patient comfort reserve this method mainly for infection. Joint salvage is possibl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with an earlier stage I and II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8.
周日兴  李应德  兰宇 《海南医学》2016,(7):1096-1098
目的 观察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经Kambin三角区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分别于术前(T0)、术后7 d(T1)、术后1个月(T2)、术后3个月(T3)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腰痛功能障碍程度,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有效率为83.78%(31/37),对照组为78.13%(25/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时,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明显较T0时降低,而T1时,观察组患者VAS、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和经Kambin三角区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安全有效,但前者早期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腰痛功能障碍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9.
张秀伟  徐斌 《安徽医学》2016,37(12):1519-1521
目的 分析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腔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处理关节内病变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40.63±4.75)分,术后3个月评分为(68.75±3.65)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90.00±1.31)分,术后1年评分为(91.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迟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27-12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5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据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腔填塞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