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宫颈癌是妇科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自身免疫情况、病毒感染、和阴道局部微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原因~([2-3])。目前阴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性尚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11omavirus,HPV) 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病变.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HPV早发现、早预防是阻断癌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宫颈发生癌变的首要因素,HR-HPV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CC)的主要病因。目前尚没有疗效肯定的抗HR-HPV感染的药物。故对近3年来中医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文献加以归纳总结,以探索中医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疗效好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治疗宫颈HR-HPV感染,阻断感染持续状态,逆转CIN病理改变,并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的生殖道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诱因。高致病性HPV16亚型感染可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但多为自限性感染,仅部分患者发生宫颈癌变,故仍需对HPV携带者的癌变风险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判断。HPV DNA甲基化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 DNA甲基化与病毒载量、复制转录以及病毒致瘤性具有相关性。准确鉴定HPV相关的甲基化模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将有助于改善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的筛查、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世界上第四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 HR-HPV)的持续侵袭是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HR-HPV感染会导致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缺陷,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导致的免疫逃逸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局部宫颈癌术后联合放化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高危型HPV(尤其是16、18型)感染的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大于低危型HPV感染。目前普遍认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再加上宫颈微环境改变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致癌因素(如多产、性紊乱、吸烟等)的协同作用,抑制细胞凋亡,逃逸正常的免疫监视而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失控,使细胞永生化,促使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为其癌前病变,目前研究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影响因素,但除了HPV持续感染外,阴道菌群失衡、PH值变化、清洁度等因素在宫颈病变过程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改变引起的疾病发展机制和结局,寻找临床预警指标,为宫颈癌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0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病变.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HPV早发现、早预防是阻断癌变的关键.建立简便、特异、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缺乏针对HPV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应非常重视HPV感染.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目前研究热点.现就近年来对HPV病毒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对宫颈癌诊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HR-HPV感染除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外,与阴道局部微生态环境密不可分[1]。探讨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临床预警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HPV感染及宫颈病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宫颈癌是一种在女性群体中高发病率的三大肿瘤之一,虽然其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和改进,但目前仍然不能明显改善其预后~([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能够持续感染宫颈,引发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SCC),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以及发展,因此HR-HPV感染与宫颈癌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宫颈上皮发生破损时,HPV能够通过寄生的方式对宫颈进行持续的感染~([2])。宫颈感染5~10年时,宫颈上皮则会形成不典型的增生,发展为不同阶段的癌前病变,进而导致癌变~([3])。在这段时间,采取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女性下生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公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导致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对于防治宫颈癌前病变及预防宫颈癌,探究HR-HPV持续感染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HR-HPV的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如阴道微生物、阴道局部免疫系统等具有相关性。文章探讨阴道微生态环境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旨在寻找防治HR-HPV持续感染的新思路,为进一步探索宫颈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曾洪敏 《重庆医学》2021,50(11):1922-1926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入侵后可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细胞免疫反应在抗病毒、抗肿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大部分HPV侵袭宿主后可被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自发清除,但少部分残存的病毒DNA可与宿主基因整合进一步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甚至癌变,这一过程与病毒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密切相关.该文就HPV感染机体宫颈的免疫反应及免疫逃逸机制进行综述,研究HPV感染宫颈后机体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反应及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将为临床研发针对HPV感染的免疫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认为宫颈持续的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由多种致病因素所致,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是宫颈癌变的高危患者,对其治疗和干预以预防宫颈癌变的发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文章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宫颈癌的发病率不但无下降趋势,而且发病年纪日趋年轻化,所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不可忽略,早期的筛查和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干预可以使宫颈癌的发生率降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主要的致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HPV)的持续感染。对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微环境的改变与其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阴道微环境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全球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癌变前潜能,被视为癌前病变,而宫颈HPV持续感染是其首要致病原因。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改变影响HPV的感染、转归、清除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与宫颈HPV感染及阴道微生态间的关性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常见性病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变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见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的表达,衣原体(CT)检测采用快速鉴定和解脲支原体(UU)采用培养法。结果HPV16,18、HSV-II、CT、UU在子宫颈癌及CIN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CIN的高危因素;HPV16,18、HSV-II、CT、UU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合并感染可促进宫颈病变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在不同宫颈局部微环境的表达差异,探讨它们预测宫颈癌变进程的可能性和意义。 方法 将339例HR-HPV持续感染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两大组,采用PCR荧光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DNA,应用流式细胞仪CD4+CD25+Foxp3+设门和CD45/SSC设门方法分别对宫颈刷检物中的CD4+CD25+Treg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相对计数,对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学分析,筛选宫颈癌预测指标,评估其价值。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HR-HPV DNA(X1)、CD4+CD25+Foxp3+Treg(X2)、CD3+(X3)、CD4+(X4)、CD8+(X5)在CIN和宫颈癌组均存在差异(均P<0.05),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变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HPV DNA、CD3+被回归方程剔除,提示CD4+CD25+Foxp3+Treg、CD4+、CD8+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由此建立回归方程Logit(P)=-16.201 +0.800 X2+0.687X4-0.665X5,依回归系数,预测宫颈癌变的密切程度依次为CD4+CD25+Foxp3+Treg>CD4+>CD8+。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检验Nagelkerke R2= 0.858,对CIN的预判率为94.4%,宫颈癌的预判率为96.0%,总的正判率为95.0%,提示拟合效果好,预测准确度高。 结论 基于预测宫颈癌变的回归模型,HR-HPV DNA不是预测宫颈癌变的良好指标,可能与HPV的感染状态有更密切的关联,从CIN到宫颈癌,持续感染HR-HPV的宫颈局部微环境免疫细胞表达量不同,在宫颈癌变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局部免疫失衡造成的宫颈免疫抑制微环境是宫颈癌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进行HR-HPV测定证实的767例下生殖道HPV感染及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31岁~40岁为发病高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密切,HPV高危型以16,18型为最常见类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HPV低危型以6,11型为最常见类型,一般只引起一些良性病变。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已证实15种高危型HPV具有很强的致癌能力,致癌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然而,宫颈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是个较为漫长、渐进的病变过程。循证医学的研究已证明,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微环境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患者72例(LSIL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45例(HSIL组)和正常宫颈者104例(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微环境和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均为L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性生活年龄、HPV感染、阴道pH、BV、滴虫性阴道炎、VVC、IL-2、IL-4、IFN-γ均为H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阴道微环境和HPV感染均可能增加CIN发生,两者均为影响CIN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