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苗兵 《中外医疗》2016,(13):168-169
目的:评价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确诊的12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分别给予复方萆薢汤治疗与别嘌呤醇治疗。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UA、BUN、Cr水平及尿蛋白定量、尿L-FABP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分别为(301.2±39.3)μmol/L、(8.2±3.3)mmol/L、(146.5±26.2)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蛋白定量、尿L-FABP含量分别为(0.8±0.3)g/L、(106.5±15.4)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保护肾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测定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TBA-120FR生化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肌酐(Cr),糖尿病组603例,对照组100例.结果:糖尿病组尿mAlb(55.6±18.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16±12.6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mAlb/Cr糖尿病组(56.6±17.2)mg/g显著高于对照组(12.1±3.1)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67-468
目的:探讨Cys-C、β_2-MG及mAlb与Cr比值ACR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38例,选择同期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β_2-MG和尿mAlb、Cr。结果:早期DN组和单纯DM组血清Cys-C、β_2-MG水平及A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血清Cys-C、β_2-MG水平及ACR较单纯DM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血清Cys-C、β_2-MG、ACR及Cys-C+β_2-MG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纯DM组(P<0.05);早期DN组血清Cys-C、β_2-MG单独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ACR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s-C+β_2-MG联合检测率与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8例早期DN组患者血清Cys-C(r=0.736,P=0.000)、β_2-MG(r=0.630,P=0.000)与ACR均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β_2-MG及ACR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DN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以及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两组患者m Alb/Cr及Cys-C水平,分析上述指标用于糖尿病肾病检测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m Alb/Cr及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mAlb/Cr与Cys-C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45,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体内mAlb/Cr、Cys-C水平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两组的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结果:研究组Cys-C、mAlb/Cr值分别是(1.43±0.43)mg/L、(12.57±8.13)mg/mmo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ys-C水平1.4 mg/L者16例,阳性率为26.7%,mAlb/Cr水平3 mg/mmol者19例,阳性率为31.7%;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共22例,联合检测阳性率为36.7%,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本组实际肾损伤22例,联合检测准确率100%。结论:Cys-C、mAlb/Cr比值联合检测可明显提升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准确度与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酸及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者50名为对照组.采用多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血清中mAlb、Cys C水平.结果 对照组mAlb(11.79±1.64)mg/L、Cys C(0.75±0.18)mg/L、UA(200.12±12.56)μmol/L;研究组mAlb(14.70±1.84)mg/L、Cys C(1.75±0.56)mg/L、UA(467.12±12.78)μmol/L;研究组患者血清mAlb、Cys C明显高于健康患者组成的对照组(P<0.05);I期患者血清mAlb(14.67±1.88)mg/L、Cys C(1.76±0.59)mg/L、UA(466.56±12.89)μmol/L;Ⅱ期患者血清mAlb(16.70±1.34)mg/L、Cys C(2.56±0.59)mg/L、UA(567.78±12.43)μmol/L;Ⅲ期患者mAlb(18.45±1.78)mg/L、Cys C(3.76±0.45)mg/L、UA(687.12±89.09)μmol/L;Ⅳ期患者mAlb(19.78±1.12)mg/L、Cys C(4.76±0.78)mg/L、UA(700.10±12.86)μmol/L.经比较发现,mAlb、Cys C水平为Ⅳ期>Ⅲ期>Ⅱ期>I期(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酸及血清胱抑素C可反映肾脏系统损害程度,具有极高的诊断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微量白蛋白(m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检验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选择13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94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散射比浊法对尿中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进行联合检测,对统计结果进行探究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病程>15年的患者的mAlb为(519.24±36.22)mg/L,β2-MG为(4.52±0.59)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40±0.83) mg/L和(0.15±0.04)mg/L(P<0.05),糖尿病组患者病程越长,mAlb和β2-MG检测值就越高;糖尿病组患者的mAlb和β2-MG检测结果受到年龄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那么mAlb和β2-MG的浓度就越高.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具备较好诊断价值,适宜将其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选取同期的35名健康人员为正常对照组,检测4组人员的血清CysC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0.55±0.16)mg/L相比,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的CysC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73±0.18)mg/L、(1.21±0.25)mg/L、(1.87±0.24)mg/L](均P<0.01),且3组间的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蛋白尿组血清CysC浓度与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083,0.675,P<0.01)。