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昏迷近期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颅脑损伤昏迷87例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n=44)与对照组(n=43);观察两组患者近期5天清醒率、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5天)时纳洛酮治疗组清醒率(72.7%)较对照组高(51.2%)(P<0.05)。纳洛酮治疗组病死率(18.2%)较对照组(37.2%)低(P<0.05)。结论: 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昏迷近期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早期清醒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纳洛酮、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中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复方麝香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长为108.4±15.1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长(175.6±14.8h),其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和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中风可取得显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其发生后遗症和脑部严重损伤的几率,是治疗脑中风较理想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纳洛酮治疗)和对照组(各27例25例),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及3个月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的GCS计分在治疗后10天及3个月后随访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对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陶宁  胡家正 《西部医学》2006,18(2):179-18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每天0.1~0.2m g/kg,持续静脉点滴7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7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 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年龄、GCS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7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 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效果。方法:8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脉滴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清醒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清醒和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脑病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治疗重症脑梗死伴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重症脑梗死伴昏迷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 00%高于对照组的72. 00%(P<0. 05),治疗后观察组ESS及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重症脑梗死伴昏迷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69.6%),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4.4%),P<0.05,其控制感染时间(10.2±2.16)d短于对照组(12.7±3.43)d,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纳洛酮治疗)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及三个月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GCS计分在治疗后10天及三个月后随访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对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冯贵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080-2080,2082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昏迷的催醒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昏迷患者使用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的催醒疗效, 治疗组34例,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1例,纳洛酮注射液治疗. 按GCS评分又将两组昏迷患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结果:治疗组在中、重型昏迷患者的催醒时间与对照组的昏迷患者的催醒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昏迷催醒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滋肾益髓针法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乐亭县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20 mL复方麝香注射液溶于5%的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 次/d,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滋肾益髓针法治疗,2组连续治疗3周。统计中医证候积分、巴氏指数评分(Barthe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积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脑血肿量,统计2组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面色(t=21.080,P<0.001)、乏力(t=20.340,P<0.001)、精神疲惫(t=20.880,P<0.001)、头晕(t=22.510,P<0.001)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Barthel评分(t=6.490,P<0.001)、MoCA积分(t=10.130,P<0.001)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联合组脑血肿量低于对照组(t=6.490,P<0.001),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10.130,P<0.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 结论 滋肾益髓针法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认知功能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高压氧(HBO)治疗的机制。方法 选择2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2 0 )和对照组(n=110 ) ;对照组接受颅脑手术、脱水、止血、抗炎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检测大脑中动脉(MCA )收缩期的平均血液流速(Vm )、血液流速(Vs)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检测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并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组10 d后MCA PI指数明显下降(P<0 .0 1) ;TCD检查MCA的Vm从(6 7.5±2 .9) cm/s降至(5 2 .1±2 .1) cm /s,血浆ET值从(85 .78±10 .2 7) ng/L降到(5 9.85±10 .6 9) ng/L (P<0 .0 1) ,与对照组〔治疗后(78.13±11.0 1) 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1)。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GCS)评分及预后(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能明显缓解原发脑损伤的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降低颅内压,改善伤者的预后状态,是治疗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中神经电刺激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可能促苏醒作用机制。方法严重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min,持续电刺激7天后,两组治疗相同。刺激一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伤后3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并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刺激前和刺激结束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E、NE、DA、β-EP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持续刺激一周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1±1.2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99±0.64)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的β-EP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脑脊液中DA、NE、E在神经电刺激前后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确有促苏醒作用,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刺激后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压氧及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方法 将97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通过GCS评分和CT检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2.0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加.结论 高压氧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综合治疗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促苏醒作用,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可能是高压氧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卉  张德明  周述芝 《重庆医学》2012,41(17):1736-173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GCS 5~8分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的颅内压(ICP)、GCS评分、血糖(Glu)、WBC及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第5天后,G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ICP、Glu、WB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Glu、WBC,其疗效可靠,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分为纳洛酮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纳洛酮组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治疗后GCS评分、血浆中β-内啡呔(β-EP)及意识觉醒时间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在GCS评分恢复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β-EP水平下降程度及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生命体征(主要是呼吸循环指标)稳定性优于对照组,意识觉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丹参组(n =36)和对照组(n=38),丹参组应用丹参注射液静滴和常规行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丹参组外伤性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持续时间平均为9.7天,对照组为13.6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丹参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敏  贾军  庄志坚  韩冰  彭小丽 《广东医学》2008,29(4):636-637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和3疗程GCS评分,伤后3个月的GOS分级。结果高压氧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植物生存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18.
陈平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1):976-97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伴排痰不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GCS3 ̄8分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患者75例,随机选40例(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另35例(对照组)未予沐舒坦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咳嗽、痰量临床控制率87.5%,高于对照组65.7%。治疗组有38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6.8±3.1)天;对照组有30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12.1±3.6)天。治疗组肺部感染控制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名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铜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的颅内压(ICP)、脑水肿、GCS评,同时对比6个月时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早期病人ICP增高和脑水肿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死亡率、重残率及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ICP增高的幅度,减轻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纳洛酮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量效关系.方法:23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止血、健脑、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或方法增加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GCS及远期疗效GOS.结果:第5天起,纳洛酮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患者GO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组(以0.4 mg·kg-1·d-1,分12次静脉注射)的疗效较第2组(纳洛酮8 mg/d,持续静滴10 d)更为理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第4组(以0.4 mg·kg-1·d-1,分12次静脉注射,持续10 d)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早期、大剂量、短间期、静脉注射给药是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