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通过 CT扫描检查与常规X线平片表现对照分析,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常规X线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平片、CT检查11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常规X线平片检查发现有骨质增生的44例、156个椎体.椎间隙变窄的8个,前后椎间隙平行的20个,椎间隙后部增宽的36个、椎间隙明显增宽的12个.CT诊断椎间盘膨出的64人、80个,椎间盘突出的56个,椎间盘脱出的4个.结论 常规平片的X线表现,在排除其它疾患的情况下,椎间隙变窄,前后部椎间隙平行、后部增宽或明显增宽均具特征性,可作为平片间接诊断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X线片与螺旋CT对腰椎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腰椎退变X线片与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在显示腰椎骨质增生方面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即X线片优于CT.在显示椎间小关节退变方面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X线片优于CT.在发现许莫氏结节方面CT与X线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CT优于X线片.在发现椎间隙变窄方面,X线片优于CT,椎间隙变窄与椎间盘突出关系密切,椎间隙变窄与椎间盘膨出关系不密切.结论 腰椎X线片能发现并诊断腰椎退变;CT检查能发现X线片不能或不易显示的某些退变征象.当需了解椎间盘本身病变情况及周围软组织与神经改变时,行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患者的腰椎平片与CT表现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腰椎平片对该病的诊断。方法总结4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突出或膨出53个,均作腰椎平片和椎间盘CT扫描.结果腰椎平片出现椎间盘后缘轮廓征28个,占突出总数的52.8%,且27个此征的垂直距离≥0.2cm,占其比率96.4%、结论腰椎平片显示椎间盘后缘轮廓征,且距离≥0.2cm可以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一个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
薄层CT扫描在腰椎滑脱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腰椎侧位平片或透视能清楚显示腰椎滑脱,但此类患者往往被拟诊为椎间盘疾患而直接行椎间盘CT检查,因此,充分认识腰椎滑脱症在椎间盘CT扫描中的各种征象,不仅可由椎间盘CT检查明确腰椎滑脱症的诊断,而且还会避免误诊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对腰椎间盘的诊断价值,并与CT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对50例椎间盘患者行腰椎正侧位摄片及L5/S1、L4/5、L3/4三个椎间盘CT扫描进行X线及CT征象分析。结果:CT扫描的50例均发现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改变,共发现61个椎间盘突出。发现X线椎间盘突出直接征象:椎间隙后缘突入椎管的软组织密度影,共发现22例25个椎间盘改变,与CT诊断比较符合率为41%。X线诊断椎间盘突出间接征象有:椎间隙狭窄、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许莫氏结节和椎体缘后翘及椎间隙内钙化或积气,共发现16例19个椎间盘改变,与CT诊断比较符合率为31%。结论:X线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指导CT扫描方法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雄  崔杰  张宇  游旭旺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53-1254
目的探讨外伤后椎间盘炎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7例外伤后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入院后CT平扫所见:病变区域腰椎间隙略变窄,腰椎间盘呈膨出改变,密度明显减低,2例合并腰大肌肿胀伴密度减低,1例形成腰大肌脓肿。4例伴不同程度腰椎间盛膨出、突出。4周后示椎间盘边缘模糊,见前侧缘软组织影5例;3周至2年均表现明显椎间隙狭窄伴有邻近关节面椎体骨质硬化;椎体对称性骨质吸收、破坏及硬化。20 d至1个月后,本组均缓解出院。结论 CT对外伤后椎间盘炎有相当可靠的诊断价值,能为该病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病变的CT诊断与患者腰腿痛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洱县人民医院2008至2010年800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与临床诊断.所有患者皆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TEC 1800i CT层厚2mm,层距2mm,扫描L3-S1椎间盘800例腰腿病痛患者713例有椎间盘病变,其中膨出642例,突出66例,脱出5例,发生在L3-4椎间盘179例,发生在L4-5椎间盘301例,L5-S1椎间盘233例,结论腰腿疼痛患者做腰椎间盘CT扫描检查是十分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赵立征  毋高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40-2541
