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茶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KK-Ay 2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以等体积的50、100、150 mg/kg/d的茶多糖和生理盐水连续灌胃8周.4周末时检测各组小鼠的糖耐量,8周末时测其空腹血糖、胰岛素、果糖胺、血脂以及肝糖原等指标.结果:4周末时高剂量组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得到显著改善(P<0.01),至第8周时,中、高剂量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和果糖胺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肝糖原显著升高(P<0.01).结论:茶多糖可有效降低KK-Ay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并对糖代谢、脂质代谢有改善作用,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花紫薇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致Ⅱ型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的影响及降糖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加ipSTZ 70 mg·kg^-1诱导搪尿病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550mg· kg^-1)、大花紫薇提取物三个剂量组(20、40、60 mg·kg^-1)1每组10只,灌胃给药连续7W.观察糖耐量,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GSP)及肝糖原(Gly),根据血糖和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花紫薇提取物三个剂量20、40、60 mg·kg^-1均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小鼠血糖、GSP水平(P<0.01)及HbA1c水平(P<0.05),增加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P<0.01),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P<0.01);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大花紫藿提取物三个剂量20、40、60 mg· kg^-1均能降低小鼠在给予葡萄糖后各时间点血糖值及血糖曲线下面积.[结论]大花紫薇提取物具有降血糖作用,并能改善糖耐量,其降糖作用可能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促进肝糖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推断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3个实验模型分别测定大高良姜根茎提取物对白化病小鼠(体质量25~30g)的镇痛作用。热板实验中,30只小鼠被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口服3种剂量的大高良姜根茎乙醇提取物、皮下注射吗啡以及口服2%的阿拉伯树胶,记录给药30、60、90和120min后的热板实验反应时间。纳洛酮预处理热板实验中,另外30只小鼠在给予上述药物30min之前皮下注射纳洛酮,给药种类及方式同前,热板实验反应时间记录方式同前。扭体实验中,通过腹腔注射醋酸诱导小鼠产生扭体反应,随后30只小鼠被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口服3种剂量的大高良姜根茎乙醇提取物、阿司匹林及2%的阿拉伯树胶,每只小鼠观察15min,记录扭体次数。结果:各个时间记录点的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剂量的大高良姜根茎乙醇提取物均显著延长了热板实验中小鼠的反应时间(P〈0.05,P〈0.01)。经纳洛酮预处理后,实验组及阳性对照药吗啡组小鼠的热板实验反应时间较对应的前一实验中未经纳洛酮处理各组小鼠显著延长(P〈0.05,P〈0.01)。扭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3种剂量的大高良姜根茎乙醇提取物均减少了实验小鼠的扭体次数(P〈0.01)。结论:本实验证实了大高良姜根茎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验证了其在民族医学中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的应用。其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有效成分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荔枝核多糖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给予荔枝核多糖(400mg/kgbw)灌胃治疗,连续灌胃30d后,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1h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等生化指标。结果荔枝核多糖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和餐后1h血糖(P〈0.05),能显著控制餐后1h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水平(P〈0.05或P〈0.01),但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影响不明显。结论荔枝核多糖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降血糖、调血脂和保护肝脏、肾脏的作用,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降糖营养挂面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降糖营养挂面对2型糖尿病(NIDDM)病人的降糖作用。②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对60例NIDDM病人服用降糖营养挂面后的降糖效果进行观察。③结果治疗30d后,试食组比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馒头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t=2.12,2.02,P均<0.05),血清胰岛素敏感性提高(t=3.85,P<0.01)。试食组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3.12,2.02,P<0.05,0.01)。降糖营养挂面对NIDDM病人肝、肾功能及血象等无影响。④结论降糖营养挂面不仅能降低NIDDM病人空腹及餐后血糖,还可降低血脂,同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糖尿病病人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配比高良姜-干姜提取物对胃寒的干预效果,为探讨高良姜-干姜提取物调理胃肠功能的药效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冰水加NaOH灌胃法建造胃寒证模型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n=10):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附子理中丸组、干姜组、高良姜组以及低、中、高剂量高良姜+干姜组(简称联合低、中、高剂量组),持续给药30 d,1次/d。观察并记录小鼠舌象、腹部温度和身体质量的变化;计算小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和各脏器指数变化;ELISA法测定胃组织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观察各组小鼠胃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组织病理呈现胃炎症状,胃组织中GAS、MTL、ACh和SOD水平显著降低,MDA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待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胃组织病理呈现胃炎症状减轻,舌象呈现淡红色,有光泽;小鼠胃组织中GAS、MTL、ACh和SOD水平、小肠推进率和胃排空率、体温显著升高及身体质量增高,MDA和IL-6的水平则显著...  相似文献   

