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浅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封管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重要环节,如果在封管时方法不当,会很容易造成堵管,导致留置时间缩短,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实验,发现堵管率明显降低,现将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留置针置管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进行流程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冲管无效、封管无效、夹管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4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针堵管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前瞻性地对留置针维护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风险,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7年3月18号我院收治的1例患儿,对其浅静脉留置针压疮率原因进行分析,为医院降低降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压疮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手部浅静脉密闭性留置针堵管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9月25日至2021年3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住院部的126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干部保健所老年病房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取63名患者。对实验组63名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3名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人使用留置针时管路堵塞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进而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既可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完成,减少化学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规定为3~5d,但在翩置过程中套管容易出现堵塞,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套管针堵塞的主要原因1.1血管因素外周远端血管相对较细,血液吲流缓慢。受肢体及重力作用,血液易倒流至套管内,再加上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及管尖部聚集。随留管时间延长,血栓形成,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组织胺,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进入组织间,  相似文献   

7.
高秀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81-438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现象与封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54例老年患者根据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间间隔,分为3组,A组:〈8h封管1次,B组:〉8h且〈12h封管1次,c组:〉12且〈24h封管1次。观察5d内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A、B、C3组堵管发生率分别为5.8%,8.3%和27.4%。A、B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封管间隔时间〈12h,可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但在临床使用中,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阻碍了其广泛应用,给病人造成了痛苦.通过原因分析,我们找到了三项造成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加以改进.患者缺乏自我护理知识、固定方法的改进、封管方法的改进,实施一年后使得留置针的并发症明显下降,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随机从我院普通外科今年四月至九月已经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病患中,选择70个病例开展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到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应对措施。结果在这70个病例患者中,有静脉留置针堵管现象的患者有15例,可得发生堵管现象的概率是21.43%,根据堵管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封管液剂量使用不当3例(4.29%),医护人员操作不恰当2例(2.86%),未进行彻底的冲洗3例(4.29%),留置针管的时间太久2例(2.86%),病患的凝血功能异常1例(1.43%),病患在接受治疗以后活动得太用力4例(5.71%)。结论患者在接受静脉留置针的实际治疗过程中,产生堵管情况是难以绝对避免的,而导致堵管的因素很多,针对这些具体原因使用行之有效的对策,可以对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现象有效的预防,进而对治疗患者起到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脑出血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的四段十步骤开展活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临床给药途径,因使用方法、操作简单,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1],但在临床中常因维护不当,出现药物外渗、静脉炎、堵管等问题,造成非计划性拔管.通过改善此类患者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夹子的夹毕方法等内容进行改善,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一对一指导,从而大大降低脑出血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赵焱  赵美杨  宋春玲  邵艳萍 《吉林医学》2014,(27):6151-615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明确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要因素(导管堵塞和液体外渗)得到明显改善,使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由85.7%下降到2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技术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堵管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治疗的11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中药热奄包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皮下淤青、血栓、堵管、静脉炎)、静脉留置时间、舒适度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干预前、拔出静脉留置针时(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不良情绪[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静脉留置期间,观察组患者皮下淤青、血栓、堵管、静脉炎发生率、舒适度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L-1、IL-6、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STA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技术可减少静脉留置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程度,延长留置时间,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防止静脉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3.
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减少病人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各种原因,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方法 从回血堵管、冲管封管不规范、封管夹的位置过远、留置针延长管打折、留置针导管打折、压力过低、静脉痉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护士应熟悉导致留置针堵管的多种原因及有效维护方法.结果 通过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的分析,指导护士有效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延长置管时间.结论 有效延长留置针置管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及家属恐惧心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堵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2011年11-12月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某医院内一科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堵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25例,堵管发生率为25%。堵管原因包括:封管液剂量不足发生堵管5例,封管操作不当发生堵管的8例,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发生堵管的3例,留置时间过长发生堵管的2例,患者凝血机制异常发生堵管的1例,穿刺手臂用力或活动过度发生堵管的4例,穿刺方法不当及血管选择不佳发生堵管的2例。结论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应针对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便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管理活动降低妇科静脉留置针回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7年第二季度留置针回血的发生率(对照组),运用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对2017年下半年妇科留置针回血情况进行管理,统计第四季度留置针回血情况(实验组),比较实施专案活动前后,留置针回血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妇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回血率由改善前的54.84%下降到活动后的24.97%(P0.001)。结论实施护理专案管理对留置针回血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有效干预,能够降低留置针回血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运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减少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方法 科室临床护理人员成立QCC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本科室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情况进行统计,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及要因分析,针对拔管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措施后进行效果评价.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临床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活动前,由原来的35%降低到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品管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8.
秦思宜  庄红霞  王雪琪 《安徽医学》2015,36(11):1405-140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为活动主题,对所有实施品管圈前的104例及实施品管圈后109例患者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的原因及因素,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从88.5%降低到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对患儿局部静脉情况进行分析,做好置管前准备,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注意导管规格选择以及输送药品完成后导管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儿体内留置针堵管的发生概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带管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静脉留置针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痛苦,对导管的有效护理可以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保护患儿。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封管技术是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时间的关键,对减少患者穿刺的痛苦,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同行对静脉留置针降低堵管率的一些研究。以保证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的发生堵管的情况。从发生堵管的原因分析、预防对策方面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