结论血清Cys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理想指标,对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66例患者分为3组:正常尿蛋白组(n=68)、微量尿蛋白组(n=51)和大量尿蛋白组(n=47),并选取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人群的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Cys-C结果方面,正常尿蛋白组为(1.12±0.22)mg/L、微量尿蛋白组为(1.71±0.43)mg/L,大量尿蛋白组为(2.86±1.2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4±0.3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尿蛋白组及大量尿蛋白组的BUN、Scr、CCr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尿蛋白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C灵敏度高于BUN、Scr、CCr,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Hcy、Cys-C及尿酸水平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5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肾功能损害分为三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Cys-C、Hcy、UA、S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A组,并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Hcy和UA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Scr和BUN。血清Cys-C、Hcy和UA与患者的UAER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Cys-C、Hcy和UA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王俊  王邦宁  王安才  吴明  王德国 《重庆医学》2015,(4):475-477,481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评分三方面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 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4±0.32)mg/L vs .(1.12±0.27)mg/L , P<0.01)];多支病变组Cys 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1.31 ± 0.31)mg/L vs .(1.20 ± 0.32)mg/L ,P<0.01];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Cys C水平较轻度狭窄组显著升高[(1.29 ± 0.36)mg/L vs .(1.16 ± 0.23)mg/L ,P<0.01],且冠心病患者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 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2012年4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进行研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其分组。检测血胱抑素C,观察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无糖尿病肾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别是(15.24±10.83)mg/24 h,(198.71±63.08)mg/24 h,(1025.36±495.47)mg/24 h;胱抑素C分别是(0.73±0.25)mg/L,(1.43±0.41)mg/L,(2.05±0.59)mg/L。B组、C组与A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胱抑素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571,P<0.05)。结论血胱抑素C可做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5):636-637,64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早期肾型糖尿病中的水平及其与微量蛋白尿(mAlb)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28例糖尿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糖尿病组患者42例,糖尿病肾病早期者46例,临床糖尿病肾病40例。检测3组血清Cys C、肌酐(Scr)及mAlb水平,并对Cys C及Scr与mAlb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临床糖尿病肾病血清Cys 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Scr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早期肾型糖尿病(P<0.01),但后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清Cys C、Scr水平与mAlb显著相关(P<0.01),但Cys C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Cys C敏感性显著优于Scr,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理想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治疗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其通过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DN足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6只9周龄db/m和18只9周龄db/db雄性小鼠,按db/m正常对照组(等量0.9%生理盐水)、db/db DN对照组(等量0.9%生理盐水)、替米沙坦治疗组(5mg·kg^-1·d^-1)、雷公藤甲素组(50μg·kg^-1·d^-1)分组给药,治疗8周。记录各组小鼠一般情况、24h尿白蛋白定量、体质量、肾脏指数和血生化指标,光镜观察肾小球病变情况,免疫组化计算足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肾脏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以及肾脏组织TLR4和NF-κB蛋白定量表达。结果与DN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小鼠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98.28±11.10)mg/24h比(239.89±44.26)mg/24h]、血清肌酐[(38.82±3.66)μmol/L比(45.32±7.63)μmol/L]、总胆固醇[(3.05±0.54)mmol/L比(4.00±0.67)mmol/L]及三酰甘油[(1.23±0.15)mmol/L比(2.09±0.48)mmol/L]均明显下降(P均<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39.21±4.33)g/L比(25.46±1.54)g/L,P<0.01],肾小球肥大和足细胞损伤减轻[(95.50±5.01)个/肾小球比(58.78±2.86)个/肾小球,P<0.05],Nephrin[(2.05±0.44)比(1.15±0.22)]、Podocin[(1.32±0.25)比(0.72±0.20)]蛋白表达量上升(P均<0.01),TLR4[(0.37±0.04)比(0.61±0.04)]和NF-κB[(0.41±0.05)比(0.76±0.06)]蛋白表达量下降(P均<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减轻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足细胞损伤,减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起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T)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浆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医的老年DM血压正常患者(A组)和老年DM合并HT患者(B组)各50例,以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C组),测定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清APN和血浆AngⅡ和Leptin水平,并观察依那普利对老年DM合并HT患者血清APN和血浆AngⅡ和Leptin水平的影响。结果与C组[APN (7.79±1.28) mg/L、AngⅡ(55.62±8.98) ng/L、Leptin (9.18±2.13) ng/mL]相比,A组[APN (5.25±1.27) mg/L、AngⅡ(92.51±14.79) ng/L、Leptin (16.88±2.97) ng/mL]和B组[APN (3.21±1.53) mg/L、AngⅡ(152.12±21.56) ng/L、Leptin (24.89±4.96) ng/mL] DM患者血清APN明显降低、血浆AngⅡ升高、Lepti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APN与其MAP呈负相关(r=-0.56,P<0.05);血浆AngⅡ与患者MAP呈明显正相关(r=0.69, P<0.05);Leptin水平与MAP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5);血清APN与血浆AngⅡ则呈现显著负相关(r=-0.55,P<0.05)。