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急性淋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淋系抗原,46.7%和11.1%的成人ALL细胞表达CD13和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髓系抗原,M3中只有1例表达CD34,HLA-DR均无表达;同时AML中有12例表达淋系抗原CD7,21例表达CD10;197例急性白血病中有11例(占5.6%)为杂舍型急性白血病(HAL),其中有6例B/M型.结论:CD45/SSC设门方法能排除骨髓中正常细胞的干扰,免疫表型的检测和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明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形态学分型困难的白血病24例免疫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慧  马东初  蔺迪  于卉影  时葆赋  陆岩 《医学争鸣》2006,27(13):1185-1187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4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急慢性白血病进行快速、有效地免疫分型,以指导临床化疗. 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 结果: ① 9例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 5例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的患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1例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且1例伴红系异常改变; 1例为未分化型白血病;1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B,T双表达;③ 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2例为髓系白血病;3例为红白血病(M6);④ 1例MDS伴骨髓纤维化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M6;⑤ 4例疑似粒-淋双表型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粒-淋双表型白血病. 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符合率为79.2%. 结论: 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白血病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辅助设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免疫表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几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25例FAB分型为ALL的儿童骨髓或外周血免疫表型。结果:25例ALL儿童中,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T型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双标记5例,在T-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7>CD3>CD5,在B-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19>CD10>CD22>CD20,在T-ALL、B-ALL及双标记中还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14、CD15、CD33),且髓系标记抗原在T-ALL与B-ALL中出现的频率相同。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可准确将幼稚细胞从正常细胞群中分离出来并专门对异常细胞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B型和T型白血病及双标记,并能反映髓系抗原阳性的ALL(M y+ALL),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1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急慢性白血病进行快速、有效地免疫分型,协助临床诊断,以指导临床化疗。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三色(FITC、PE、Per-CP)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结果:①2例临床形态学拟诊断毛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表达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得以确诊;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诊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4例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L3)的患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③3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3例为髓系白血病。结论: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白血病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衡春  曹维克  李元媛  刘小宁  李赞 《海南医学》2016,(18):2971-2973
目的:探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48 h培养法R显带检测染色体核型;RT-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P210型与BCR/ABL融合基因P190型;骨髓活检与骨髓形态学分析骨髓异常情况。结果4例AMKL均表现CD41与CD42的高表达,其中两例伴CD13和CD33的高表达;1例核型异常47,XY,+1[6]/46,XY[14];BCR/ABL融合基因P210型与P190型均阴性;骨髓活检与骨髓形态学分析4例均见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增生。结论依靠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及细胞遗传学可以确定AMKL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及急变期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特征.方法 对7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学一系列相关抗原.结果 73例CML-BP患者的FAB分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AML) 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8例.流式细胞术行免疫表型分析,21例CML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CML-ALL)患者中,其免疫表型B-ALL 19例,T-ALL 2例;且12例含髓系标志.8例CML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转变(CML-HAL)患者中,免疫表型为B+My 6例;T+My 2例.44例CML-AML患者中,15例含T细胞标志,2例含B细胞标志,其他未见跨系表达.73例CML-BP患者中有29例在CML加速期行流式检查,其中16例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3例急变为非AML(ALL 9例,HAL 4例).非AML中2例加速期查见髓系原始细胞和前体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余9例为髓系原始细胞或伴淋巴细胞标志.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CML-BP的方向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分型和FAB分型的关系。方法:对93例初治AML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免疫分型检查,免疫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并对2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3例AML中M1亚型1例,M2亚型68例,M3亚型13例,M4亚型3例,M5亚型4例,未分类4例;单表型74例,伴淋系抗原表达12例,双表型5例,未表型2例;细胞形态学确诊AML72例,诊断准确率为77.4%;免疫分型确诊AML91例,FAB分型结合免疫分型使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7.8%。结论:免疫分型在鉴别AML各亚型和杂合性白血病(HAL)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分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入本院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患者骨髓标本80例,均经骨髓形态学及细胞学确诊。采用两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将选定组合抗体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骨髓样本。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将样本分为三组,表达异常免疫表型组合细胞群36例(A组),不能检测到存在异常免疫表型组合细胞群36例(B组),可以检测到原始细胞但是检测不到异常免疫表型的细胞群8例(C组)。对A、B组骨髓样本进行形态学检测,并进行比较。A组MRD检测结果在0.009%到0.270%之间。B组MRD呈阴性,C组共8例可观察到一定数量的原始细胞群,且未发现表达异常的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RD A组和B组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复查,有8例患者白血病复发,A组6例(复发率16.67%),B组2例(复发率5.56%),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监测的患者比通过传统形态学监测的患者提前2个月预测到复发。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可提前预测患者复发,实验灵敏度高,方法简便,耗时短,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在非M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M3-AM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7例非M3-AML患者白血病相关表型特征的表达,同时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病史或多系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及老年等预后相关因素及临床完全缓解率进行比较.结果 CD33+CD7+ 和(或)...  相似文献   

10.
