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绛旋复汤原名旋复花汤,系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方,由旋复花、新绛、葱3味药物组成。主治肝着及妇人半产、漏下病。《金匮要略》记载:“肝着,其人常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旋复花汤主之。”又云:“寸口脉弦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张仲景为源,叶天士、吴鞠通为流,探讨经方旋覆花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通过以药测证和以症测机,阐释旋覆花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阳气不通、阴寒凝滞导致气血郁结的肝着之症,及忧思愤郁导致心肺阳气耗损,阴血下脱的半产漏下之症。并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应用旋覆花汤的医案特色:根据旋覆花汤的特点,叶天士通过配伍“归须、柏子仁、桃仁”创立辛润通络一法,有时根据病情配伍“鹿角”兼以通润奇经。最后总结《温病条辨》对叶天士运用旋覆花汤经验的进一步发挥:吴鞠通在叶天士辛润通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通,创立“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将旋覆花汤去葱、新绛,加生香附、苏子霜、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治疗伏暑湿温胁痛,变内伤杂病方为外感热病剂;将辛润通络法及香附旋覆花汤法结合起来创立新绛旋覆花汤治疗肝络瘀滞不通及妇人肝郁血瘀的病证。  相似文献   

3.
辛润通络法主要是由味辛而体润的药物组成,具有散结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于七情内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络脉失养的各种疼痛性疾病。辛润通络法为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创立,首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中。而叶氏又是根据《金匮》旋复花汤之立意衍化而来。虽然二者药味不全相同,但叶氏这种衍化不是机械的药味加减,而是根据“肝着”的气血郁滞以致胸胁痞闷,甚则胀痛而欲蹈其胸上这一发病机理和旋复花、新绛、葱茎等药物的辛滑温通、化瘀通络的治疗作用,并从痛久入络、气血不行着手,师古法而不泥古方,经灵活变通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香附旋复花汤见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由生香附、旋复花、苏子霜、陈皮、半夏、茯苓、苡仁等药组成。具有疏肝理肺,运脾化湿,降气通络的功用。主治湿滞肝络,胁下支饮,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之证。笔者于临床中喜用此方加减治疗胸痛、胁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治疗妇科病证的特点有:1.治血为主,重视气血、血水、肝脾相关。妇人相对处于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状况,故仲景组方多以治血为主,补血、和血、祛瘀各类治法俱备,具体有以下5种。养血温经法,代表方有胶艾汤、温经汤等;行气和血法,代表方有枳实芍药散、旋复花汤。活血利水法,代表方有大黄甘遂汤、当归芍药散等;祛瘀消瘢法,代表方有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抵当汤等;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从三焦辨治咳嗽。上焦咳嗽,因之于肺,主以轻宣;中焦咳嗽,关乎脾胃,重在调和;下焦咳嗽,归属肝肾,或用咸寒,或以通络。本文选取《吴鞠通医案》中三则治咳案,分析其独特的治疗思路:呛咳难治,立论痰瘀,化裁苇茎;中虚饮咳,治在建中,补土生金;悬饮喘咳,通络逐饮,法宗十枣。最后对吴氏治咳常用药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香附旋复花汤治疗胁痛症案尹少兰甘肃省中医学校(730050)香附旋复花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四十一条):“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竞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为柴胡证,香附旋复花汤主之”。从原文可知,香附旋复花汤所治之病为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医案》血证相关的医案篇目中处方的整理统计,总结出吴鞠通对血证的辨治规律,分别详论黄土汤法、活肝络法、建中法、复脉法、清上焦法、通补胃阳逐痰饮法、苦寒清下法、温镇冲脉法等吴氏常用治血八法,以期反映吴氏血证辨治的具体应用规律,为现今临床血证的辨治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 “新绛”见于《金匮要略》旋覆花汤(方组: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旋覆花汤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及清代诸家医方中常见使用,治络瘀肝着之症确有疗效。但此汤中的“新绛”究系何物?清代方书常将“新绛”写作“猩绛”。这当然与《金匮》原文不合。解放前曾有取清代官员所戴红缨帽上的红色丝线充作“猩绛”的。然汉代之方何以得用清人帽缨  相似文献   

