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吸痰是主要的护理操作。如操作不当或吸痰过于频繁,易造成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生命。2000年至2002年,我们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患56例,现将安全吸痰的方法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总结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护理方法,包括频率和压力、吸痰管的使用、气道的湿化和给氧及不同情况下的吸痰方法等,为临床吸痰患者的护理更好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艳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91-193
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而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保证MV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能否成功撤离呼吸机的先决条件。气管内插管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吸痰是主要护理任务之一,它对防止痰痂形成,防肺不张有重要作用。有效的吸痰是预防气道阻塞^[1],维持机械通气的关键,所以临床上一直不断地探索研究气道的管理,本文就近年来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护理经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895-897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管选择、吸引负压、吸痰方式、特殊患者吸痰、操作方法改进、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刘长宏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7):2331-2332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最佳的吸痰时机,以保证机械通气效果。方法将240例次吸痰操作随机分为4种时机:Ⅰ肺部听疹痰鸣音时;Ⅱ呼吸机压力报警时;Ⅲ患者咳嗽时;Ⅳ护士主观认为。比较4组患者的通气效果。结果不同时机吸痰的机械通气效果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部听诊痰鸣音时吸痰效果最佳。结论肺部听诊痰鸣音时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佳的吸痰时机。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机械通气患儿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吸痰时机的判断、气道湿化、吸痰管的选择、吸痰压力和时间、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及操作方法和吸痰后的护理,认为正确的吸痰技术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技能,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0.
综述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压力和时间、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及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1.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吸痰的目的是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正确、安全有效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关键随着现代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危急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成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将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内吸痰护理 相似文献
12.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最佳时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最佳吸痰时机,确保机械通气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观察法将吸痰240例次随机分为4种时机(Ⅰ:肺部听疹痰鸣音时;Ⅱ:呼吸机压力报警时;Ⅲ:患者咳嗽时;Ⅳ:主观方面)。结果:不同时机吸痰,机械通气效果不同。结论:肺部听诊痰鸣音时和呼吸机压力报警时作为最佳吸痰时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15.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密闭式吸痰管由保护套、高质量硅胶管、吸痰管头端注水孔、尾端控制钮组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设计者的初衷是预防带有细菌的飞沫向空中散播,但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提高,发现密闭式吸痰具有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条件相对稳定的优点。1…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呼吸衰竭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咳嗽反射受抑制,咳痰能力丧失,因此气管内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方法。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其中最常见的是呼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由于局部刺激 ,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呛咳、憋气、小气道痉挛等症状 ,产生惧怕心理而不合作 ,不能将痰液吸净 ,使机体的氧合功能受到影响。我们试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行呼吸道粘膜表面麻醉 ,减轻了患者吸痰时的痛苦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 18例中男 12例 ,女 6例 ,8~ 72岁 ,平均 5 6 2岁 ,气管插管 7例 ,气管切开 11例 ,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法吸痰 432例次 ;对照组 14例中男 11例 ,女 3例 ,9~ 6 8岁 ,平均 5 4 1岁 ,气管插管 4例 ,气管切开 10例 ,用传统方法吸痰5 6 0例次。两…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吸痰,观察组在EBN指导性进行吸痰操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10 min的收缩压、HR和PaO2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10 min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EBN指导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护理,可明显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吸痰后B组SpO2恢复时间较快;B组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少于A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为适宜于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