中老年腰腿痛病人中,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常见原因之一,CT不仅能对其作出明确诊断,同时能观察椎体、椎间盘异常,能清楚显示椎体后部椎小关节的结构和软组织异常,笔者对6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38岁81岁,平均61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腰痛、下肢麻木等,病程数周到30 a不等。1.2 CT扫描技术全部病例均使用美国GE公司SYNER-GY螺旋CT机。患者仰卧,在腰椎侧位定位扫描图像上确定扫描线位置,扫描线和椎间隙平行,层厚5 mm,层距5 mm,120 kV,100 mA,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摄影。1.3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颈椎病中医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分型与CT表现,行颈椎螺旋模式扫描,模拟重建常规单层C2/3、C3/4、C4/5、C5/6、C6/7椎间盘层面。容积扫描参数为120 KV,300 MAS,层厚0.75 mm,扫描范围约108~168 mm,探讨颈椎容积扫描及MPR重建对颈椎病中医分型的优越性。结果:颈椎病中医分型与CT影像表现如下,风寒湿型8例,颈部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项韧带钙化,椎小关节增生;气滞血瘀型12例,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痰湿阻络型20例,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横突孔狭窄,椎体骨质增生;肝肾不足型6例,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变窄弯曲移位;气血虚亏型5例,椎小关节对位不良,关节间隙变窄,间盘变性,椎体失稳。结论:颈椎容积(VH)扫描MP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征象,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对于颈椎椎管的骨性椎管狭窄,椎间孔、横突孔的狭窄,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退行性改变,后纵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的显示率提高明显,为颈椎病中医分型提供了客观指标,有助于提高颈椎病中医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在临床腰腿痛中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670例腰腿痛患者,均行L3/4,L4/5,L5/S1椎间盘多层螺旋CT扫描,软窗和骨窗分别显示.结果: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多出现于关节突的外侧缘;腰椎小关节间隙以变窄多见;腰椎小关节面毛糙、硬化、凹凸不平及关节骨皮质下囊变;腰椎小关节半脱位;腰椎小关节腔内积气.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段增大MSCT阳性率越高,67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中20岁-70岁年龄段经统计学卡方检验,CT检查阳性病例数与阴性病例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征象:腰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腰椎间盘轴位扫描骨窗可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其退行性变的病理改变,更有利于显示细微的骨质改变(如骨皮质下囊变),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诊断提供充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从而提高诊断率,明确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在获得性椎管狭窄引起的腰腿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 15 0例颈椎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中老年人颈椎病的影像特征及其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方法 :15 0例均拍标准的 X线平片 ,其中 12例做 CT扫描、4例做 MRI。结果 :12 0例椎体和小关节增生、4 6例序列不齐、5 8例生理屈曲度改变。 32例一个椎间隙变窄 ,6 2例有椎间孔变形 ,8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例椎管狭窄。 2 0例项韧带钙化。结论 :中老年颈椎病以椎体及小关节增生为常见 X线表现 ,X线平片为首选检查方法 ,绝大部分可明确诊断 ,特殊情况加做 CT、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9月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3例腰痛患者的腰椎CT资料,采用观察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面、关节间隙、骨赘形成及骨质改变情况,依据LFJOA的CT征象将其分级.结果 Ⅰ级48例,Ⅱ级48例,Ⅲ级57例.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累及3节椎间小关节90例,2节42例,1节21例;同时伴有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累及3节椎间盘膨出63例,2节57例,1节33例.椎间盘膨出导致LFJOA的病变率高于椎间盘突出(P<0.05),腰椎4~5(L4~5)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腰5~骶1(L5~S1)和腰3~4(L3~4)(P<0.01).结论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程度CT分级与椎间盘退变具有一致性,多层螺旋CT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真性前滑脱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腰椎真性前滑脱患者的CT扫描结果。