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以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2周的营养指标: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肝肾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没有差异(P>0.05).营养支持2周后,患者血清中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并且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和总胆红素含量没有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总胆红素则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各项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危重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54)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54),两组患者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后2周比较Hb、PA、TF、TP、ALB等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营养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TP、ALB及PA均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危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危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每组30例。肠内组患者在颅脑损伤后24小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肠内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肠外组患者(P0.05)。肠内组患者除了肝肾功能损害及反流之外,其腹泻、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高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肠外组患者(P0.05)。肠内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肠外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GCS评分,并显著降低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TEN)结合在危重症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12月843例危重症患者通过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结合进行支持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2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因病情危重死亡,5例失去随访。与完全肠内营养比较,并发症少、医疗费用降低。结论:通过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效果良好,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医疗成本,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的160例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0例,B组53例,C组57例。A组忠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B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操作,C组行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操作。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于A、B二组患者(P〉0.05)。此外,A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0%,B组为30.2%,C组为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是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案之一,该营养支持方法在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较高疗效,并且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安全性与单纯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丽萍 《吉林医学》2011,(24):5166-5166
目的:探究由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行全胃切除术的4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分成早期肠内、肠外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联合应用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这4个方面比较中,所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要比单独应用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要好的多(P<0.05)。结论: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状况和预后,是手术治疗的良好支持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IC 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90例IC U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肠内营养组(Ⅰ组)45例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Ⅱ组)45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7d、14d后进行效果评估,分别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指数,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组、Ⅱ组治疗7d、14d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 P<0.05),治疗7d、14d后Ⅱ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明显高于Ⅰ组(均 P<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在IC 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肠内营养,能够快速有效增强患者体质,利于病情康复,弥补单纯肠内营养所致的能量摄入不足的缺点,可为IC U危重患者护理时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开展本次关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期间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营养支持干预的消化道肿瘤患者22例作为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2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方法,常规组仅采用肠外营养。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干预后为10d时)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营养指标数据差异较大,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显著,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营养支持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放射性肠炎治疗中。文中观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患者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精确科学的治疗依据。方法入选2011年2-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放射性肠炎患者17例,均在前期肠外营养治疗的基础上逐步过渡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患者入院时、营养支持后第1周末和第3周末的人体测量指标。结果营养支持前后,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提高(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是放射性肠炎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80例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5例,B组58例,C组67例。A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B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操作,C组行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操作。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1"3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A、B二组(P〈0.05),而A、B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此外,三组患者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单纯的肠内或场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阶段性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阶段性肠内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14/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严重脑卒中所致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症医学科的脑卒中患者80例,GCS评分在5-8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以及是否手术治疗等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支持1周、2周、3周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糖水平,统计肝功能损害、感染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24-48小时开始营养支持治疗,与肠内营养相比,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在效果上无显著差异(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发生率较单用肠内营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P0.05、感染发生率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单用肠内营养与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相比,营养效果无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比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更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70例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另外一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在经过两个星期的观察与检测之后,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肠内营养支持还是肠外营养支持都可以对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有效的维持,但是肠外营养在代谢指标、营养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明显比肠内营养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在早期给患者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是非常有利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改善的,本研究两组患者都取得满意疗效.但肠内营养支持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并且简易方便安全,而又十分廉价,是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兰  张霞 《西部医学》2017,29(11):1555-1559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与B组(39例),A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统计治疗后营养不足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营养状况(BMI、AC、ALB、TSF、AMC、Hb),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B组营养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予以营养支持前,组间对比BMI、AC、ALB等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B组营养状况较A组理想(P0.05)。结论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经过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干预后,其效果较单纯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理想,但是营养状况仍然会存在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昏迷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40例重型颅脑创伤伴有不同程度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与同期未做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在治疗第7天及14天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及血糖在治疗第7天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在治疗第7天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采用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晶 《吉林医学》2013,34(6):1071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肠外营养和注射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优势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危重症患者治疗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联合组患者运用肠外营养同时配合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则是运用标准肠外营养配合治疗,比较两组进治疗后的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白蛋白(PAB)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之前,但是联合组差异更加明显;另外,白细胞计数(WBC)以及APACHE-Ⅱ的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是联合组下降更显著。结论:通过治疗结果对比可见联合组比对照组治疗重症患者更加安全、有效,显著地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自身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