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多种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技术对102例诊断明确的ITP患儿进行人细小病毒(HPVB19),柯萨基病毒(CBV1-6),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及EB病毒(EBV)特异性IgM的检测.结果:102例ITP中HPVB19-IgM阳性41例(40.12%);CBV1-6-IgM阳性28例(27.45%);HCMV-IgM阳性17例(16.66%);EBV-IgM阳性7例(6.86%);四种病毒总阳性率50.98%,除EBV外其他三种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病毒感染是小儿ITP的主要致病因素;(2)HPVB19感染是引起ITP最常见的病因;(3)HCMV感染与婴儿ITP的发生、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明确的关系;(4)CBV1-6感染也是ITP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11型、疱疹病毒Ⅱ型(HSV-2)N/BglⅡ,L/HindⅢ片段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等6个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对宫颈疾患活检标本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同一标本中未发现3种病毒DNA均阳性者,但宫颈癌标本中46%HPV和HCMV DNA同时存在,2例HSV-2 DNA阳性的宫颈癌标本中有1例同时存在HCMV DNA。提示宫颈癌的病毒病因是多因素的,HPV,HSV-2和HCMV均可能有关,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3者之间可能有某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陈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92-1193
疱疹病毒由一组病毒组成。到目前为止,发现能致病的疱疹病毒有8种,分别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Ⅱ型(HSV-2)、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爱泼斯坦一巴尔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以及后来发现的人疱疹病毒(HHV)6、7、8型。现对自2003年4月人院的确诊为疱疹病毒感染的21例新生儿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宫颈常见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研究组宫颈癌患者40人,对照组宫颈光滑患者60人、宫颈糜烂患者60人应用病原体培养及聚合酶联反应(PCR)法、DNA提取分型、膜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等方法,进行4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感染HPV16、18、31、33、35、52、58的感染率分别为97.5%和1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47.5%、20%、10%、35%,对照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20%、10.83%、7.5%、20.8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微生物相互之间感染无相关性。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HSV-2、HCMV、CT感染与宫颈癌无明确的关系,4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真菌提取物JN219抗病毒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提取物JN219的体外抗病毒谱。方法:采用体外细胞病变法,研究JN219对疱疹病毒科病毒(HCMV、HSV-1、HSV-2)、腺病毒科病毒(Ad3)、副粘病毒科病毒(RSV)、呼肠病毒科病毒(RV SA11)、正粘病毒科病毒(流感甲地方株、流感乙地方株)、小RNA病毒科病毒(COX B1-6)、弹状病毒科病毒(VSV)共15株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将JN219与以上病毒作用1h后接种于相应宿主细胞(同时设有病毒对照和细胞对照),当病毒对照病变达到90%以上时终止培养,宿主细胞用1%中性红染色,在450nm处读取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存活率、半数中毒浓度(TD50)、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抑毒指数(TI)。并根据TI判断JN219的抗病毒活性,确定其抗病毒谱。结果:JN219对HCMV、RV(SA11)、VSV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42、0.96和1.22μg/ml,TI分别为35.26、52.30、40.82;对HSV-1、HSV-2、RSV、流感病毒甲、流感病毒乙有部分抑制作用;对COX B1-6、腺病毒(Ad3)无作用。结论:JN219抗病毒谱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6.
黄筠 《华夏医学》2000,13(4):517-518
生殖道病毒感染,尤其巨细胞病毒(HCMV)或单纯疱疹病毒型(HSV-)感染是高危妊娠的影响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妊娠结局或不孕。为探讨其治疗方法,现将我院对HCMV或HSV-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元月至1999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病例中宫颈分泌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CMV(+)61例,HSV-(+)35例,共96例。年龄23~30岁,平均年龄29.3岁。1.2 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1月内均未接受过任何抗感染治疗。治疗方法: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内服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7.
