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林军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43-43,1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随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伤椎高度比、Cobb角度、腰痛VAS评分明显差于联合植骨、置钉组,P <0.05;联合植骨组和置钉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入路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或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疗效优越,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推荐有骨质疏松患者选择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讨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100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归入Ⅰ组及Ⅱ组(50例/组),Ⅰ组接受PKP手术治疗,Ⅱ组接受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2-18个月时间随访调查,对其手术近期处理情况及长期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Ⅰ、Ⅱ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Ⅱ组住院时间相比Ⅰ组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随访调查,发现两组患者的ADL评分、Cobb角、术后VAS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当,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伤椎高度丢失量相比,Ⅱ组为(1.0±0.4)mm,优于Ⅰ组的(1.9±0.5)mm,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运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或PKP术治疗均有肯定效果,但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并可尽量减少伤椎高度丢失量,可作为今后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推荐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采取后路切开术,进行复位,再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最后选择性实施椎管减压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3.5年,38例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以及治疗组(51例),于治疗组患者,先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9.053);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椎间盘退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椎间盘恢复,疗效优于单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62-64+68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Cobb角、伤椎椎体压缩率、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效果优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且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钉钉棒內固定手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其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任选52例,对照组中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26例,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钉钉棒內固定手术。另26例则进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钉钉棒內固定手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包括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周、6个月的VAS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例,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椎弓根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X线、CT辅助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置钉情况及术前、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75.31%(180/239)、95.32%(224/23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率及准确性,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垫枕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6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组,分别行垫枕治疗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有效率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治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方面,手术组治疗后较保守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椎弓根螺钉可使脊柱高度在垫枕复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畸形进一步纠正,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值高于术前,脊柱后凸成角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利于伤椎愈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垫枕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6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组.分别行垫枕治疗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有效率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治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方面,手术组治疗后较保守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椎弓根螺钉可使脊柱高度在垫枕复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畸形进一步纠正,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相当一部份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脊柱(Atlas fixator,AF)内固定系统跨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胸腰椎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择60例胸腰椎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观察组)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板后外侧植骨(对照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感染病例,伤口术后均达Ⅰ期愈合。Cobb角矫正度、椎体高度矫正损伤比较均无明显差(P0.05),观察组无Cobb角矫正损失,对照组为6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断钉、螺钉松动情况,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可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提供脊柱稳定性,较为安全和简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秀华 《大家健康》2014,(8):200-201
目的:探究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29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29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末次随访Cobb’s角及患椎楔变角较对照组小(P0.05),稳定效果更好,治疗更加有效。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手术疗效较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于本院就诊的72例发生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患者病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B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经肌间隙入路,B组经皮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伤椎恢复、术后并发症.结果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