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MIDCAB)主要是指经左胸小切口、右胸小切口或胸骨旁小切口行右乳内动脉(IMA)到右冠状动脉主干或左乳内动脉到左前降支(LAD)的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最经典的术式是从左胸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然后吻合到左前降支.它是由Benetti[1]于1995年首次成功开展.我院在2002年曾完成4例MIDCAB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50年Vineberg首先行乳内动脉植入改善心肌缺血后,20年中先后有人报告利用乳内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970年美国Green等借助高倍放大手术镜进行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从而使乳内动脉搭桥术(简称IMAG)普及化。由于手术技术困难,长时间体外转流带来心肌保护等问题,手术死亡率和病废率较高,大多数人热衷于大隐静脉移植。在美国1975~1980年仅5.7~13%外科医师采用IMBG。近几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乳动房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转流术或冠状动脉——升主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目前采用大隐静脉作冠状动脉——升主动脉搭桥,已成为重建冠状动脉血运的常规手术。此种手术操作较安全易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1986年3月至1991年11月间作者用胃网膜右动脉(GEA)为20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171例,女性29例,年龄6~80岁。开始阶段GEA主要用于再次手术或年轻患者,以后逐渐用于第一次搭桥术。GEA可代替右侧乳内动脉(ITA)与后降支或侧后支吻合。GEA与左侧ITA并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75岁、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给因胆固醇阻塞冠状动脉的患者,创建了一条新的血流通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通过取自身的下肢静脉或内乳动脉作为搭桥的材料。然而,这用来创建新的血流通路的移植静脉或动脉,也会发生阻塞。有一项研究是通过对13000名冠脉搭桥手术的分析,发现了:性格抑郁的人更容易引起移植静脉或动脉的阻塞;而性格乐观的人发生移植静脉或动脉阻塞的机率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6.
乳内动脉移植后很少发生由于内膜增殖而引起的早期梗塞或后期粥样硬化性狭窄,乳内动脉的7~10年通畅率达90~95%,而大隐静脉只有46%,因此更多地应用乳内动脉移植可能会提高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存活率和降低冠状动脉病及再次手术的需要。以乳内动脉作序列式移植吻合是一种增加冠状动脉旁路术吻合口数目的方法,如供血充足,技术操作可行,则对改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起重要作用。方法:本文作者自1982年2月至1983年4月共施行了3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92%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冠状动脉间大隐静脉搭桥术可使多数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因而日渐推广,但尚存在若干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隐静脉移植是否能加速搭桥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为此作者进行了观察。方法是比较术前和手术一年后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的造影图。对象为40例有严重心绞痛内科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做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2例进行大隐静脉搭桥术,6例进行内乳动脉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常规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拟CABG术患者1546例共3092条锁骨下动脉,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及同侧椎动脉、乳内动脉的血流频谱情况,发现锁骨下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时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评价椎动脉及乳内动脉逆流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124条锁骨下动脉)存在锁骨下动脉起始段中度以上狭窄,狭窄发生率为6.7%。锁骨下动脉狭窄侧椎动脉逆流51条,无逆流73条,余锁骨下动脉无狭窄侧椎动脉均无逆流;锁骨下动脉狭窄侧乳内动脉逆流11条,无逆流113条,余锁骨下动脉无狭窄侧乳内动脉均无逆流。以椎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41.1%,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以乳内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544。结论:根据椎动脉及乳内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均较低,常规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对指导CABG术桥血管选择避免出现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乳内动脉转流术后与自体左前降支竞争性供血的直接征象,血流动力学特点,出现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行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原位转流术患者75例,于术后1w左右应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观察乳内动脉桥血管起始段,桥血管远段、吻合口、远端及近端左前降支情况。结果:左乳内动脉转流术后与自体左前降支竞争性供血患者共7例。冠状动脉血流显像表现为乳内动脉桥血管与自体左前降支均前向血流,或主要为前向血流,乳内动脉桥血管起始段表现为收缩期优势型频谱。结论: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可揭示左乳内动脉转流术后与自体左前降支竞争性供血的直接征象,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可为临床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两种建立冠状动脉傍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自体大隐静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傍路移植术和将内乳动脉缝于阻塞远段冠状动脉的内乳动脉移植术。内乳动脉移植术适用于冠状动脉太小而不能接受自体静脉移植以及患静脉曲张或大隐静脉缺失的病人。此外,从内乳动脉移植血管的早期通畅率来看,此法可以考虑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作者等至今已对175例患者施行了不用高倍放大镜的内乳动脉移植术,其中许多病人系在接受一支或多支大隐静脉傍路移植术的同时,并行内乳动脉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8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手术体会及术后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共实施OPCAB86例,搭桥242支,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循环稳定。结果 本组无1例死亡.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6例,肺炎、肺不张6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无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安全经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保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寻求动脉材料作旁路移植,减少因大隐静脉桥(SVG)阻塞对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以乳内动脉(IMA)和桡动脉(RA)作为血管桥行CABG,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制备动脉桥,应用药物防止动脉痉挛。