IgG Fc受体(IgG FcR)存在于多种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某些细菌的表面。用人类疱疹病毒,如HSV-1、HSV-2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细胞也能诱导产生IgG FcR。由HSV诱导产生的FcR经鉴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PAP”法(一步法)染色对疱疹病毒Ⅱ型(HSV-2)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培养细胞以及宫颈癌脱落细胞上的FC受体进行了检测,并同时应用间接免疫酶法(IPA)检测了宫颈癌脱落细胞中的HSV-2和HCMV抗原。结果表明,在HSV-2、HCMV感染的HEL细胞上有Fc受体存在,并在某些宫颈癌脱落细胞上也测到Fc受体。将病毒抗原[HSV和(或)HCMV]检测与受体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脱落细胞中病毒抗原阳性病例中Fc受体的检出率比病毒抗原阴性病例中Fc受体的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杭州市2010-2012年3年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忠儿血清中HCMV、EBV和HSV-1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患儿血清标本HCMV、EBV和HSV-1的阳性率分别是18.80%、22.67%和16.47%; HCMV和EBV在支气管炎患儿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P<0.05),而在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SV-1在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HCMV和EBV感染率在男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市儿童ARI人群中HCMV、EBV和HSV-1的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ARI的病原学研究;特异性IgM抗体的早期检测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丰贵文  于立新  赵显国  张宏涛 《医学争鸣》2004,25(15):1359-1364
目的 :探讨在Euro Collin’s(ECs)中 ,低温缺氧条件下脂质体 (invivoliposome)介导NF κB诱捕物寡核苷酸 (NF κBdecoyOD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 30 4 )的转染效率以及复氧后对其NF 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的黏附分子mR 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脂质体 /decoyODN、脂质体 /scrambledODN复合物 ,在低温缺氧的ECs转染ECV 30 4 .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 ,观察在 4℃条件下 ,decoyODN浓度为 1 .0 μmol/L的ECs缺氧保存ECV 30 4 6h后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和摄取率以及ODN的胞内分布 ;同时设立裸ODN转染为对照 ,观察脂质体介导decoyODN对ECV 30 4的转染效率 .应用凝胶电泳迁移改变试验 (EMSA)分析ECV 30 4低温缺氧保存 6h/复氧后不同时间的NF κB活性以及decoyODN对NF κB活性抑制效果 .利用RT PCR方法检测各组ECV 30 4的ICAM 1 ,VCAM 1以及P selectin的mRNA表达 .结果 :ECV 30 4在ECs中 4℃缺氧保存 6h后 ,脂质体介导ODN对ECV 30 4转染的MFI为 1 0 72 .7± 33.1 ,是裸ODN转染的 91 .1倍 ,细胞对ODN的摄取率为 (93.1±2 .6 ) % ,是裸ODN转染的 71 .5倍 ;脂质体介导ODN转染的ECV 30 4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荧光颗粒分布于胞质 ,胞核内呈强荧光颗粒 ,而裸ODN转染的ECV 30 4 ,胞质内偶见少量荧光 ,胞核内未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几类人群TTV、HGV、HCMV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南通市几类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庚型肝炎病毒 (HGV)和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献血员、非肝病人群、急性病毒性肝炎 (AH)与慢性病毒性肝炎 (CH)患者、肝炎肝硬化 (LC)以及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GVRNA、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HCMVDNA。采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义务献血员、非肝病人群、AH、CH、LC和PHC人群的TTV感染率分别为 9 2 %、2 4 0 %、4 6 6 %、4 1 6 %和 6 3 6 % ,后三种人群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义务献血员 (P <0 0 1 )。HGV感染率在有偿献血员、AH、CH和LC人群中分别为 2 9%、9 6 %、1 7 6 %和 1 3 8% ,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HCMV在非肝病人群、AH、CH和LC人群中的感染率各为 2 6 7%、38 9%、6 5 8%和 77 8% ,CH组与LC组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肝病人群 (P <0 0 1 )。结论 HGV、TTV、HCMV在南通市人群包括献血员中有一定的感染率 ,在筛选献血员时有必要对此三种病毒进行检测 ,以防止其经输血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献血人员外周血白细胞中8种人疱疹病毒的DNA分布情况,为我国献血者健康标准要求的完善提供参考性实验数据.方法 收集献血人员外周血标本427例,分离外周血白细胞后提取DNA,使用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8种疱疹病毒DNA的阳性率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 427例标本中未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人疱疹病毒8型(HHV-8)的DNA,EB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HHV-6、HHV-7阳性率分别为51.4%、6.5%、50.6%、21.1%,其中HCMV、EBV和HHV-6均阳性的标本占6.5%,EBV和HHV-6均阳性的标本占25.1%,EBV与HHV-7均阳性的标本占4.0%,HHV-6和HHV-7均阳性的标本占6.9%.EBV、HCMV、HHV-6、HHV-7的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为559、336、4 683、1 126 gqe/ml外周血.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EBV、HHV-6和HHV-7在三个年龄组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MV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与郊区人群相比EBV、HCMV、HHV-6和HHV-7的检出率均显著较低(OR=0.657、0.798、0.889、0.721,95% CI:0.147 ~2.451、0.224~2.196、0.221 ~2.703、0.194 ~ 2.445,P <0.05).