扫描范围从椎间盘至椎弓根下缘层面,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用薄层扫描,层厚3mm,层距3mm。结果:CT扫描显示双侧椎弓峡部不规则的骨性缺损伴骨质增生、硬化;椎管前后径增加,呈"三叶草"形;椎体后缘呈"双边征"改变;相邻椎间盘向前方凸出椎体边缘。结论:腰椎真性前滑脱具有特征性CT征象,CT扫描显示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CT诊断。方法 采用CT横断面薄层扫描 ,并测量腰椎侧隐窝前后径 ,分析侧隐窝狭窄的原因。结果  5 6例侧隐窝狭窄 ,其前后径均 <3mm ,其中包括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38例 ;小关节突增生 11例 ;黄韧带肥厚 5例。结论 侧隐窝狭窄的主要原因有 :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小关节突增生 ;黄韧带肥厚等。它可以作为腰椎间盘CT检查诊断腰神经根压迫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50例颈椎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老年人颈椎病的影像特征及其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方法:150例均拍标准的X线平片,其中12例做CT扫描、4例做MRI.结果:120例椎体和小关节增生、46例序列不齐、58例生理屈曲度改变.32例一个椎间隙变窄,62例有椎间孔变形,8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例椎管狭窄.20例项韧带钙化.结论:中老年颈椎病以椎体及小关节增生为常见X线表现,X线平片为首选检查方法,绝大部分可明确诊断,特殊情况加做CT、M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纵裂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拍摄腰椎正侧位片,使用GE MAX640型CT机进行腰椎平扫,层厚间隔5mm,病变区2mm,病例1还进行了椎管造影CT扫描。结果腰椎平片及CT平扫仅能显示椎管内的骨性分隔,而CTM可以清楚显示纵裂的分隔及被分割后硬膜囊的情况,以及病变累及的范围等。结论腰椎平片只能作为本病的初级常规筛选检查,CT平扫结合CTM可对本病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对腰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腰椎患者采用MSCT亚毫米容积扫描,通过工作站对图像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123例患者中,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69例;外伤后骨折12例;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硬化,椎间孔变窄,骨桥形成25例;椎体滑脱伴椎弓崩裂、腰5横突肥大9例;骨转移2例.结论:通过MSCT亚毫米客积扫描后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对腰椎病变的显示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较普通平片和常规螺旋CT应用价值广泛、实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41例脊椎及骨关节结核的CT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常规CT扫描并三维重建,椎体扫描的层厚和层距均为5mm;关节扫描层厚为3min,层距为1.5mm。结果:141例中脊椎结核93例,其它骨关节结核48例。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融合、椎旁脓肿、硬膜囊受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冷脓肿形成、死骨等。结论:GT能较好显示脊椎及骨关节结核骨质破坏的程度、范围以及死骨、冷脓肿等特征性表现,尤其对发现早期病变更具优势,是诊断骨关节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09-111
目的评价多层CT检查在腰椎间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腰椎间盘DR和CT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将采用DR(数字化医用X线摄影系统)检查的作为对照组,采用16层CT检查的作为观察组,每组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中椎间盘病变膨出25例,骨质增生37例,椎间盘变性21例,椎间盘椎间隙狭窄3例,椎间盘积气2例,信号偏低或无变化22例,阳性检测率为88.00%。观察组中椎间盘病变膨出28例,骨质增生42例,椎间盘变性23例,椎间盘椎间隙狭窄7例,椎间盘积气4例,信号偏低或无变化6例,阳性检测率为9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病变患者使用16层CT进行检查,更能清晰显示其病变性质与病变部位,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腰椎小关节病并不少见,但临床上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疼之疾病相混淆。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故我们收集了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CT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 1.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51例,男31例,女20例。扫描层厚4mm,扫描线与腰椎问盘平行,自腰1/腰2扫描至腰5/骶1水平。病人仰卧,腿屈曲,所有病人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其中26例合并椎间盘膨出,占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