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病因及治疗。方法纳入3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止呕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病因针对性治疗。统计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包括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放化疗)、肝胆胰疾病(肝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炎)、精神因素(精神疾病、压力),比率依次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包括主要为胃肠道疾病,临床给予病因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对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116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病因针对性治疗,观察比较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9.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2%,两组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恶心呕吐的原因是患者的胆道系统、胃肠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经过病因针对性治疗能够极大的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缓解恶心呕吐临床症状,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护理对策、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6月3月收治的128例恶心、呕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比较,有效改善了所有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5.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消化内科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较满意,进一步促进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分析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对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44例,占29.33%,急性胃肠炎42例,占28%,胆系结石33例,占22%,同其他疾病类型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为反流性食管炎与急性胃肠炎,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专科护理方法。方法从消化内科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存在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总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原因,同时给予对照组一般性的护理,给予观察组一般性护理+消化内科护理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发生恶心症状的原因主要有食管炎、肠胃炎、急性胰腺炎等,发生呕吐症状的原因主要有幽门梗阻、胆结石、反流性食管炎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49例(98.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41例(8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患者中,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和呕吐情况,导致这种症状的病因较多,而通过对患者给予消化内科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不适症状显著改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急性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平均得分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平均得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优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其病因,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为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及精神因素,其百分比依次为60.50%、21.00%、16.00%、5.00%,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7.52%、83.33%、93.75%、60.00%。结论消化内科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多种,其中肠胃道疾病致病者占比最高,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我院消化科在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诊的60例伴有恶心及呕吐的患者,将其均分为参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施以患者消化内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3%,实验组较于参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治疗患者恶心及呕吐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无痛胃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胃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无痛胃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检查率、诊断前后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十二指肠、胃部及食道疾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诊疗中,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咽喉疼痛、流泪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升高的病例较多,观察组出现4例心率下降,6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无痛胃镜对消化内科疾病的检出率高,不良反应少,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病因。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8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81例患者中,36例(44.4%)出现恶心症状,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是主要致病原因;81例患者中,76例(93.8%)产生呕吐症状,其中以反流性食管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胃肠炎为主。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是多种消化内科疾病导致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对应治疗对策进行治疗,为患者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共计收治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其病因,然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结果在精确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消化内科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很多,其中肠胃道疾病致病者所占比例最高,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并有恶心呕吐症状的146例患者,对其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结果临床上有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消化不良等等。结论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复杂,本次研究中,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最严重,其他病症也占有很大比例,需要医护人员只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恶心呕吐症状较为常见,但是不同疾病临床表现中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方式都不同,加上患者主诉的主观性、实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检查误差等均为引起恶心呕吐的病因诊断造成困扰。本实验研究分析一部分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总结了病人的患病类型,分析导致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机制等。结果:58例有恶心呕吐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最多,21例,其次为胆系结石,16例,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可能性较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其次是胆系结石,此外还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十二指肠梗阻、胃癌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疾病采用无痛胃肠镜的诊治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消化内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无痛胃肠镜诊治方案,而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未麻醉肠胃镜诊断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诊治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长、不良症状、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痛胃肠镜诊治疗法应用到消化内科疾病当中,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使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能得到保证,是诊治该疾病的最佳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肠炎治疗中使用双歧杆菌的疗效。方法在我单位门诊部2015年全年度收诊的急性肠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等,各为46人,分别采用双歧杆菌和氟哌酸作为药剂进行治疗,根据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比较得到结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接受诊治前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进行评分加以比较,根据统计学原理,差异值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患者接受治疗后,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进行评分对比,两组评分都有下降,但研究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资料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且将两组进行差异性比较,其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观察结果比较,在急性肠炎的治疗中选择双歧杆菌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缓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海凤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72-173
目的对大量消化内科患者予以调查分析,发现其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且易受相关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诊、误诊。本文将针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展开探究,旨在为这一症状的临床治疗或缓解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某院且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分析对象,对其恶心呕吐的原因予以相应的统计、分析及判断。结果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常见的有如肝功能损害、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功能消化不良等。结论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对这一症状的治疗及缓解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原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疾病原因及构成比。结果:92例患者中,有41例出现恶心,其病因主要为反流性食管炎(34.1%)、急性胃肠炎(22.0%)、急性胰腺炎(14.6%)、功能性消化不良(12.2%)。92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呕吐,其病因主要为急性胃肠炎(31.7%)、反流性食管炎(23.2%)、胆结石(15.9%)、急性胰腺炎(12.2%)。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等疾病是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重点排查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耳穴埋籽预防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化疗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及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耳穴埋籽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恶心、呕吐预防效果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73.33%(3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对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症状预防疗效显著,可使化疗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方法:选取帕金森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口服美多巴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盐酸普拉克索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后,根据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用药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头晕、失眠、恶心呕吐、开关现象及精神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头晕、失眠、恶心呕吐、开关现象、精神症状为主;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7/56),对照组为25.00%(14/5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研究引起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并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总结,并对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30例为反流性食管炎,占30%,28例为急性胃肠炎,占28%,22例为胆系结石,占22%,和其他疾病类型2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急性胃肠炎,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