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在人像再认过程中P3波幅变化规律,为幼儿认知发育提供神经电生理的依据,结果证明幼儿无波幅比任务P3波幅低,P3的引出与低概率刺激有关,再认熟悉人P3波幅大于再认陌生人,推论再认熟悉人的场合修正量大于再认陌生人,幼儿P3波幅的部位效应表现为从Oz至Fz渐次降低,P3波变化还与幼儿记忆,注意等心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幼儿视觉ERP:Ⅱ.P3潜伏期和反应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事件相关电位(ERP)对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因试验难度大,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以4 ̄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用母亲照片和陌生女人照片按一定概率编排民刺激序列,分别在三个试验中成功诱发ERP。结果证明幼儿P3平均潜伏期符合成人P3定义范围;幼儿P3潜伏期F2长于Pz、Oz;无任务P3潜伏期短于任务P3;高度选择注意时P3潜伏期长;再认母亲与再认指定陌生人照片P3潜伏期无显著差异,是幼儿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三种视觉符号编排的刺激序列,记录了95名正常人的视觉ERP,报道了Fz、Pz点N2、P3波幅和潜伏期的正常值及N2、P3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刺激序列可引出清晰、稳定的ERP波形;P3波幅与任务和部位有关,靶P3波幅大于非靶P3,靶P3于Pz点波幅大于Fz,非靶P3在Fz、Pz点间波幅无明显差异;N2波幅与任务无关,靶与非靶之间N2波幅地无差异,而与部位有关,Fz点波大于Pz点;N2、P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P300地形图的方法,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术前后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手术前靶刺激P_3波波幅在额区降低,术后P_3波波幅较术前进一步降低,差异非常显著(F_z:P0.02,F_3:P<0.005,F_4:P<0.05)。提示术后近期内可出现脑高级认知功能障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人面孔照片诱发伴随负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熟悉和陌生人面照片与短声组成不同的刺激序列诱发伴随负变化(CNV)。方法 20 名18~26 岁大学生为志愿受试者,完成4 轮试验,A 轮:S1 和S2 均为1 500 Hz 短声;B轮:S1为短声,S2 为熟悉或陌生照片;C轮:熟悉或陌生照片为S1,短声为S2;D轮:序列编排同C轮。A、B、C轮令受试者看到或听到S1,当S2 呈现时迅速按键,D轮令受试者辨别S1 是熟悉还是陌生照片,当S2呈现时分别按相应的键。试验中同时记录EEG,分析CNV的上升潜伏期、峰波潜伏期、峰波幅和波面积。结果 C、D轮CNV的峰波幅和波面积显著小于A轮和B轮,上升潜伏期和峰潜伏期则显著长于后者。D轮有面孔辨识任务与无辨识任务的C轮相比,CNV 波面积和峰波幅减小,潜伏期则延长,辨别熟悉者照片时,CNV波面积和波幅显著小于辨别陌生照片时,潜伏期则延长。CNV较小时潜伏期相应延长,其前出现较大的P3 波。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反应注意、记忆、期待和准备等心理活动的CNV,受到面孔辨别任务的影响,揭示了“分心效应”和复杂任务时CNV减小的实质,即可能受认知过程(认知电位P3) 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常青年人视觉,听觉诱发的ERP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正常青年人同时进行视觉、听觉不同刺激模式检测到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刺激模式诱发出的ERP各波的潜伏期、波幅均不相同。本文对其原因和不同年龄的P3波在颅顶有不同的分布部位以及其中一些P3波电位值两半球不对称性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智力低下儿童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1例智力低下儿童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和智商对照研究,并与政党儿童进行比较,发现P3波之潜伏期与IQ的主同低有显著的相关性,靶刺激时智力低下儿童P2、P3波波幅较正常儿童组低。提示ERP测演是评价智氏下儿童认知功能较为灵敏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临床症状与P300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用听觉识别法测定19例抑郁症病人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其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并与28名正常人的P300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病人的N1、P2、N2、P3的潜代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N1、P2、N2、P3的潜代期与波幅的综合取值有显著差异,汉米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与P2波幅呈显著负相关HAMD总分与P3波幅,潜代期及发病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的P30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可能性。方法用增加一组干扰刺激的听觉Oddbal序列,分别对30例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了P300检测。结果MG的P3潜伏期虽属正常,但在治疗有效组复查有明显缩短(P=0.0270);P3峰-基线波幅地形图有失对称表现,治疗后有所恢复;在儿童组则峰-峰及峰-基线波幅均显著降低(P=0.0095和P=0.0330),治疗后无改变。P3改变与性别、病情及病程无关。结论上述结果再次提示MG可能有CNS受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老年精神分裂症(SS)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方法应用丹麦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AD、34例SS和40名正常老年人(NC)的BAEP。结果AD组患者波形变异大,绝对潜伏期波Ⅲ、波Ⅳ和波Ⅵ明显延迟,主波绝对波幅波Ⅴ平均波幅分别低于SS组和NC组18%和34%,波Ⅱ、波Ⅳ、波Ⅴ、波Ⅵ和Ⅶ绝对波幅也显著低于SS组和NC组,与N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SS组波Ⅲ、波Ⅵ绝对潜伏期较NC组延迟,绝对波幅波Ⅶ平均波幅低于NC组20%。结论老年精神疾病BAEP异常表现在听神经至桥脑下段之间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使用CA-1000诱发电位叠加仪对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9例抑郁症患者SEP进行观察,并与25名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SEP波型变异大,P2,N2及P3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主波P2平均波幅较抑郁症和正常人组分别降低40%及63%,N1-P1,P2-N2及P3波波幅亦显著降低,与抑郁症和正常人组间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抑郁症患者P2波平均波幅比正常人组降低30%,与正常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对SEP作为精神科临床诊断和家系研究中易感素质筛选方面的生物学标记,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老年糖尿病人脑CT与事件相关电位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人事件相关电位的改变:方法:应用听觉oddball序列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一方法对老年糖尿病人30例,健康老年人20人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组较对照组P3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病人组胺CT检查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病变者,其P3波潜伏延长与波幅降低显著。