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肢体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间,对平均年龄为18.5岁的29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进行保肢治疗,其中25例进行了辅助性化疗。29例中,骨肉瘤21例,尤氏瘤4例,软骨肉瘤4例。按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28例。除软骨肉瘤外,均作术前化疗,3例骨肉瘤未作术后化疗。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4例,瘤骨灭活再植10例,异体骨关节移植3例,腓骨肿瘤切除2例。广泛切除15例,边缘性切除14例。结果 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局部复发、皮肤坏死、骨不愈合各2例,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各1例。随访4~31个月,平均14个月,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2例,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0%。结论 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是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比较理想的方法,有效的术前化疗是保肢成功的关键,坚持术后化疗是预防肺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骨肿瘤患者,病骨发育成熟(14~16岁)是选择保肢手术的适应证之一。因为儿童患者实施保肢手术后,骨骺的损伤迟早会导致肢体明显不等长,引起下腰部疼痛及代偿性脊柱侧弯,步态异常等,加上患儿一般难以配合术后的功能锻炼,所以保肢术效果多不佳。按照传统的方法,这部分患者常要选择截肢治疗。  相似文献   

3.
随着恶性肿瘤保肢术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亦有增高趋势。我院自1988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5例下肢骨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恶性骨肿瘤多位于肢体干骺端,为了彻底切除肿瘤,将肿瘤附近关节的骨骺和骺板一并切除,势必会造成术后肢体不等长、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等。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和保肢方法的不断改进,许多学者在应用保留骨骺的保肢术治疗儿童四肢恶性骨肿瘤方面做了许多临床研究。现就该术式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在过去,骨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非常差,但随着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目前3年无病生存率已上升到60%~70%[1],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肘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6例肘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各种保肢手术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并发症及处理。本组骨肉瘤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化疗。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6例,大段异体骨移植3例,骨水泥填充3例,单纯切除无重建者3例,短缩融合1例。结果16例骨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共3例,为肺转移,2例骨巨细胞瘤行刮除骨水泥填塞局部复发而行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1例复发恶变行瘤段切除短缩融合术。2例骨肉瘤软组织复发而截肢。3例行瘤段切除无重建者均为尺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在肘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手术中,肿瘤广泛切除后、骨重建技术的进步是增加保肢手术范围、改善功能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尺骨近端的恶性骨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局部旷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保肢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0年7月以来对9例肩部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保肢手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近期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7例,女2例,年龄16岁~59岁,平均27.9岁.肩胛骨肿瘤4例,肱骨远端肿瘤5例;软骨肉瘤6例,骨肉瘤、尤文肉瘤、转移腺癌各1例.2 护理及体会2.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往往产生忧郁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状态和对治疗信心不足的顾虑.为此,我们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关心他们,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过程,介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探讨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入组行保肢治疗的45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并人工假体置换29例,肿瘤切除离体灭活再移植13例,桡骨远端切除并同侧腓骨近端移植3例。结果随访时间7个月~10 a。45例患者中,1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感染2例、肿瘤所在肢体关节脱位2例、局部复发6例、假体或内固定折断3例、应力骨折4例、不愈合1例。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功能锻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局部复发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作者结合临床多方面材料.重点讨论保肢术后的局部复发问题。对30例骨肿瘤病人的穿刺针道作全程分段多处病检,针道接种率6.6%;同期对15例恶性骨肿瘤病人实施保肢术,作病变区首次冲洗液查瘤细胞及病灶邻旁组织随机多方向病检均未发现瘤细胞残留。检查肿瘤包膜的完整性,作术前平片、CT,术后标本和平片的对照测量。提出肿瘤的穿刺活检对局部复发无明显影响;有效的术前、后化疗和严格的广泛切除术是防止局部复发的主要条件,局部复发决定于手术的切除边界而不决定于是局部切除还是截肢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7年2月48例接受保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27.3岁(11~67岁)。病理证实:高恶性肿瘤32例(A组),包括骨肉瘤2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尤文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低度恶性肿瘤16例(B组),包括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15例。手术方式包括: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或灭活再植术、异体骨移植术、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病灶刮除充填术保肢。A组术前、术后给予化疗。保留肢体功能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后功能评估标准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2年(0.5~8年)。A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感染等并发症截肢11例(34.4%),死亡13例,存活19例,3年存活率59.3%(19/32)。B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和感染截肢2例(12.5%,2/16),死亡1例。肢体功能优良率A组71%,B组81%。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应掌握个体化原则,假体置换术及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保肢功能最佳,高恶性肿瘤患者若无法承受强力的辅助化疗则不宜行保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联用保肢术治疗骨肉瘤的疗效。方法 15例骨肉瘤,男10例,女5例。年龄14~24岁。股骨下段14例,腓骨上段1例。Enneking分级:ⅡB期12例,ⅢA期3例。术前动脉置管导向化疗6次,行肿瘤边缘或扩大切除,病灶骨端酒精灭活,髓内针、骨水泥充填固定。术后继续化疗4次。结果 术前化疗后症状消失,X线、CT显示病灶缩小、硬化或消失,新骨形成,边缘相对整齐,手术所见肿瘤组织液化、坏死,与周围组织分离。镜下肿瘤细胞坏死率大多达90%以上。全组中位生存期365个月,局部复发率20%。结论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操作简便、安全、毒副反应小,达到了维持肿瘤内药物浓度高,有效杀灭瘤细胞的目的,为保肢疗法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切除缘。肿瘤细胞坏死率对判定疗效、评估预后、指导术后化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缩短灌注时间,提高恶性肿瘤治疗安全性,本研究观察其对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7例肢体恶性肿瘤实施了隔离热灌注化疗。其中,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71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灌注。骨肉瘤8 例,软组织肉瘤18例。上肢22例,下肢75例。16例按传统方法手术,81例按改进方法手术。改进方法包括:改进动静脉插管方式,灌注液中加入扩血管药物、监控肌肉温度等。结果:灌注后均有病灶变软、变小、变薄。切除标本病检,23例瘤组织完全坏死,52例瘤组织大部分坏死,22例瘤组织小部分坏死。均行保肢手术。无手术死亡。无血栓形成。改进组无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灌注速度加快,肢体肿胀较轻。结论:经头静脉、大隐静脉断端插入静脉导管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未发现影响肢体血液回流。灌注液中加入血管扩张药可明显加快灌注速度,特别是上肢,能使肢体温度较快达到热化疗的要求。