结果 取乳内动脉35根,桡动脉20根,大隐静脉11根,平均移植血管1.94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2.9%。结论 使用动脉材料行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长期通畅。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后乳内动脉桥的10年通畅率为85%-95%,而静脉桥10年后近一半发生闭塞,另一半也多伴严重病变[1].吻合口是CABG术后桥血管再狭窄的好发部位之一,其血运重建方式包括再次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目前,冠状动脉搭桥的方式有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迷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机器人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该文将以上几种手术方式的现状特点及相互间的比较进行综述,并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未来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 ,利用CTS胸骨牵开器和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器等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结果  7例手术均成功 ,无死亡病例 ,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随访 2~ 15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微创、安全、经济 ,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高龄、心功能不全、伴合并症等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搭桥术最常使用的材料是自体大隐静脉。其后有人利用自体胸廓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等均获得满意效果。但后两者对需要作多支搭桥的病人在使用上常感困难。作者利用自身腹壁下动脉游离移植,配合胸廓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作三支病变搭桥,获得满意效果。患者男性、64岁,因心肌梗塞入院,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狭窄。作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术后情况尚可。三周后冠脉造影复查发现冠脉左前降支狭窄90%,回旋支狭窄90%,右冠狭窄90%而决定作冠脉搭桥。手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利用左胸廓内动脉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估心外膜超声结合即时血流测量仪(TTFM)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85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术中应用了心外膜超声及TTFM,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5.6岁。搭桥采用全动脉化方案(左侧乳内动脉 双侧桡动脉)9例,全静脉化方案(Y型桥)2例,其余均为左侧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常规方案,静脉桥均采用先吻合主动脉近端的方式,且均为序贯桥;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后,检测桥血管发现流量低及血流阻力高,遂拆除原吻合口重新做桥血管吻合,再次检测流量及血流阻力满意。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术毕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均达到临床标准;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围术期急性心梗及死亡病例,术后无脑血管事件发生,无主动脉损伤等主动脉不良事件,术后短期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复发病例。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心外膜超声,可以有效避开粥样斑块,将吻合口做在内膜相对光滑的靶血管上,有利于保证吻合口的近、远期通畅;术毕应用TTFM,可以即时检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使用原位与游离右乳内动脉(RIMA)双侧乳内动脉(BIMA)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我科使用BIMA行CABG 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7例,平均年龄(56.6±10.0)岁。按脉RIMA的使用方式分为原位组(I-BIMA组)和游离组(F-BIMA组)。I-BIMA组44例,F-BIMA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情况,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1.51%)。轻微胸骨切口并发症2例(3.03%),无胸骨松动,换药并重新缝合后治愈。两组人均搭桥支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急性肾损伤、围术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组左乳内动脉(LIMA)桥搏动指数(PI)更低[(2.2±0.9)∶(3.1±1.7),P=0.009)];原位组BIMA总流量更高[(75.2±44.0)∶(55.1±25.2),P=0.024]。出院前复查冠状动脉CT,无乳内动脉桥闭塞病例。结论:使用BIMA行CABG,手术安全有效,原位比离断RIMA双侧乳内动脉桥流量更佳,动脉桥早期无狭窄闭塞,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常采用一支乳内动脉加一支或多支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大隐静脉会逐渐粥样硬化而闭塞,动脉的通畅率远高于大隐静脉。左乳内动脉已常规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应用双侧乳内动脉相比,左乳内动脉加大隐静脉被认为是远期死亡、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乳内动脉用于左侧冠状动脉时通畅率一样;原位或复合桥移植时所有的乳内动脉通畅率相同,但吻合于主动脉时通畅率降低,所以原位乳内动脉通畅率高于游离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和桡动脉宜吻合于近端狭窄严重者。双侧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可避免触及主动脉,最大程度地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70岁以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期寿命5年以上者,应选择双侧乳内动脉;60岁以下没有或很少合并症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可考虑全动脉化搭桥手术。  相似文献   

20.
3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冠心病外科是近年心外科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项目。在本次大会上共有19篇文章有代表性地报道了国内冠心病手术开展情况,内容涵盖了冠心病外科的各个领域。总的印象是:我国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虽起步较晚,但起点高、进步较快,尤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会议期间,万峰教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了一台OPCAB的手术演示,并通过电视直播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3.1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杨俊峰大夫介绍了该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