杨涛  熊峰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155-156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即MIC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套式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等方法.结果 以FAB分型为基础的形态学诊断L1型ALL占25.0%,L2型ALL占71.88%,L3型ALL占3.12%;免疫表型检测出B-ALL 25例(78.13%),T-ALL 3例(9.38%),还有4例患者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占12.49%;染色体异常患者中,以t (9;22)(q34;q11)频率最高(87.50%).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有9例(28.13%)阳性.结论 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融合基因表达可以对ALL进行准确的分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45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 145例AML患者中MPO、CD13、HLA-DR、CD33、CD34表达率分别为93.1%、90.3%、77.2%、71.7%、70.3%。CD14仅表达于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L伴淋系抗原表达者以CD7(34.5%)最为多见,其中以预后较差的M5型表达率为最高,其次为CD19(10.3%),且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中表达率最高。CD2仅表达于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共发现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同时有淋系和髓系抗原表达。结论: MPO、CD13、CD33为髓系最敏感的抗原,CD7、CD19、CD2淋系抗原在AML诊断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指导意义,FCM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准确分型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转归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形态学研究。[方法]78例MDS患者做一般资料分析,对22例转归AL患者的MDS阶段及MDS转归白血病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MDS患者中22例转归为急性白血病,占28.2%,其中20例转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例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转归时间随MDS分型不同而长短不一,且转归白血病时间长短与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数目有相关性,血液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减少,粒、红、巨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伴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12例接受染色体检测患者中4例有异常核型的改变。[结论]对转归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与形态学研究有助于对MDS的诊断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MIC:分型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ALL。患者按常规骨髓涂片及细胞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13例的细胞遗传学。结果:FAB分型ALL-LI型3例,L2型35例,L3型2例。细胞免疫表型符合T细胞系ALL13例(伴髓系表达2例),B细胞系ALL21例(伴髓系表达4例),T/B细胞系共同表达ALL5例(伴髓系表达1例),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1例。13例中有8例核型异常。结论:ALL患者形态学检查结合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白血病细胞克隆的来源,有利于估计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免疫分型在一些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369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 369例AL中有2例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0,1例诊断为AML-M7,0例诊断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5例诊断为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2例诊断为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结论 AML-MO、AML-M7、HAL、AUL和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等特殊类型AL的诊断依赖于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徐坚强  马巧红  王峰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08-208,225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的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CD45 -侧向散射光 (SS)设门的方法 ,检测 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 5例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结果 MDS患者原始细胞群所占比例为 (11 2± 7 3 ) %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AML组。该群细胞的髓系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 ,MDS及AML组均存在较高的阳性表达 ;71 4%的MDS患者低SS表达的粒细胞群明显增加 ;2 8 6%的MDS患者髓系细胞群的部分细胞表达淋系抗原CD7。结论 MDS患者骨髓细胞存在复杂异常的分化抗原表达 ,通过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D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6例初诊或化疗未缓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分析。方法:采集白血病患者EDTA-K2抗凝外周或骨髓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T系、B系、红系、巨系分化抗原及非特异性抗原。结果:ALL患者均表达淋巴系抗原,但有部分病例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或CD33)。3例髓系淋系双表型杂合性白血病同时表达2个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1例T系、B系双克隆杂合性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两种以上T系和B系抗原。结论: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可弥补形态学的不足,提高分型正确性,结合细胞形态学检验能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定及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流分析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MR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自诱导缓解后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初次免疫分型结果行MRD测定,MRD≥0.1%为MRD阳性标准。结果 M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MR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至疾病复发的时间为1~12个月,多数病例在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4个月左右出现细胞形态学复发。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MRD能够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设门方法的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膜表面及胞浆内分化抗原。结果15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可分为4类:未分化型占0.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9-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5%,急性混合型白血病5.1%。108例儿童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90.7%,T淋巴细胞白血病占9.3%,CD10、CD19、CD20在B—ALL中表达较高,阳性率分别为83.5%、98.9%、21.6%。CD13、CD33、CD117、胞浆内MPO在AML各亚型中有较高的表达率,阳性率分别为94.8%、94.8%、67.6%、86.5%,AML—M3患者CD34及HLADR呈低表达,均明显低于其他髓系白血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分型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骨髓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8例免疫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探讨不同表型ALL缓解率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8例形态学分型为ALL的患儿幼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进行分析,并与细胞组织化学(FAB分型)进行比较.对所有ALL患儿进行化疗,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结果:128例患儿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1.25%,有16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28例ALL患儿中104例表达淋系抗原,纯B系抗原表达52例,纯T系抗原表达22例.淋系中可合并髓系抗原表达,30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主要表达CD33、CD13,4例ALL-L2为纯髓系表达,8例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淋系表达,8例为未分化型,4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2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其中在B-ALL中CD19敏感性最高,在T-ALL中CD7敏感性最高,HLA-DR、CD34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伴髓系表达的ALL完全缓解率低于无髓系表达者(X2=17.26,P=0.028).结论:免疫分型能助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是对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重要补充.儿童ALL采用形态学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获得T、B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分化阶段和异常抗原表达等参数,有助于临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在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分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PAAP法检测14例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14例患者均有某个系列特异性(或相关性)标志表达,免疫学分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刀性未分化白血病1例。结论:单克隆抗体有助于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