灌注中监控肌肉组织的温度不超过43℃,可以防止发生小腿或前臂肌肉坏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Aim: Owing to the inadequate data to support the valid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the positive changes among patientswith malignant bone tumor,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provide such valid evidence through examining the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C) among these patients,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in malignant bone tumor patients.Methods: Potential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one tumor from five tertiary hospitals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during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7. At the baseline assessment (T1), all patients completed a demographicform, PTGI-C,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 After 4 weeks later (T2), all the patients finishedPANAS and PTGI-C again, and the PTGI-C was re-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ho were simple randomly selected fromthe total sample. Results: The PTGI-C exhibited moderat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of thetotal scale was 0.91.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upported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resultsobtained were distinct but correlated.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posttraumatic growth hada significant prediction on positive affect (F=16.445, p<0.001), accounting for 69.4 % of the variance and as well asthe negative affect (F=8.707, p<0.001), accounting for 48.3 % of the variance. Personal strength at T1 was positively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affect at T2, and more personal strength and spiritual change at T1 were associated with lessnegative affect at T2. Conclusions: PTGI-C has demonstrated suffici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which indicate thatit is appropriate to measur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one tumor. Relating to others, spiritualgrowth, personal strength and appreciate to life ar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predicting positive affectand negative affe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大宗病例分析总结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率。方法:通过对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5444例的临床病理统计分析,观察各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构成比及其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及部位的发病情况。结果:5444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6:1,年龄组中11~31岁占55.70%。病变位于下肢长管骨占53.09%。其中主要的肿瘤发病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骨肉瘤(43.66%)、软骨肉瘤(20.52%)、纤维肉瘤(6.02%)、恶性淋巴瘤(5.62%)、尤文氏肉瘤(5.40%)、脊索瘤(5.36%)、骨髓瘤(5.0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97%)、恶性骨巨细胞瘤(2.50%)。结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较多发生于男性,好发年龄为11~30岁。病变部位较多位于下肢长管骨,其中以骨肉瘤最多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在我国的发生数、构成比等与北美等地区有着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大宗病例分析总结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率.方法通过对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5 444例的临床病理统计分析,观察各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构成比及其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及部位的发病情况.结果5 444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61,年龄组中11~31岁占55.70%.病变位于下肢长管骨占53.09%.其中主要的肿瘤发病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骨肉瘤(43.66%)、软骨肉瘤(20.52%)、纤维肉瘤(6.02%)、恶性淋巴瘤(5.62%)、尤文氏肉瘤(5.40%)、脊索瘤(5.36%)、骨髓瘤(5.0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97%)、恶性骨巨细胞瘤(2.50%).结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较多发生于男性,好发年龄为11~30岁.病变部位较多位于下肢长管骨,其中以骨肉瘤最多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在我国的发生数、构成比等与北美等地区有着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煮沸灭活的方法治疗恶性骨肿瘤16例,即将截除的瘤段煮沸灭活,然后再植回原位达到保肢的目的。随访1年至4年4个月,健在8例。煮沸灭活之骨都已成活并和主骨愈合。局部感染2例,骨折3例,复发3例,保留后的肢体功能较好。同其它保肢方法如假体、异体骨置换,酒精灭活等比较,此方法具有经济、安全、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与人工假体置换术在肢体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需要手术治疗的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对照组进行人工假体置换术。采用Enneking评分评估术后优良率,采用Karnofsky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另外,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82.86%,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Karnofsky评分为(58.26±21.65),对照组术后Karnofsky 评分为(47.77±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1.43%、5.7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4.29%、8.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假体置换术,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恶性卵巢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应用手术切除及术后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复方斑蝥胶囊,于化疗后1 d口服,3粒/次,2次/d,化疗结束后继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血清中雌二醇(E2)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及不良反应.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及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化疗结束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辅助化疗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后患者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2例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2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10例,降段癌5例,水平段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3例,回肠恶性肿瘤19例。术前胃镜及镜下活检确诊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8例;十二指肠及镜下活检确诊乳头部癌2例,降段癌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15例,螺旋CT确诊3例;B超确诊1例,剖腹探查确诊18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 前诊断较困难。胃镜及十二指肠镜诊断阳性率高,对空肠和回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诊断首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必要时可结合螺旋CT、B超检查。对于高度疑诊患者可适当放宽剖腹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20.
化疗对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化疗对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30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消化系肿瘤患者 ,分别在化疗前后检测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 IL- 2 R)含量 ,并设正常健康组为对照。结果 :化疗前与正常健康组相比 ,肿瘤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 ,CD 4 比例下降 ,CD 8比例升高 ,CD 4 / CD 8比值下降 ,s IL- 2 R含量升高 ;与化疗前比较 ,化疗后肿瘤患者 CD 4 比例、CD 4 / CD 8比值进一步下降 ,CD 8比例、s IL - 2 R含量进一步升高。结论 :化疗可加重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 ,化疗后应辅以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