结论 在献血人员外周血白细胞中可以检出多种疱疹病毒DNA,提示我国献血者健康标准要适时考虑献血者疱疹病毒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①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发生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PCR及PCR结合酶切的方法 ,分别检测 185例ITP病儿外周血中人微小病毒B19(HPVB19)、人巨细胞病毒 (HCMV)、Ep stein Barr病毒 (EBV)和人类第 6型疱疹病毒 (HHV 6 )的感染情况 ,并与 4 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③结果ITP病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HPVB19、HCMV、EBV和HHV 6的阳性率分别为 37.8%、2 8.1%、2 2 .2 %和4 3.8%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χ2 =7.5 6~ 17.2 7,P <0 .0 1)。④结论 儿童ITP的发生与HPVB19、HCMV、EBV和HHV 6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虎杖黄芪合用抗HSV_(-2)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得到新的抗HSV中药方剂的最佳配方比 ,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方法 :我们以阿昔洛韦 (ACV)为阳性对照 ,采用空斑减数实验 ,观察了虎杖、黄芪单用及合用抗HSV- 2 333株的药效 ,用中效作用原理对药效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HEp 2 细胞系统中 ,ACV对HSV- 2 333株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断的ED50 依次为 16 .4 5、10 .85、18.6 2 μg/ml,虎杖黄芪合用比为 1(Dm )虎杖 / 1(Dm )黄芪时 ,相应数值分别为 2 .2 7、2 .0 4、1.32 μg/ml。与ACV相比 ,药效比ACV强 ,而且合用指数 (CI)平均值最小 ,协同作用最明显。结论 :上述合用比对HSV- 2 333株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断的治疗指数 (TI )是ACV的 72 6、52 5、140 0倍 ,是组方时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颈糜烂患者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糜烂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10 2例宫颈糜烂患者中 ,HSV- 1和 HSV- 2阳性率分别是 4 .9%和 30 .4 % ,正常对照组中 ,HSV- 1和 HSV- 2阳性率分别为 2 .7%和 12 .0 %。结论 :HSV感染与宫颈糜烂关系密切 ,且以 HSV- 2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l cells,ECV)对E选择素时序性的表达,探讨HCM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用HCMV感染ECV,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感染时段细胞E选择素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CMV感染ECV后,感染0h时E选择素mRNA有基础水平的表达,4h升高并达高峰,8h时开始回落,12h回落显著,24h回落更明显,与0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接近0h表达水平(P>0.05)。结论:HCMV感染ECV后能够促进E选择素表达,并且呈时间依赖性。HCMV有可能通过上调E选择素的表达,介导ECV的炎症反应,促进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选取HCMV IEV基因区为扩增的靶序列,合成两对引物,其中一对巢居于另一对之间。扩增片段分别为721 bP和167bp。单次PCR扩增灵敏度达0.5~1.0fg,双重扩增可提高灵敏度10~100倍。用HSV-1,HSV-2,CoxB组1~6型病毒培养物作模板,无非特异扩增。14例疑为CMV感染患儿尿标本经PCR测定,12例检出HCMV DNA,其中11例病毒分离阳性。PCR快速,可靠,比病毒分离简便易行,对临床HCMV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虎杖与黄芪组方抗HSV时,其有效成分白藜芦醇与总皂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方法: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采用空斑减数实验,用中和作用原理对虎杖白藜芦醇与黄芪总皂甙合用抗HSV-2 333株的药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ACV对HSV-2 333株增殖抑制的ED50为10.85ug/ml.当白藜芦醇与总皂甙以1(Dm白藜芦醇/1(Dm)总皂甙的比例合用时,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的ED50依次为0.41ug/ml,0.66ug/ml,0.86 ug/ml;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均<1.0,P<0.0005,说明这一合用比药效最强,协同作用最明显.结论:ACV对HSV-2 333株增殖抑制的治疗指数(Treatment Index,TI)为100.1(Dm)白藜芦醇/1(Dm)总皂甙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的TIs为248.3,154.2,118.4,为最佳合用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天花粉蛋白对体内体外单纯疱疹病毒-1(HSV-1)的抑制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天花粉蛋白治疗组,小鼠颅内接种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治疗组于接种HSV-1前30 min腹腔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接种病毒后12、24、48和96 h、7 d分别测定各组脑组织病毒滴定度.培养神经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药物预处理组,接种病毒后12、24、48和96 h分别测定各组培养神经细胞的病毒滴定度.结果 天花粉蛋白治疗组于小鼠颅内接种HSV-1后12、24、48和96 h、7 d脑组织病毒滴度分别为(1.32±0.39)、(1.27±0.44)、(1.33±0.41)、(1.29±O.48)、(1.16±0.45),明显低于模型组(2.91±0.55)、(2.95±O.56)、(2.93±O.54)、(2.89±0.58)、(2.89±O.44),差异有显著性(P<0.001).药物预处理组在12、24、48和96 h后培养神经细胞病毒滴度分别为(1.12±0.34)、(1.18±0.40)、(1.24±0.38)、(1.26±O.42),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2.65±0.64)、(2.59±O.53)、(2.83±0.55)、(2.82±O.57),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20.
张兴成  高俭 《医学综述》2003,9(8):511-512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HCMV为双链DNA病毒 ,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 ,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HCMV在世界范围内无处不有 ,分布广泛 ,人群对其普遍易感。据统计 ,美国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率 0 .2 %~ 2 .2 % ,而我国首都儿研所调查北京市城区新生儿脐血HCMV IgM阳性率 6 .2 % ,生后2个月尿HCMV分离阳性率 33 .3 %。有文献报道 7d内新生儿和生后 3个月时尿排毒率分别为 1 .1 4 %和 1 4 .0 % [1 ] 。胎儿和新生儿感染后 ,虽然多数无症状 ,但仍有不少患儿发生小头畸形、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