10.
肝著证,是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所论:“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其主证是“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即病人喜欢按压胸部以觉舒适,在有些症状之前常喜热饮。仲景常用旋复花汤治疗。清代学者王清任与唐容川都注意到此病,唐容川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中说:“《医林改错》言曾治一女常欲人足蹈其胸,用通窍活血汤而愈。”其堪为对肝著证认识的发展。仲景用旋复花汤治疗,重在温阳散结。王清任和唐容川重视通络活血,是对理论的发展。笔者临床曾见一例:某商店营业员赵某,男,40岁,患甲肝一年余,临…  相似文献   

11.
<正> 旋覆花汤治妇人半产漏下见于《金匮·妇人杂病篇》,曰:“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方以旋覆花、葱、新绛三味组成。此条历来视为悬案,尤在泾渭该汤“殊与虚寒之旨不和”,《医宗金鉴》断其“必是错简”,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则将此条作为存疑,附列篇末。余以为此条理法方药贯通一气,并无相悖之处。理由如次: 一、半产漏下有瘀血:该汤在《金匮·血痹虚劳篇》中复出,以其证属虚寒相搏,故将其归入虚劳之中。血之畅通,须阳之温煦,气之鼓荡。今证属虚寒,则血凝涩而为瘀血,故仲景将虚劳与血痹合为一篇,寓意深矣。诚如张锡纯所云:“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未有不虚劳者”。妇人半产漏下既属虚劳,则挟有瘀血当属无疑。二、旋覆花汤旨在活血通脉:该汤复见于《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以治肝着。何谓肝着?尤氏曰:“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既为  相似文献   

12.
血证为临床常见病。清代名医吴鞠通禀承《内经》、《金匮》之旨,在《温病条辨》卷四之〈杂说·治血论〉篇加以讨论及阐发。其文理法简明,准古酌今;其论在吴氏医案中亦有例证。笔者将其归纳为治血四要,愿与同道探讨之。一、血病治气吴氏不是见血治血,而是  相似文献   

13.
《金匮》妇人病三篇,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应反复研读,深刻领会,以期学以致用,兹爰取《金匮》原书,缀以己意,以就正于当世之留心斯业者。妇人妊娠病方《金匮》妇人妊娠病方共十首:桂枝汤是《伤寒论》治太阳中风方,附子汤是治少阴虚寒主方,是妇科证治大法并宜参究伤寒杂病方书。桂校茯苓丸为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14.
桂枝茯苓丸妇科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赂》。方由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所组成。主治“妇人宿有瘕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方取其祛瘀化瘾之功,用于妇科临床疗效满意。兹举数例验案,  相似文献   

15.
“开阴络”法见于《吴鞠通医案》,吴氏临床执此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肝着胁痛,吐血、尿血、癃闭等症。笔者以此法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所致癃闭,效果亦颇满意,现总结介绍16例如下。一般资料:16例病人均为老年男性,其中  相似文献   

16.
李书霖  李岩  刘慧 《中医药学报》2012,40(1):106-107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川芎、赤芍、地龙、当归、红花、桃仁七药组成,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1],李延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补阳还五汤灵活化裁,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大黄甘遂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为治疗妇人水与血结于血室所致小便不通之症。如《金匮》日:“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温病条辨》一书因所列诸方配伍巧妙、剂量轻盈,后世医家多有效法.然年移代革,后世对其用药剂量的认识多局限在方大量小之上.今搜采《吴鞠通医案》重剂用药验案数则,加以解析归纳,最后参合吴氏用药主张,总结吴氏用药特点及规律,给同道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 吴鞠通不仅为温病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而且对脾胃证治亦可谓辨证精巧、不拘常格。通阅《吴鞠通医案》(后简称《吴案》)受益非浅,但就有关吴氏脾胃证治经验探讨于下。  相似文献   

20.
吴鞠通以撰著《温病条辨》著称于世。而《吴鞠通医案》(简称医案)尤为吴氏毕生精力所荟萃。笔者研阅吴氏调治经、带、胎、产诸案,探讨其论病用药方法,认为有和胃通阳,驱阴化湿;温经补固,通补奇经;翕阴补阳,流动变化等特点,值得临证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