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5例ANFH病例,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1个月~19a。病例均行普通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ANFH的阳性率分别是65%、81%及100%。结论:MRI诊断ANFH最敏感,其次为CT,最后为普通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2.
孙西林  贺利昌  何华 《河北医学》2005,11(12):1074-1075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方法:比较28例4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45%、85%及95%.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缺乏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6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35例行CT检查。结果X线发现的阳性率分别是73%和89%。结论按检出率和特异性的差异,CT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优于常规X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X线、CT、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60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取X线、CT、MRI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展开分析。结果:MRI阳性率最高,X线片最低。结论:MRI检查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更加准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X线与CT检查。  相似文献   

5.
唐士军 《西部医学》2003,1(2):161-162
目的 探讨X线和CT检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病变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X线摄片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影像上分期,进行早期ANFH敏感性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查:75例中共发现I、Ⅱ、Ⅲ期早期ANFH106个部位,其中,单侧32例,双侧37例,其X线表现为I期为轻度骨质疏松和骨小梁模糊,Ⅱ期为囊状透亮区和斑片状骨硬化,Ⅲ期出现“新月征”。CT检查:75例中发现早期ANFH117个部位,其中,单侧29例,双侧44例,其CT表现为I期骨小梁星芒状结构增粗、变形及斑片状骨硬化和骨质疏松;Ⅱ期表现为星芒状结构消失并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Ⅲ期出现“新月征”、关节面微陷。结论 CT与X线相比,在病变显示上优于X线,在骨小梁结构改变上,X线不能显示微细结构,难以发现早期病变。因此,临床上怀疑早期ANFH而X线表现正常(0期)病例,应进一步行CT检查。有条件的可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陆启军 《吉林医学》2014,(8):1617-1618
目的:探讨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8例单侧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患者的X线和CT影像结果。结果:X线和CT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不同,其中X线的诊断率为52.1%,CT的诊断率为75%。结论:X线和CT都可以诊断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CT的诊断敏感性高于X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早期X线征象。尽早诊治,避免残疾。方法:回顾分析43例患儿45个股骨头的X线特征及各期的X线表现。结果:根据病变发展过程与X线平片所见,将ANFH分为4期,I期9个股骨头(9/45)占20%,期18个股骨头(18/45)占40%,期12个股骨头(12/45)占27%,期6个股骨头(6/45)占13%。经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基本一致。结论:1“新月征”是ANFH早期特征性X线表现,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诊断意义。2ANFH的X线病理分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指导意义。3平片X线检查对高危人群的早期普查和随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X线和CT诊断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35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及CT检查,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结果X线平片诊断为早期ANFH23例,共36个部位,其中Ⅰ期14个,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Ⅱ期22个,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发现30例早期ANFH,共45个部位,其中Ⅰ期19个,表现为星芒结构变形、骨质疏松和骨硬化;Ⅱ期17个,呈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Ⅲ期9个,以"新月征"为特征。结论CT可准确地显示早期ANFH病变,且敏感性及诊断价值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CT和MRI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常见的骨关节疾患,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作者对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3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MRI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MRI分期.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能直接多方位确定骨缺血坏死位置和范围,对CT和平片阴性病人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一部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 X线平片、CT及 MRI上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各种检查的优越性和内在联系。方法 :全部病例行髋关节 X线平片、CT及 MRI检查。结果 :10例 16髋中 ,双侧6例 ,单侧 4例。依据 Ficat分期 ,0— 期 4髋 , 期以上 12髋。 X线平片 4髋为阴性 ,CT 2髋为阴性 ,MRI全部为阳性。结论 :骨改变的检查 CT优于 MRI,而 MRI对骨髓的改变更敏感。 X线平片有助于临床分期。硬化和骨折改变 CT与 MRI表现不平行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CT、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影像诊断特点,并与X线平片及CT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对比MRI、CT及X线平片表现及阳性率.结果:48例MRI检查均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CT发现35例,X线平片发现29例.结论:MRI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较CT、平片敏感,是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9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X线、CT和MRI进行检查和诊断,观察三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和检出情况。结果MRI的病变椎体检出率96.11%,明显高于X线的52.22%和CT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的X线平片可以发现大部分脊椎转移瘤,CT可以显示普通X线平片不容易发现的早期少量骨质破坏,而MRI与常规X平片、CT比较,更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诊断脊椎转移瘤。  相似文献   

14.
