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细胞学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建军  陈冰  梁风泉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3):186-186,i01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且90%以上伴有乳头溢液。对未触及明显肿块者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是唯一的术前病理检查方法,可及肿块者则采取溢液涂片和穿刺结合检查。现将我院23例细胞学涂片与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与钼靶'X线相结合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针吸细胞学特点.方法:采用钼靶X线下定位穿刺吸取细胞学及单纯应用针吸细胞学2种方法,并将两者对照分析.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6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58例,误诊11例;其中23例应用钼靶X线定位穿刺,46例未行钼靶X线检查,细胞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3%、5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细针穿刺细胞学中普通型导管增生及不典型性导管增生均显示了不同的细胞学特点;(2)钼靶X线下的定位穿刺可获取足量的细胞成分,细胞学诊断正确率较高;若结合钼靶X线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此类乳腺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6 6岁。左乳房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 15年。查体 :左乳房近乳头处触及 8cm× 6cm大小肿物 ,边界清 ,质地较软 ,活动不明显 ,表面皮肤正常 ,乳头无内陷。临床诊断 :乳腺肿块性质待查。术中见肿块形状不规则 ,质较软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理检查 巨检 :带有皮肤及乳头的肿物 ,梭形皮肤7cm× 3cm ,距乳头下方约 1 5cm处见一囊实性肿物 ,直径6cm ;肿物切面部分为囊性 ,部分为实性 ,囊性区充满咖啡色液体 ,实性区为灰白色 ,表面细颗粒状。镜检 :肿物囊壁为极度扩张的导管 ,导管壁完整 ,未见明显浸润。肿瘤组织结构主要为…  相似文献   

4.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主要介绍10种乳腺特殊类型导管原位癌的形态学特点,包括:乳头型、大汗腺型、神经内分泌型、印戒细胞型、囊性高分泌型、透明细胞型、梭形细胞型、黏液型、附壁型和分泌型。重点讨论了导管原位癌低、高级别间的鉴别。以及导管原位癌和普通型上皮增生、非典型导管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并且提出了环死、肌上皮细胞、次级腺腔、大汗腺化生增生、细胞内黏液、泡沫状组织细胞、梭形细胞、钙化及核分裂象等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54例,对照溢液细胞学涂片与组织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临床表现有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54例,术前进行细胞涂片,然后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细胞学涂片及导管造影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术前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者39例,误诊15例,其中8例误诊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2例误诊为乳腺癌,5例误诊为导管炎症,诊断符合率为72.2%;导管造影术前正确诊断50例,3例诊断为导管炎症并增生,1例技术原因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2.6%。结论:对于无明显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及导管造影对诊断导管内病变是可信赖的方法。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6 0岁。右侧乳房乳头间歇性少量血性溢液 15天。查体 :右侧乳房未见乳头偏向收缩或内陷 ,挤压乳晕区 ,可见乳头单孔微量淡粉色液滴 ,乳晕区未扪及包块。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应用ESAOTEBIOMEDICAAU4彩色超声诊断仪 ,10MHz线阵探头 ,在右乳距乳头 6 .0mm处 ,主输乳管内 ,可见一纵径 2 .6 2mm ,横径 3.2 5mm ,中等回声结节。结节形态欠规整 ,略呈椭圆形 ,表面不平滑 ,界限清楚。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能量图均未显示彩色血流。结节有蒂与主输乳管管壁相连 ,蒂稍粗 ,宽径 1.2 0mm(如图 )。用力挤压乳晕区 ,结节体积略缩…  相似文献   

