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 ,临床输血多采用盐水交叉配血法 ,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新生儿 ,其免疫系统不成熟 ,血清中抗体极弱 ,不能对抗原刺激产生相应反应 ,用盐水交叉配血法不能正确显示抗原抗体反应 ,使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大大减低。鉴此 ,我们对临床用血的 10 0例新生儿进行凝聚胺交叉法配血并与盐水交叉配血法进行比较 ,认为应用凝聚胺交叉配血法更为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0 0例新生儿 ,日龄 4~ 2 6天 ,平均 16.5天。均因各种新生儿疾病需要输血。配血方法与结果 :1盐水交叉配血法 :取试管 2只 ,标主次侧管 ,主侧管加患儿血清 1滴 ,加供…  相似文献   

2.
日常工作中可能都会遇到在使用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时,由于某种原因会直接影响凝聚胺法的正常进行。笔者对受其干扰及影响的消化道出血和肾病透析患者的血样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疑难配血,其中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IgA类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病例偶有报导。笔者遇到1例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IgG类免疫球蛋白增高引起的凝聚胺配血困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32例受血者以微柱凝胶卡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微柱凝胶卡式法配血不合5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4例,其中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4例。经筛选细胞检测系受血者的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结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配血工作中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结果不符进行分析,提出此情况下准确发布实验结果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收集了8例临床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病例,ABO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采用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结果:ABO以外抗体筛查阳性,自身对照实验为阴性,8例病例均出现盐水法和聚凝胺法的主侧无凝集,而抗人球蛋白法的主侧凝集.结论:凝聚胺法在筛查IgG类抗体的灵敏度不如抗人球蛋白法,采用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遇到异常的实验结果时,应以抗人球蛋白法为准.  相似文献   

6.
盐水介质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的比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安全输血比不可少的比较评价盐水介质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对本组1564例交叉配血,进行两种试验方法比较。结果1564例交叉配血试验中,有11例在滴入凝聚胺溶液后,两侧红细胞不凝集,4例为血液透析病人。另7例为红细胞悬液太浓,加样量过大;有2例受血者主侧发生凝集,血清中含凝集素,另1例有微小凝集,该病人有自凝现象。结论认为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准确、稳定、操作简便、省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尿毒症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T和MPT对需输血的56例尿毒症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56例尿毒症患者258例次交叉配血中,MGT结果主侧凝集2例(0.8%),次侧凝集49例次(19.0%);MPT结果主侧凝集2例(0.8%),次侧凝集8例次(3.1%).其中MGT次侧凝集49例次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全部阳性.结论:尿毒症患者长期、多次输血后,存在抗体的不规则性,在MGT中,致敏RBC会导致配血困难,结合MPT进一步了解凝集的性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对MGT交叉配血次侧阳性采用MPT交叉配血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详细探究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输血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以及观察组40例。对于40例对照组输血者,采用常规盐水法进行检测,对于观察组中的40例输血者,采用凝聚胺技术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以及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等。结果观察组检测阳性率为7.50%,对照组检测阳性率为2.50%,观察组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测方式简单,而且灵敏度比较高,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准确及时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安全治疗。方法:对本院400例输血患者的标本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其中试验组临床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00例,对照组临床诊断非肿瘤患者200例。结果:2组输血患者的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存在干扰因素,应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对1 200例患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并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配血法、聚凝胺配血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①10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结果完全相符;②1 