老年DM合并HT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后,患者在血压降低的同时其血清APN明显升高[治疗前(3.21±1.53) mg/L,治疗后(6.53±0.91) mg/L], AngⅡ[治疗前(152.12±21.56) mg/L,治疗后(106.32±18.94) mg/L]和Leptin水平[治疗前(24.89±4.96) mg/L,治疗后(18.33±3.28) mg/L]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PN降低、血浆AngⅡ和Leptin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DM发生HT的重要原因;依那普利可使老年DM合并HT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AngⅡ和Leptin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徐少华  谢晓霞  郑崛村 《西部医学》2012,24(8):1623-162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52例糖尿病肾病组患者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常规生化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同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Cys C与Scr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有助于早期防治及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P)伴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96例非胆源性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MS的患者36例(MS组)、不伴MS的患者60例(非MS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的一般情况、Ranson评分、CRP、血钙、甘油三酯、血氧分压、合并症、局部及系统并发症、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结果 MS组与非MS组比较,MS组年龄[(41.53±12.73)岁 vs.(49.97±15.48)岁,P=0.007]、血钙[(2.01±0.21)mmol/L vs.(2.11±0.20)mmol/L,P =0.031]、血氧分压[(77.69±14.91)mmHg vs.(85.89±20.78)mmHg,P=0.041]低于非 MS 组;MS 组的体质指数[(29.11±3.09)kg/m2 vs.(24.59±4.24)kg/m2,P<0.001]、合并脂肪肝的比例(83.3% vs.50.0%,P=0.00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比例(88.9% vs.36.7%,P<0.001)、Ranson 评分[(2.44±1.44)分 vs.(1.82±1.27)分,P =0.028]、血 CRP [66.70(13.30,164.75)mg/L vs.35.25(6.49,77.28)mg/L,P=0.032]均高于非MS组;MS组的局部和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局部:27.8%vs.10.0%,P=0.045;系统:44.4%vs.21.7%,P=0.023)较非MS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胆源性AP伴MS通常病情较重,并发症多。是否合并MS可作为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价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许淑文  李艳  戴雯 《海南医学》2016,(8):1208-121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检测在CHF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19例CHF患者和102例正常对照者血液中NT-proBNP、UA、hs-CRP及血脂相关指标(TC、TG、HDL-C、LDL-C)的水平,CHF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NT-proBNP、UA、hs-CRP及血脂相关指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同心功能之间各指标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而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法,NT-proBNP与其他生化指标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F组患者的NT-proBNP、UA和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5224.03±8119.83)pg/mL vs(139.46±96.75)pg/mL,(428.06±168.33)μmol/L vs(244.45±67.74)μmol/L,(15.60±24.81)mg/L vs(1.58±0.69)mg/L],而TC、HDL-C和LDL-C的水平均降低[(3.90±1.12)mmol/L vs(4.07±1.25)mmol/L,(1.01±0.95)mmol/L vs(1.59±0.54)mmol/L,(2.03±0.76)mmol/L vs(2.44±0.53)mmol/L];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T-proBNP、UA和hs-CRP水平都升高(F=28.755,P<0.001;F=6.573,P<0.001;F=3.676,P=0.007),而TC、HDL-C和LDL-C水平都降低(F=3.052,P=0.029;F=2.479,P=0.045;F=2.947,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UA和hs-CRP为CHF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P<0.001;OR=1.03,P=0.011;OR=1.39,P=0.021).结论 NT-pro-BNP、UA、hs-CRP、TC、HDL-C、LDL-C等标志物与CHF密切相关,这些生化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和控制CH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UA、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TBil[(9.96±1.05)μmol/L]、DBil[(2.69±0.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UA[(376.52±40.21)μmol/L]、hs-CRP[(11.35±1.26)m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UAP组血清TBil[(11.21±1.12)、(9.86±1.04)μmol/L]、DBil[(3.59±0.36)、(2.98±0.32)μmol/L]水平均显著高于AMI组,UA[(292.05±29.12)、(427.41±41.98)μmol/L]、hs-CRP[(6.31±0.64)、(10.67±1.14)mg/L]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血清UA、hs-CRP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il、DBil与UA、hs-CRP均呈显著负相关(r=-0.61、-0.59、-0.63、-0.60,均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DBil、UA、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病人180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阿魏酸哌嗪治疗,观察组采用阿魏酸哌嗪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均治疗观察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血肌酐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量白蛋白值分别为(1.11±0.42)mg/L和(2.82±0.24)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64)mg/L和(3.56±0.38)mg/L(P<0.01),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到治疗进程。结论:阿魏酸哌嗪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好,能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尿蛋白的排泄和肾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