7.
根据Koemer等关于“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的综述,讨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诊断问题;特别强调定向干细胞、细胞增生、细胞黏着性、异型性及细胞极向化等概念性问题;重点描述普遍性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的形态学特点,旨在强调仔细观察HE切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统一诊断标准对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诊断重复性的影响,寻求提高病理诊断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参照Page标准收集43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每例选取一张切片并随机排序.10位病理医师两两配对后随机进入试验组(统一诊断标准组)和对照组,各自独立读片后从轻度普通型增生、中-重度普通型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浸润这6种诊断中选取一种,并采用STATA统计软件对两组病理医师间的诊断重复性进行Kappa分析.同时以两位乳腺专科病理医师按照Page标准确认的诊断作为参照,对两组病理医师诊断的准确性和过度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一使用Page标准的试验组的诊断重复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6种、3种和2种诊断时的总K值分别为0.289 3,0.337 1,0.492 8和0.100 3,0.150 3,0.340 5),说明统一诊断标准有利于提高诊断重复性.同时,诊断类别简化也提高了诊断的可重复性.试验组医师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诊断.结论统一诊断标准是提高病理诊断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对诊断标准的掌握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10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将乳腺导管内癌按声像图特点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两大类,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肿块型89例,其中水平位生长81例、边界清晰72例、细点状钙化66例.非肿块型21例,细点状钙化17例(单纯细点状钙化4例;细点状钙化伴导管扩张8例;细点状钙化伴导管扩张、导管内见实质样低回声5例);无钙化4例(单纯导管扩张2例;导管扩张、导管内见实质样低回声2例).结论 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占35%);(2)混合回声型(占20%);(3)实性团块型(占45%).结论 超声检查在此病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导管扩张型的检查有其局限性,可结合其它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术前行乳腺彩超检查,临床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45例女性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特点和术后病理资料。肿块型病变参照BI-RADS分类标准,分析结节大小、形态、方位、边缘、后方回声、内部回声类型、内部钙化及血流。结果:乳腺导管占位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实性结节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混合结节型;结节的方位、边缘、内部血流、后方回声分布在良性病灶、不典型病灶及恶性病灶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的形态、回声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直观显示乳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方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血供状态,可以作为其常规而重要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龙泉伊  李宏江 《华西医学》2011,(7):1000-1002
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in situ,DCIS)为Gillis在1960年首先描述,近年随着对DCIS认识逐步深入和影像学筛选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明显增加,国外报道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20%,我国达到7.8%~18.8%.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DCIS(包括DCIS2MI)归入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乳腺癌当中,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收集5年来187例女性乳腺结节病人通过细胞穿刺(FNAC)、冰冻和病理学诊断对比研究。认为FNAC确诊为良恶性病变患,再做冰冻活检意义不大。但对于FNAC可疑恶性的病例仍需术中活检。  相似文献   

1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收集了经超声诊断,临床证实2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资料,旨在探讨其声像图改变及超声在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观察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对其中5例导管内乳头状癌着重阐述,并加以鉴别。结果: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声像图大体分四型:导管扩张型、导管囊状扩张型、导管无扩张型及多发肿瘤型。导管内乳头状癌具有形态边缘不规则、回声不均质伴钙化、宽基底邻近管壁有增厚及血供丰富等特点。结论: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较大,且对鉴别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腺导管内癌的高频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早期乳腺癌,早期发现可完全治愈。高频超声对DCI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45例DCIS的病例资料进行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DCIS的高频超声表现,以提高DCIS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导管内小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乳腺导管内小乳头状瘤过去主要依靠X线乳导管碘油造影检查确诊。目前 ,国内已有乳腺导管镜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报道 ,因设备昂贵 ,尚未普及。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间 ,我们借鉴X线诊断的成功经验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技术诊断乳腺导管内小乳头状瘤 3 3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 3 3例均为女性乳头溢液患者 ,年龄 2 6~ 49岁 ,平均3 6.8岁。主要临床表现是患侧乳头溢液 ,病史 5d~ 10个月 ,溢液颜色为淡黄色和红色。超声检查使用ATLHDI 3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5~ 1…  相似文献   

19.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乳状状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导管扩张伴有实性突起的17例,表现为囊实性包块的3例,表现为低回声实质暗区的2例。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20例,占91%。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特征及高频彩超对其的诊断价值意义。方法:分析研究入院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基本资料,将其中的48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设置为研究组,另选择4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受检者均实施高频彩超检查,对比检测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3例、14例、18例、13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21例、14例、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1,P=0.309);经检测,研究组患者PSV、RI等病灶内血流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将高频彩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发现,高频彩超诊断准确度为84.38%,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5.42%;对研究组患者再次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常规超声检测,显示在肿瘤大小检测方面,高频超声检测准确率为62.5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22.92%(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出有重要意义,图像清晰,准确度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图像参考,进而提升治疗针对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