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低张CT增强扫描的胆总管壶腹部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得以证实。胆总管轻度扩张17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狭窄,14例为结石;中度扩张18例,15例为结石,3例为壶腹癌;重度扩张12例,均为壶腹癌。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15例,均为壶腹癌;残根状扩张19例,均为胆总管结石;不典型肝内胆管扩张13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10例为结石。壶腹癌中9例可见“双管征”,5例可见“双环征”,3例可见“半月征”,8例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29例结石在梗阻部位可见点状略高密度影。3例炎症性狭窄显示梗阻端胆管逐渐变细。结论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韩波  任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94-5095
目的 探讨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8-03-01-2009-10-01共20例有病理结果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其中胰头癌11例,壶腹癌4例,末端胆管癌5例,对比分析病变特征性影像特点.结果 胰头癌中,绝大多数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其中有1例胰头癌病变强化较明显,经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型胰腺癌,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均可见"双管征";末端胆管癌中,胆总管管壁不均匀增厚,部分可见结节影,平扫程等密度,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部分病例可见延迟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较重;壶腹癌中,病灶呈圆形等密度结节,边缘较规则,强化程度高于胰头癌,低于胆总管癌,胆管全程扩张,可见"双管征".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壶腹区恶性占位性病变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较小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64层螺旋CT检查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较小壶腹周围癌39例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胰头癌18例、胆总管下端癌9例、壶腹癌12例.多种后处理方法相结合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壶腹周围部的解剖结构、病灶位置、形状、大小及胰胆管扩张情况.38例CT表现低位胆道梗阻,32例表现胆总管截断征,6例表现胆总管下端不规则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36例表现双管征;病灶全部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18例,实心圆强化15例,环状强化6例.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较小壶腹周围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多种后处理方法能更加直观显示较小壶腹周围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CT在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疽的CT征象资料。结果:本组中肝门胆管癌10例,胆囊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11例,壶腹癌1例,胰头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肝尾叶癌1例。恶性胆道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及肝门部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截断征”等。结论:CT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对梗阻性黄疸有极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但在具体病因确定上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显示"双管征"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双管征"在诊断壶腹周围癌及胰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对53例病人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分析每一例病人的MRCP、轴位T1WI及T2WI,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在胰头癌和慢性胰腺炎组"双管征",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腔至胆胰管狭窄段距离及胰管直径较非胰头壶腹周围癌组大,差异有显著意义。"四节征"(13/27)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6/27)多见于胰头癌。胰管粗细不均匀(9/10),边界不光滑,串珠状改变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这些征象与胰头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45,P<0.05)。3例(3/10)慢性胰腺炎伴有假囊肿,5例(5/10)伴有胰管结石。此外,与胰头癌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的肝内胆管扩张较轻,胆总管末端以鼠尾状狭窄多见。结论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肝外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20例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肝外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DSCT影像资料。结果胆管结石71例,胆管炎12例,胆总管囊肿1例,十二指肠乳头区憩室1例,胆道蛔虫1例,胆管癌14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4例,胰腺癌12例。全部病例均显示肝外胆道扩张,其中78例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呈现“双管征”。梗阻末段胆总管内可见“靶征”或“半月征”,不规则软组织影及片状、管状影,邻近胆管壁可见增厚、毛糙等;Ⅲ期强化程度不一或无强化。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DSCT定位的准确率为100%,定性符合率为92.5%。结论 DSCT显示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以及相邻组织结构准确清晰,对疾病定位、定性和临床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RCP结合MRI对胆道梗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分析不同部位胆管梗阻恶性肿瘤的MRI、MRCP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46例患者,4例MRCP仅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病理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MRCP肝门"空虚征"、肝内胆管枯树枝状扩张,肿块T2WI高信号7例,病理诊断胆管癌6例,胆囊癌4例;32例胆总管截断或狭窄,近段胆管、肝内胆管扩张,肿块T2WI稍高信号14例,病理诊断胆管癌12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5例、十二指肠腺癌及乳头腺癌6例。结论常规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利于恶性肿瘤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胆管结核误诊为壶腹周围癌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腹痛加重伴黄疸6 d入院。入院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胰头部不规则实性占位性病变,胆囊增大并胆总管扩张;腹部CT示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增大。拟诊为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核。术后予抗结核治疗,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胆管结核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7岁.因全身黄染、黑便20天,于1993年11月18日入院.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B超诊断:胆管末端梗阻.CT检查:肝内胆管不扩张,肝外胆管明显扩张,扩张的胆总管于胰头段突然消失,胆囊肿大;CT诊断:壶腹部癌.GPT25u,TTT 3u,HBsAg(-),总胆红素51.30μmol/L.直接胆红素41.04μmo1/L.于1993年11月29日行剖腹探查,发现十二指肠降部靠近乳头2cm处有带蒂肿瘤约3.5×1.5×2.5cm,压迫乳头致胆总管扩张约1.5c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理回报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术后曾出现胰漏.经引流、抗炎、支持,补液治疗好转出院,出院1年内常感上腹部不适、隐痛.