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关系。方法:选择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从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开展颈动脉彩超检查,将受试者按照是否存在斑块分作颈动脉病变组(IMT值≥1.3 mm)36例及颈动脉正常组64例。比较两组颈动脉形态学指标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老年高血压患者IMT、阻力指数(RI)与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此外,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RI分别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颈动脉病变组各项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IMT、RI与各项血压变异性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最大剪切率(SR)分别为(263.21±24.20)、(230.48±20.34)s-1,均低于颈动脉正常组的(321.38±40.25)、(311.78±28.47)s-1,且颈动脉病变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LDL>3.12mmol/L)和LDl正常(LDL≤3.12mmol/L)两组.采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24小时血压及血压变异性(BPV)为监测指标.③结果 两组患者24小时血压及BPV均有差异(P<0.05).④结论 24小时平均血压及变异性与低密度脂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3.
袁旭东  庞晓 《吉林医学》2014,(10):2049-20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DL降低组和HDL正常组。采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24 h血压及BPV为监测指标。结果:HDL降低组24 h血压及BPV均显著高于HDL正常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与24 h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6.
包艳春 《医学综述》2014,(14):2614-26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为高血压组,体检正常者140例为血压正常组。分别于7: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7:00(夜间)每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血压变异性、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LVPWT、IVST、LVIDd和LVMI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131.8±14.8)mm Hg vs(124.2±15.8)mm Hg、(80.6±9.2)mm Hg vs(75.3±9.6)mm Hg、(12.3±3.1)mm Hg vs(10.2±3.2)mm Hg、(8.9±2.5)mm Hg vs(7.8±2.5)mm Hg、(10.7±3.2)mm vs(9.6±2.9)mm、(11.9±1.9)mm vs(9.2±1.9)mm、(53.1±7.4)mm vs(49.5±8.2)mm、(45.2±5.2)g/m2vs(42.1±6.4)g/m2(P<0.05)]。结论相比于正常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更为显著,其心室重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关系。 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记录患者 2 4h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并设年龄相似的健康者作对照组。高血压患者 10 6例 ,分 3级 (1级 38例 ,2级 43例 ,3级 2 5例 ) ;对照组 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昼夜规律分析 ,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行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 )分析。 结果  1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全部正常 ,2级 6例正常、37例消失 ,3级全部消失 ;3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比 2级小 (P<0 .0 5 ) ;血压昼夜规律异常者 HRV降低 ,3级高血压患者 HRV显著低于 2级 (P<0 .0 1)。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与靶器官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正常人血压变异呈所谓的“杓型(dipper)”,而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呈“非杓型(non-dipper)”.引起血压变异的原因复杂,目前主要认为遗传基因、自主神经、环境、行为因素等都影响血压变异.血压变异引起的“晨峰血压”现象以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吸引了人们注意,对降压治疗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根据MRI的结果分为LA组75例及非LA组27例,并对LA组按照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LA组23例,中度LA组27例和重度LA组25例。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病人24 h血压变化,比较2组病人血脂指标、高血压病程、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BPV)。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清 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病人 24 h SBP 和 DBP、日间SBP 和 DBP、夜间 SBP 和 DBP 均高于非LA组 (P<0.05~P<0.01)。LA组病人24 h SBPV和DBPV、日间SBPV和DBPV、夜间SBPV和DBPV均明显高于非LA组(P<0.01)。不同程度LA组间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LA组高于轻度LA组(P<0.05~P<0.01),且重度LA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高于中度LA组(P<0.05),中度L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轻度LA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L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叶宙  叶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482-483,487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LDL>3.12 mmol/1)和LDI正常(LDL≤3.12 mmol/1)两组.采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24 h血压及血压变异性(BPV)为监测指标.结果:两组的24小时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7例,根据CAV1分为2组,CAVI正常组57例,CAVI升高组90例,比较并分析2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参数。结果:CAVI升高组较CAVI正常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升高可能是高CAV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选取行高血压治疗的314例患者,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79例(观察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135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昼、夜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n SSD),白昼、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n DSD),从而找出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特点。结果:H型高血压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标准压,白昼、夜晚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夜晚舒张压标准差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进行分析,探讨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0例诊断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对入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PB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并分析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冠状动脉S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r=0.075)、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r=0.090)、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r=0.628)、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r=0.708)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血压变异性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均与SSS值之间呈正相关(回归系数B分别为0.028,0.033,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非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86例及健康者42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心脏彩超测定.结果 两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左心室肥厚组(A2)不同时段平均血压及其标准差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A1)及对照组(B).A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两高血压组与B组比较,心率变异指数降低;A2组减低程度明显高于A1组及B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合并有左心室肥厚者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谢建洪 《浙江医学》2001,23(7):401-403
目的 了解血压变压器(BPV)和昼夜节律(CR)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 对92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M)分析及对脑、心、肾等脏器检查,另对36名健康者进行ABPM监测,以作对照。结果 EH患者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大(P<0.01)。CR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H并TOD时上述变化更明显。EH合并不同的TOD时BPV增大并不一致, 昼夜节律减少却相似。结论 BPV和CR是高血压TOD的预测因素;BPV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和高血压肾病关系更密切,BPV增大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病变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方法对89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及39例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两组病例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脉压占收缩压比率)相仿,2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内皮素含量高血压脑梗死组大于高血压组(P值分别为0.01,0.05和0.01),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所有舒张压变异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内皮素参与EH发生、发展,并加重脑血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