对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48例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超声4种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研究。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39例、髌上囊脂-液平面40例;在9例隐匿性骨折中5例显示脂一液平面。CT显示骨折线48例、关节积脂血症48例,三维重建图像能更直观地显示骨折线。MRI显示骨折线45例、积脂血症48例,并同时显示关节内结构损伤。超声显示骨折线15例、积脂血症48例。在9例隐匿性骨折中均显示积脂血症。结果提示4种影像方法诊断膝关节积脂血症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临床需要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张丽波  杨巍 《黑龙江医学》2003,27(12):899-900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所见 ,总结该病的X线、CT与ECT的诊断标准。方法 分析 8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早期、中期及治疗后的X线、CT与ECT扫描的全部影像资料。结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的影像均有一定特征性征象。结论 X线、CT与ECT等影像检查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靠诊断依据 ,并对病情观察与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25例四肢外伤后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25例外伤患者四肢MRI检查均有阳性诊断结果,并均诊断为局部骨挫伤,其中在膝关节周围有18例(72%)、在踝关节周围有4例(16%)、腕关节周围有2例(8%)、肘关节周围有1例(4%);25例患者四肢CT检查仅3例有局部异常密度表现(12%),但无一例能明确骨挫伤诊断;所有患者的四肢X线平片检查均未见异常表现。对于四肢外伤后影像学检查,MRI能够明确诊断骨挫伤,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5例四肢外伤后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25例外伤患者四肢MRI检查均有阳性诊断结果,并均诊断为局部骨挫伤,其中在膝关节周围有18例(72%)、在踝关节周围有4例(16%)、腕关节周围有2例(8%)、肘关节周围有1例(4%);25例患者四肢CT检查仅3例有局部异常密度表现(12%),但无一例能明确骨挫伤诊断;所有患者的四肢X线平片检查均未见异常表现.对于四肢外伤后影像学检查,MRI能够明确诊断骨挫伤,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X线平片、CT与MRI的3种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总结这3种方法在各型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优劣势及特点。方法比较并分析已经确诊为脊柱骨折的7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平片观察脊柱序列、多椎体连续或跳跃骨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压缩骨折、椎体滑脱较为敏感。CT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骨质破坏、小关节等方面的显示。MRI可以对整个脊柱的矢状位进行观察,其对软组织的成像优于X线平片、CT。结论 X线平片应作为诊断脊柱外伤患者的首要筛查方法,CT、MRI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但要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必须将3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盆软骨肉瘤的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探讨3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7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15例骨盆软骨肉瘤患者的X、CT、MRI表现,其中髂骨翼4例,髋臼4例,耻骨5例,坐骨1例,骶骨1例。15例患者均行骨盆X线及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表现:13例可见低密度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病灶呈膨胀性改变。7例瘤内含斑点状、环状及半环状钙化灶。10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9例肿块内含有钙化灶,1例表现为含钙化的骨盆软组织肿块。CT表现:13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4例瘤内可见斑点状、环状及半环状钙化。15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4例含有钙化灶,12例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1例由骨软骨瘤继发的软骨肉瘤,伴有明显增大软骨帽。增强扫描后12例显示病灶边缘及软骨小叶分隔明显强化,3例高级别软骨肉瘤呈结节状及弥漫性明显强化。MRI表现:T2加权成像及压脂像呈高信号影,其内伴有少许低信号钙化灶和纤维间隔。T1加权成像呈低或等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后8例出现特征性的弧形或环形强化。3例边缘可见树芽征样由周边向中央强化。结论正确认识和理解骨盆软骨肉瘤不同影像表现及其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对临床处理包括诊断、活检、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