来院复查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DWI、CT增强扫描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所有患者MRCP形态,比较MRCP+DWI单独检查与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良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33例(41.25%),其中胆管结石27例,胆管炎性狭窄6例; 恶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47例,占比58.75%,其中胆总管癌34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9例; MRCP影像学特征显示,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恶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软藤状”; 两种检测方法中,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DWI诊断(P < 0.05);MRCP+DWI检查胆道梗阻对胆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胆管癌、胰头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MRCP+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定性诊断总符合率高于MRCP+DWI检查(P < 0.05)。结论  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可对恶性胆道梗阻进行准确定位,还可提高定性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CT表现,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动脉期、实质期、肾盂期三期增强扫描,部分病人做MPR冠、矢状位后重建处理。结果 9例囊性肾癌,4例冠状位或矢状位后重建图像显示为非规则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弥漫弧形钙化2例,囊内平均CT值15~20 HU,本组最高达35 HU,高于单纯囊肿。典型征象包括,囊壁局限不连续,中断,向局部肾实质浸润。囊壁局限模糊,显示不清。囊壁局限增厚,突出壁结节,中等强化。结论 多层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鉴别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活检证实的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胆管癌、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照,采用Kappa检验判断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30例患者多层螺旋CT均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扩张及远端梗阻部位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胆管癌表现为肝内胆管中、重度扩张,远端胆管呈"截断征",梗阻部位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沿胆管侧壁向管腔内生长;壶腹癌患者胆总管、胰管均扩张,呈典型"双管征";胰头癌患者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强化不明显,呈相对低密度,胰体尾部常萎缩。多层螺旋CT诊断胆管癌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88.9%、83.3%;诊断胰头癌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85.7%、91.3%;诊断壶腹癌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60.0%、96.0%。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κ=0.70,P<0.01。 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区肿瘤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好一致性,能清晰显示胆道梗阻部位、程度、肿块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常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I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接受腹盆部CT平扫,4例于淋巴管造影前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5例淋巴管造影及CT平扫后接受腹部增强CT扫描。结果患者中肠壁增厚、肠腔扩张15例,肠系膜水肿21例,胸、腹腔积液16例。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显示不同程度淋巴管异常:对比剂漏入肠腔或分布于肠壁7例,肠系膜淋巴管扩张10例、碘油分布于胃壁1例、对比剂反流至肝门、脾门、胰腺周围、对侧髂淋巴管及胸腔21例。9例增强扫描患者中,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3例,肠黏膜明显线状强化7例。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I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观察胸、腹腔积液及脏器情况,并可用于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患者接受256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后对图像进行CPR。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增强检查与联合CPR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梗阻占74.42%(128/172),恶性梗阻占25.58%(44/17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总管不同部位狭窄、中断及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CT平扫+增强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02%(160/172),低于联合CPR的95.93%(165/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CT平扫+增强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21%(150/172),低于联合CPR的95.35%(164/172)(P=0.007)。结论 256层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联合CPR可提高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0例行常规CT扫描,4例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中13例单发,1例多发.CT平扫肿瘤边界清楚,呈圆形、椭圆形,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周围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平均强化值达(72.8±8.6)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行CT常规平扫及薄层扫描的胆道梗阻患者,其中30例进行增强CT三期扫描。结果 68例中胆管结石41例,胰头癌15例,胆管癌3例,胆管炎7例,壶腹癌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准确性高,是胆道梗阻性疾病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低张增强在胆囊十二指肠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张增强扫描对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方法:对9例CT平扫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人,进行螺旋CT低张增强扫描,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出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例病人中,螺旋CT能直接发现瘘口者6例,未发现瘘口者3例中,2例发现结石掉入肠道;1例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经手术确诊。结论:螺旋CT能较好的发现胆囊十二指肠瘘,低张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瘘口。  相似文献   

19.
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的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均作了胃肠造影及螺旋CT扫描。术后胃标本牵拉固定后,放射状象限取材,作病理对照观察。结果:动脉期、非平衡期及平衡期可见病灶分层情况分别为35.5%、19.4%及12.9%。(1)病灶分两层,其低密带清晰,密度均一者有11例,系黏膜下层癌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广泛增生,使黏膜下层致密、增厚,肌层结构完整,仅在肌束间有癌巢形成。(2)病灶虽分两层,但低密带不均,内可见条索影者7例,为黏膜下层坏死,肿瘤细胞分泌的黏液及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构成。(3)病灶分三层者2例,分四层者1例,CT表现为“靶征”,是癌组织树根状从黏膜下层浸润至肌层的肌纤维束之间所致。结论: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可清楚地观察病灶分层,与病理对照,可提高对肿瘤T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