7.
翻白草水提液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糖尿病(DM)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2%。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大部分为西药。它的降糖作用是肯定的,但其不良反应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中药在这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它不良反应少,能有效防治并发症且疗效稳定。在民间用翻白草泡水降糖的偏方,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此,我们对翻白草水提液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五味子经不同溶剂所得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糖尿病症状的影响。方法:将五味子分别经水、乙醇、乙酸乙酯及石油醚提取,得到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给小鼠腹部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灌服五味子不同溶剂提取物0.5g/kg。测定小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观察小鼠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及一般情况,光镜观察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β细胞情况。结果:五味子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两组小鼠胰岛分泌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改善,分泌细胞数目增多,免疫组化显示β细胞阳性表达数也明显增多;醇提取物效果好于水提取物,但无统计学意义。酯提取物和醚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降低血糖效果不明显。结论:五味子不同溶剂所得提取物中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五味子可能是通过减轻和修复β细胞损伤、提高胰岛素含量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9.
查阅相关文献,从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的基本特征及中药单药、复方对KKAy小鼠的干预作用等2个方面进行概述,分析中药对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的降糖作用。认为KKAy小鼠会自发性出现“三多”症状,并伴有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功能不足及肝肾损伤等并发症,其发生发展机制与人类2型糖尿病非常接近,可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降糖作用及并发症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应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0.
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从荔枝核中提取总皂甙混合物。以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为试验药、优降糖和黄连素为对照药,糖尿病小鼠经灌胃连续给药3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比较不同药物降血糖效果。结果 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优降糖和黄连素均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均P〈0.05),其降糖率分别为59.57%、43.64%和43.93%。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用药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小鼠(P〈0.01)。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优降糖和黄连素(P〈0.01)。结论 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功能,且其降血糖效果优于优降糖与黄连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UPLC-MS)测定高良姜中高良姜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50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 ml/min;采用质谱一级全扫描方式、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高良姜素在0.04~0.15 mg/ml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应的回归方程为:y=1.927×105x+2.832×10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5,RSD为2.4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应用于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含量的快速检测及高良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高良姜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高良姜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大鼠足肿胀模型、二甲苯小鼠耳肿胀模型、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高良姜总黄酮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高良姜总黄酮的镇痛作用。结果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趾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乙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急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高良姜总黄酮对乙酸、热刺激所诱发的小鼠疼痛均有抑制作用。结论高良姜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良姜A lp in ia off icinarum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良姜素(Ⅰ)、高良姜素-3-甲醚(Ⅱ)、山柰素-4′-甲醚(Ⅲ)、山柰酚(Ⅳ)、槲皮素(Ⅴ)、乔松素(Ⅵ)、二氢高良姜醇(Ⅶ)、儿茶精(Ⅷ)。结论化合物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高良姜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高良姜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高良姜中提取挥发油成分,测得挥发油的含量为1.2%。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高良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34种成分,确认其中32种成分,占检出量的94.12%。其中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65.17%)、2,2-二甲基环氧乙烷(21.75%)、葵烷(5.05%)、α-萜品醇(2.71%)、莰烯(0.75%)、樟脑(0.63%)、β-蒎烯(0.51%)、柠檬烯(0.51%)等。结论:该实验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峰形对称。  相似文献   

15.
南药高良姜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南药高良姜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高良姜资源进行调查,明确高良姜资源分布、蕴藏量、栽培现状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概况,为高良姜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高良姜野生资源处在濒于灭绝状态,以前文献记载有高良姜分布的区域几乎难觅高良姜的踪影。在道地产区,人工栽培、加工技术较为粗放,且因栽培高良姜周期长、收益较低,高良姜栽培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供需矛盾。结论应加大力度保护高良姜资源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高良姜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高良姜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高良姜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高良姜味辛性温热,善于温中散寒,有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的功效,是一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温里药.近年来,国内外对高良姜各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就高良姜的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及应用近况进行了综述,期望为高良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海南产高良姜叶和花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高良姜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高良姜叶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3.94%,主要是由萜类、酚(醇)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组成,其中4-氨基-1-萘酚(13.97%)、3-氯苯基-β-苯丙酸酯(10.33%)、石竹烯(9.85%)、苄丙酮(8.26%)、β-蒎烯(7.63%)和棕榈酸(3.44%)等化合物含量较高;从高良姜花中鉴定出16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64.99%,主要由酚(醇)类、萜类和酸类组成,其中4-氨基-1-萘酚(20.61%)、石竹烯(10.93%)、棕榈酸(9.15%)、3-苯基-2-丁酮(5.92%)、苯丙醛(2.74%)、β-水芹烯(2.71%)和芳樟醇(2.28%)等化合物含量较高。结论良姜叶和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本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 for the treatment of emesis,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 has been used to counteract gastric disease induced by indomethacin in rats without obvious side effects. However, the role of herb-drug interaction between indomethacin and A. officinarum based on pharmacokinetic,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still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study, an ultra-fast liquid-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FLC-MS/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ndomethacin and its three metabolites, O-desmethylindomethacin (ODI), deschlorobenzoylindomethacin (NDI) and indomethacin acyl-β-D-glucuronide (IDAβG)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hacin solution with and without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A. officinarum and applied to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studies. Our results clarified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officinarum produced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indomethacin.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indomethacin and A. officinarum reduced the systemic exposure of indomethacin and increased its elimination. Tissue distribu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o-administration of A. Officinarum could not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indomethacin in the target tissue of the stomach, but could accelerate the excretions of indomethacin and its three metabolites including ODI, NDI and IDAβG in the bile and feces of rats in the excretion study. Therefore, A. Officinarum might have a gastrointestinal protective effect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role with indomethacin based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excretion in rats.  相似文献   

19.
高良姜中的抗白念珠菌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良姜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成分。方法 以生物活性追踪结合色谱分离,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作用,以各种色谱柱层析,包括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得到单体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菌效价。结果 高良姜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从三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个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和芹菜素(apigenin);3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7-(4-羟苯基)-1-苯基-4-烯-3-庚酮、5-羟基-1-(4-羟苯基)-7-苯基-3-庚酮,和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苯基)-3,5-庚醇;1个半日花型二萜类化合物:16-醛-8(17),12-半日花二烯-15酸。结论 抗白念珠菌实验表明,这6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白豆蔻、望春花和高良姜挥发油驱蚊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白豆蔻、望春花和高良姜挥发油的驱蚊活性。方法用实验室人体驱避试验评价纯挥发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白豆蔻、望春花和高良姜纯挥发油的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0.5—1.0h、1.0~1.5h和2.0~2.5h。结论三种植物的挥发油具有用于研制驱蚊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