结论:脑CT和脑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中枢神经病变程度的了解,以及指导治疗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的重复神经刺激检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重复神经刺激检查对重症肌无力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MG患者进行复神经刺激检查,共检查132条神经。结果MG患者132条神经RNS诱发的波幅衰减阳性率65.2%。受检的三组肌肉中三角肌阳性率最高,测量波面积对MC的诊断价值优于测量波幅,两种测量方法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同心轴针极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多项参数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单位电位(MUP)多项参数的特征、相互关系、正常值及其神经生理意义。方法116名健康成人和45例神经原性疾病患者的拇短展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的2658个MUP,通过棘波触发平均技术得到记录。对MUP大小指数(SI)等9项参数及其95%或99%可信限区间进行MUP水平统计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在相互独立的参数中,以时限和波幅的相关性最为明显,这2种参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MUP的特征。面积与波幅比值和波幅为相互独立的参数。在MUP所有的参数中,以波幅/面积和波幅/SI比值的相关性最为明显,面积和SI同为波幅依赖性参数。经95%或99%可信限显著性检验证明,面积、SI、波幅和时限具有较其他参数更高的诊断敏感性。结论MUP时限低于面积、SI的诊断作用,仍为一项重要参数。此种结果与传统肌电图和新近模式匹配肌电图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电生理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CIDP)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6例CIDP患者的运动神经108条、感觉神经62条及6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及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采用分段刺激记录各段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限和面积,而后进行近端与远端比,从而判断传导阻滞(CB)及一过性离散(TD)。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为62.1%,MCV减慢为70.7%,F波异常为69.5%,H反射异常为38.9%,CB、TD和CB/TD异常共57.0%,其中CB为29.3%,腋、肌皮、桡、面神经异常为73.0%,SCV减慢为72.6%。EMG神经源性改变为73.5%。结论CIDP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近端损害,近端显著,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电生理改变。电生理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CIDP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海马在家兔P300电位产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是极植入家兔双侧海马,同步记录头颅表现和海马P300电位,其结果在海马记录到的P300电位极性发生反应,波幅显著增大,尤以P3b波幅增大更为显著;损毁双侧海马后,头颅表面P300一变为单峰,P3b消失,P3a潜伏期期延长。这些结果表明P3b源于海马。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的上下肢比较电与磁两种经皮运动皮层、脊髓刺激法所引出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刺激诱发成功率为100%。磁刺激在下肢肌 成功率为0-14.3%(皮层刺激)和0-42%(脊髓刺激);电刺激MEP波幅比磁刺激高2.47-41倍(平均11.3倍);电刺激MEP潜时比磁刺激平均短2.78ms(皮层刺激)和1.34ms(脊髓)。作者认为,易引出高大而可靠的MEP的电刺  相似文献   

18.
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ERP对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脑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应用Medicid-03E脑诱发电位仪测定168例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视觉,听觉诱发的P3波之潜伏期和波幅,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54例患者进行复测比较。结果病人P3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降低;P3例患者进行复测比较。结论ERP是测定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脑认知功能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事件相关电位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揭示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ADHD)患儿的认知能力,量化注意力缺陷的程度及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对40例ADHD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ERP)P3波的检测,同时用注意力缺陷测试仪进行评分。结果ADHD患儿P3波波幅显著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注意力缺陷评分重度组较轻度组P3波波幅低,潜伏期长(P<005)。结论提示ADHD患儿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并随注意力缺陷程度的增大而加重。  相似文献   

20.
精神运行性癫痫患者脑诱发电位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诱发电位在精神运动性癫痫病人的应用。方法 应用诱发电位仪对16例精神运行性癫痫的听觉诱发电位(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听300)作了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患者组波形变异大,潜伏期AEP的P2、P3,VEP的N1、P2以及P300靶刺激的P2、N2均延迟,非靶刺激的N1前移。波幅AEP的P2、VEP的P2、P3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