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针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萎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萎缩的拮抗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治疗1组(n=18),疏波,电压2V,频率:Fl:5Hz。治疗2组(n=18),疏波,电压2v,频率:F1:100Hz。治疗3组(n=18),手针。模型组(n=18),行坐骨神经损伤手术造模,但不行治疗。治疗组与模型组均行坐骨神经损伤,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术后第2日开始给予电针及针刺治疗,分别夹在“环跳”、“足三里”处的针柄上,每次30min,每日2次。手针针刺相同穴位,每次30min,每日2次。分别对比观察l、2、6周后腓肠肌湿重、腓肠肌细胞的直径和截面积及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的变化。结果:用电针治疗,尤其是低频电针治疗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肉萎缩的程度有显著的延缓作用,能减慢腓肠肌湿重、腓肠肌细胞的直径和截面积、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值的下降速度。结论:低频电针治疗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的萎缩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治疗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生的青睐。我院自2002年3月开展此项新技术以来共施行ERCP检查及治疗术322例,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胆道梗阻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咪唑安定+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组(C组)和咪唑安定+瑞芬太尼组(D组),每组20例。A组术前2min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1mg/kg,至术毕不再给任何药物。B组术前2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001mg/kg后持续输注丙泊酚3~15μg/(kg·min)至术毕停药;C组单纯静注丙泊酚2mg/kg后持续静滴3~15μg/(kg·min),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术毕停药;D组术前2min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后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5~1.5μg/(kg·min),术毕停药。结果:术后除A组外其余3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表示高度满意。A组有3例麻醉效果不满意,停止手术更改麻醉方法,12例术中出现肢体扭动等体动反应。A组的VAS评分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C和D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术后血压和心率与给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1年起开展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280例患者进行诊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护理配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时行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44例胆胰疾病患者的资料。结果对胆道结石性病变、胆道高位肿瘤诊断符合率高;对胆总管下端及乳头周围肿瘤性病变,MRCP能提出病变部位,不能鉴别病因,但可提供肿瘤侵犯及转移情况;对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诊断也不满意;对局部结构复杂、异常者,因无直视功能易产生漏诊和误诊。结论MRCP给胆胰疾病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仍不能替代ERCP。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行内镜下逆行胰腺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有针对性地对26例行ERCP的患者围术期采取护理措施,进行细致的护理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整体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ERCP的成功,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腺管造影术,细致精心的观察与有效的护理相结合是治疗成功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拟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F组采用异丙酚伍用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D组采用异丙酚伍用右美托咪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在麻醉过程中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次数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ERCP结束患者意识恢复后,D组心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F组心率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D组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明显少于F组(P0.05),D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CP对可疑胆道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对近3年该科应用ERCP及相关技术诊断及治疗可疑胆道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3例可疑胆道疾病经B超、CT或MRCP检查未得出明确诊断,经ERCP检查未见异常3例,行EST50例,其中乳头狭窄20例,胆总管末端小结石22例,8例乳头或壶腹癌,均经病理证实,该组病例中ERCP全部成功,无严重合并症。结论B超,CT或MRCP无法完全代替ERCP,ERCP及相关技术对可疑胆道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行常规胆管造影,透视下发现胆管梗阻时,如发现胆管完全梗阻或已中断,即停止操作;如发现胆管狭窄,采用扩张探条和柱状扩张气囊行狭窄段扩张,再放置塑料内置管。发现造影剂外溢时,如为肝外胆管漏,引流管置于肝内胆管,如为肝内胆管漏,则置于接近漏口的胆管中。发现胆管结石时,如条件许可则行括约肌切开取石。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成功接受内镜下治疗,其中9例患者疗效满意,避免了再次手术,疗效满意率69.2%,其余9例患者,除1例病情恶化外均接受手术治疗。该组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对于手术造成的胆道损伤,ERCP不仅具有定性和定位的诊断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多数的胆漏患者和部分胆管狭窄患者可通过内镜治疗痊愈,避免了再次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
15.
胆囊切除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显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后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影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 ̄2005年3月开展的所有ERCP病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胆囊是否被切除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ERCP时胰管总显影率及胰管先显影率。结果共有154例纳入分析,有胆囊切除术组79例,无胆囊切除术组75例,胆囊切除术组胰管的显影率为41.77%,比无胆囊切除术组胰管的显影率48.0%低,但是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7);进一步对胆胰管共显影的69例进行分析,胆囊切除术组胰管先显影率低于无胆囊切除术组(72.73%vs97.22%,P=0.011)。结论胆囊切除后ERCP时胰管不容易显影,可能与胆胰管生理平衡被打破有关,但有利于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Litman RS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0,19(6):468-471
Remifentanil, a recently introduced ultra-short acting opioid, was used as a component of a conscious sedation technique in 30 patients for 40 painful medical procedures. In 31 of these procedures, remifentanil provided sufficient analgesia. However, 25 of those 31 patients developed apnea that required constant verbal stimulation at doses equal to or less than the dose required for analgesia. Ten of these apneic patients developed hypoxemia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less than 90%). Nine patients required abandonment of remifentanil and addition of either ketamine or propofol to achieve an analgesic state without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lthough discharge times with remifentanil were considerably shorter, most patients, parents, and practitioner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technique because of the prolonged time to reach an analgesic state, and their fear of persistent apnea. Therefore, remifentanil is generally not a useful agent as part of a conscious sedation technique during brief painful procedures. Although discharge times are rapid, it is accompanied by a high incidence of life-threatening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t subtherapeutic level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ERCP诊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发生ERCP后胰腺炎(PEP)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PEP分成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研究ERCP成功率为94.72%,PEP发生率为9.76%;PEP组与非PEP组患者在年龄、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纪轻、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80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实施ERCP诊治的80岁以上老年患者,评估既往疾病谱对ERCP操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干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ERCP操作,术后围手术期严格管理,检测血常规、血尿淀粉酶及必要生化指标,1周内检测有无继发或加重其他脏器损伤。结果 80例80岁以上患者中11例(13.75%)合并重要脏器疾病,2种以上疾病者占51.25%(41/80)。77例(96.25%)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一次取石成功率为74.55%(41/55),3例无法行二次取石患者内镜下将鼻胆引流管剪断改为内引流;1例胰腺癌并十二指肠狭窄患者先行狭窄肠腔扩张后ERCP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后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80例患者中1例胰腺癌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后1周继发肾衰,死于心衰、呼吸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ERCP平均操作时间为(26.64±8.31)min。结论高龄老人(80岁)行ERCP操作相对比较安全,术后效果明显,围手术期全程进行管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人ERCP的效果。方法 拟行ERCP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内均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继以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组手术前5 min复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记录麻醉开始前(T0)、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和布托啡诺后(T1)、进镜(T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T3)、注入照影剂(T4)及术毕(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RR和SPO2及T1~T5时点Ramsay评分,观察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和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T3时点MAP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术中各时点Ramsay评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优于观察组(P <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人ERCP,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镇静效果好,术中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