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通窍活血汤联合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选出的69例患者纳入临床观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比较其日常生活能力,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分(MAS)比较其患肢肌张力状况,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其运动功能情况,且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疗效,记录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中药组的73.9%及对照组的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MBI、MA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观察组M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夹脊穴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情况,提高患者肢体行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患侧肩髃、臂臑、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等穴治疗,28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肢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2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P0.05),且治疗组对上肢肌张力(痉挛程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上肢Fugl-Meyer评分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上肢肌张力和改善患侧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治疗组在通督调神针法的基础上予以经筋结点放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ion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价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显著降低(P<0.05),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且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浅刺法合灸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筛选共107例病人纳入观察。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浅刺针法合灸法;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针法。两组治疗后均行康复训练。每周连续治疗5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共20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予改良Ashworth(MAS)分级量表评分比较患肢肌张力,Fugl-Meyer(FMA)评测量表比较其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上下肢MAS及FMA评分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上肢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下肢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FMA评分治疗组上下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浅刺法合灸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痉挛,并提高其运动功能,尤其对上肢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论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基本药物治疗及床旁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应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推拿手法。两组共治疗4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基于Bobath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痉挛程度,其疗效并不优于基于常规Bobath技术的运动疗法,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神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调神火针治疗,45例)与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45例),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痉挛情况[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MAS评分为(1.79±0.55)分,对照组MAS评分为(2.07±0.58)分,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为(41.28±4.09)分,对照组上肢FMA评分为(36.22±3.81)分,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颅脑损伤运动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206例颅脑损伤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3)和对照组(n=103)。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Glasgow结局量表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5%,显著高于对照组83.50%(P0.05)。治疗组Glasgow结局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运动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治疗组实际完成治疗及观察的患者共35例,对照组共36例。治疗组予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2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CSI明显降低,FMA、ADL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肌筋膜触发点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及肢体痉挛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优于毫针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应用针刺治疗,研究组54例应用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rating scale,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和Hcy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总评分、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NSE、Hcy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分析,探究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头穴丛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干预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和积分肌电值(IEM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因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为30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股直肌IEMG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三头肌、股二头肌IEMG均增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3.
穆卫新  刘冰 《河北医学》2014,(5):826-828
目的:早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减少偏瘫肢体痉挛发生率。方法:将200例急性发病的发生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的72 h后,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口服中药及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康复训练,疗程为一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FMA评估法Fugl-Meyer Assessmen 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BIBaythel Index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均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组发生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能减少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对提高肢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麦粒灸配合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麦粒灸+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井穴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靳三针疗法),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Ashworth痉挛分级、改良BI评分和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配合靳三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程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靳三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阴阳经穴对刺与传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阴阳经穴对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改良型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两组评分。结果:观察组肢体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达93.3%,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经穴对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和对照组(单用通督调神针法),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以风府、大椎、百会、腰阳关、至阳为针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热敏灸,取穴范围为肩髃、天井、三阳络、外关、阴陵泉、悬钟附近的热敏点,灸至热敏现象消失。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定肢体痉挛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脑卒中后残疾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评定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程度。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MAS分级逐渐改善,MBI评分逐渐升高,改良Rankin、NIHSS和CSI评分逐渐降低;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MAS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患者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和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仅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经颅多普勒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穴丛刺。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TCD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ADL(BI)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病灶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头穴丛刺治疗,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吴梦婷  金永喜 《浙江医学》2019,41(17):1868-1871
目的探讨肉毒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用肉毒素注射治疗,疗程共6个月。治疗期间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价患者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价患者站立和步行能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综合肌痉挛强度和足下垂的度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GMFM评分、FMA评分、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AS评分、GMFM评分、FMA评分、步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肉毒素注射后无明显并发症,3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复发,重复注射后症状持续改善。治疗组显效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毒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能有效降低患肢肌张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步行速度,增加站立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探寻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予以早期康复治疗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者归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于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采用改良MAS对于偏瘫侧肢体痉挛程度、FMA对于运动功能,以及采用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的不同时间段MAS评分、治疗前FMA以及BI评分而言,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MA以及BI评分,较之对照组而言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较好的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