082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30例次侧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25例次侧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8份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18例不相容,聚凝胺法16例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17例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1000血型仪用于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可靠,可永久保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寄生虫病仍然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胁,这也给我国输入性寄生虫病防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寄生虫感染及时、准确的检测是寄生虫病防控的关键,对患者的临床救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寄生虫感染检测能力的关键是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本文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概述了寄生虫感染检测中的常用及新型检测技术,并展望未来可能应用到寄生虫感染检测中的新技术,以期为增加可提升我国寄生虫感染的检测能力的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阳性结果,为临床疑难配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 350例临床受血者样本,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并分析交叉配血结果。结果:1 350例交叉配血中凝聚胺法有13例不相合(0.96%),微柱凝胶法有41例不相合(3.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64例新生儿样本后,1 286例交叉配血中凝聚胺法有12例不相合(0.93%),微柱凝胶法有18例不相合(1.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中由于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引起的不相合分别有10例、14例(P0.05),由于受血者为新生儿引起的不相合分别有1例、23例(P0.05),由于供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引起的不相合均为2例((P0.05),由于肉眼难判断的微弱凝集引起的不相合分别有0例、2例。结论: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耗时短成本低、操作简洁,准确度高,适用于抢救时的输血;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适用于新生儿、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等疑难配血结果的输血、非紧急输血、批量用血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糖化血红蛋白 Alc(hemoglobin Alc,Hb A1c)及果糖胺(fructosamine)是分别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在 2~ 3个月及 2~3周内变化的特异性指标 [1~ 3]。同 Hb A1c相比 ,果糖胺能够反映在短期 2~ 3周内血糖的平均变化 ,因而为临床评估和及时调整降血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比即刻血糖检测更为客观的依据 [2 ,5 ,6 ]。既往果糖胺的检测需要采取静脉血 ,检测周期长 ,不利于患者在短期内进行多次检测。近年来 ,采用末梢血快速果糖胺检测技术为临床了解血糖变化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便利。本研究旨在通过与既往静脉血果糖胺检测方法的对比 ,了解采用末…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胺碘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相关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强生、达亚美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与试管法在血型鉴定中的符合率,并对三者操作程序进行比较。方法:将标本分别用2种全自动仪器和试管法进行检测以测定符合率;不同数量分组的标本,计算3种方法的操作时间并统计操作程序。结果:2种全自动仪器符合率100%,试管法反定型与全自动仪器符合率为99.9%;2种全自动仪器检测时间差别较小,比试管法用时长,但操作程序简单。结论:2种全自动血型仪符合率为100%,反定型较试管法敏感,并且操作程序更简单,错误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交叉配血不合时平行自身对照实验的意义,指导筛检出相合的血液。方法:利用微柱凝胶卡对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检试验、自身对照试验,必要时使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的鉴定和RH分型试验,根据各项结果判断是否有完全相合的血液及如何筛检相合的血液。结果:在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抗体筛检阳性占93.94%,部分自身对照阳性的患者有不经处理就完全相合的血液。结论:在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抗体筛检实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自身对照阳性的患者要通过实验鉴定其抗体的特异性,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美国FDA批准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治疗至今已20余年,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临床医师所接受,它的应用指征和方法国内外都有指南借鉴,但在应用的一些细节上有待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9,自引:2,他引:69  
历时二年余由本刊与赛诺菲 圣德拉堡 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可达龙 (盐酸胺碘酮 )临床应用征文活动已圆满结束 ,共收到论文 12 9篇 ,内容涉及心律失常各个方面 ,其中关于心房颤动的论文最多为 49篇 ,室性心动过速的论文次之为 43篇。此外 ,还涉及到胺碘酮对细胞因子、心肌存活的影响。副作用主要涉及到肺、甲状腺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心律失常药合用时对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全国除广西、内蒙、宁夏、青海、江西没有获得征文外 ,其他省市自治区包括西藏均参加了此次征文活动。投稿以北京最多为 16篇 ,广东次之为 13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 ,获奖论文 8篇。本刊此期组织专家述评、专题讲座及征文选登 ,旨在交流经验 ,在胺碘酮应用中求得一些共识 ,推动我国心律失常药物研究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因口服时需长期应用,它的毒副作用不得不引起注意。静脉应用时,其电生理及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与口服时有很大的不同。在使用时要掌握好适应证,发挥其最大疗效而又不至于引起严重毒副作用。有时在能收到同样疗效的情况下,还要考虑药物价格及时间精力的耗费问题。因此要把握适当的时机,使用的恰到好处,就必须对它的药理特性、疗效、副作用等有一垒面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