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呼吸科收治的15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氧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N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NPPV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及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和PaO2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CO2和PaO2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2.3%,对照组有效率为63.4%,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是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对照组21例,治疗组39例,治疗组中包括有有创呼吸机指证而拒绝插管患者1 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特别是有有创呼吸机指证而拒绝插管患者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团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集体教育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对47例实施家庭无创通气治疗超过3个月的COPD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结果患者PaCO2、PaO2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面罩佩戴、管道消毒、滤纸更换、使用时间、用氧方法及时间、压疮预防、自我效能总分显著提高(均P<0.01);除家庭及朋友支持外,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各项目如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及生活前景得分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COPD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5例长期家庭氧疗稳定期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平均肺动脉压(mPAP)、呼吸困难评分等多项指标变化。结果稳定期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mPA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住院次数、呼吸困难评分等多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6±2.3)mmHg(1mmHg=0.133kPa)比(S8.3±2.9)mmHg;(61.0±4.5)mmHg比(55.0±3.0)mmHg;(30.3±2.1)mmHg比(36.5±2.0)mmHg;(0.51±0.11)%比(0.43±0.13)%;(2.2±0.4)次,年比(3.5±0.3)次,年;(2.3±0.4)分比(3.7±0.5)分](P〈0.01或〈0.05)。结论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稳定期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合并有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B组患者行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面罩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病死率、治疗周期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B组( 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周期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提高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3例,采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衰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褥疮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8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对照组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鼻面部褥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护理后FEV1、FVC及FEV1/FVC指 标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低于常规组的 17.85%(P<0.05);研究组鼻面部褥疮发生率3.57%,低于常规组的14.29%(P<0.05)。结论 早期护理 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褥疮的预防效果更加确切,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 生率,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雾化吸入时,不同雾化驱动气体对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各32例。氧气组在无创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空气组进行空气驱动雾化吸入。记录雾化0 min、5 min、10 min、15 min,雾化结束5 min、10 min、15 min的患者经皮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动脉血气分析、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结果 两组各30例完成研究。两组雾化不同时间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pH值、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均有改善,其中PaCO2在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雾化驱动气体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氧气组能够使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维持相对稳定。而空气组能够降低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有严重CO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PIC-W)为切换点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序贯(NIPPV)治疗结合自主呼吸试验(SBT)和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作为NIPPV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后立即给予无间隙无创(NIPPV)序贯通气,肺部感染控制窗后过渡撤机。对照组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气变化、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结果研究组在动脉血气变化、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以PIC窗为转折点结合SBT试验,予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有效,优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与评估膈肌功能测定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疗效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28例,施行常规治疗+NPPV。分别记录无创通气前,通气后48小时、终止无创通气前的跨膈压(Pdi),肺功能、动脉血气,同时综合评估通气前、后的支气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1、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组:通气后Pdi,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分别为(14.04±2.40)cmH2O、(0.70±0.24)L、(48.2±4.2)mmHg.(70.0±6.3)mmHg、(7.37±0.05),与通气前((10.98±0.45)cmH20、(0.59±0.11)L、(68.2±10.2)mmHg、(52.5±6.1)mmHg、(7.34±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开创通气治疗失败者:2例。1例其Pdi在通气前为8.74cmH2O,通气48小时为9.24cmH2O;另1势9Pdi,通气前为7,56cmH2O,结论:在NPPV治疗过程中,Pdi和EIIFEV1.PaCO2、PaO2、pH值的变化有高度一致性,Pdi的动态变化.可以客观地反映膈肌的功能状态;NPPV有助手改善AE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对全麻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上腹部手术的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1岁,ASAⅠ~Ⅲ级,BMI 19~28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和常规通气组(CV组),每组20例。PV组行肺保护通气:IPPV,V_T 6ml/kg,PEEP 5~10cm H_2O,每隔30分钟进行手法肺复张;CV组行常规通气:IPPV,V_T 10 ml/kg,不使用PEEP及肺复张。于麻醉诱导前(T_1)、机械通气后2h(T_2)、术毕时(T_3)、术后6hT_4)和24h(T_5)采集静脉血检测IL-6和IL-8的浓度;记录麻醉前、术后第1、3、5、7天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术后肺部炎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ASA分级、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方式、T_1~T_5时IL-6和IL-8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两组IL-6和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前比较,术后第1、3、5天CV组CPIS评分和术后肺部炎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3、5天PV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CV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不能降低开腹手术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围术期IL-6和IL-8浓度,但是可减少术后肺部炎症的发生,减轻术后5d内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住院时间、出院至复发的时间.方法:7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配给普通膳食,治疗组在普通膳食外每日加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卡文)1440ml静滴,持续两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记录住院时间、出院至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至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延长复发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昏迷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2例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因家属拒绝有创通气采用经面罩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救治的结果。结果 22例中好转19例(86.4%),3例因拒绝气管插管而死亡(13.6%)。结论 双管道无创呼吸机对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疗效肯定,在严密观察及时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的前提下,多数重症病例(86.4%)可避免气管插管,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机械通气如何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 2011年9月来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5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应用机械通气24小时前后的24小时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尿素氮、尿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进行对比.结果:65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4小时后,尿量、尿素、肌酐清除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故COPD伴发Ⅱ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机械通气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 (ARF)是临床重症之一 ,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 ,提高了该类患者存活率。现将我科 5例COPD并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例COPD患者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3~ 75岁 ,平均6 2 6± 7 6岁 ,病史 6~  相似文献   

18.
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需要创伤性人工气道,可直接经鼻(面)罩进行辅助机械通气,避免人工气道通气所带来的不适及相应并发症,且有多种通气方式均可应用.本文自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将42例COPD合并呼衰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和传统通气方式比较,以评估压力支持通气(PSV)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时的适宜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将63例急性发作期COPD行无创通气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连续喂养组、间歇连续喂养组、定时灌注组,每组各21例。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发生率,以及日均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三组治疗7d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腹胀、误吸发生率,日均营养支持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行无创通气时建议采用连续或间歇连续喂养方式,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连续喂养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低于间歇连续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