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及运动疗法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饮食及运动疗法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6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均有所下降(P〈0.0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饮食及运动疗法可显著降低糖调节受损患者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清珍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4):104-104,106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 6 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糖尿病饮食和降糖药物治疗 ,其中一组辅以运动疗法 ,3个月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 3个月后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别 (P <0 .0 1) ,空腹血糖有下降趋势。结论 运动疗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基础治疗上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2例,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5例,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诊治的2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干预及饮食护理干预均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但饮食护理干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国玉 《吉林医学》2014,(6):1335-133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指标。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保持糖尿病患者血糖平稳,延缓病情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素英 《吉林医学》2014,(17):3834-3835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分为两组,愿意配合并能坚持长期运动疗法的进入观察组,不能长期坚持运动疗法的进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运动疗法是一项经济、方便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加适当运动、辅以药物治疗对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按其是否按饮食运动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其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饮食结构调整、进食量的控制、餐后适量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因素,药物治疗处于辅助地位,它可提高药物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探讨临床价值.方法: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精神分裂症及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起居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好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糖尿病血糖,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生物化学检验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到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检查对象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主要的内容有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指标。结果通过对这两组检查对象的检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这些指标都要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生物化学检验可以有效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区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等都要高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总结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方面中的应用体会,提升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糖尿病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饮食指导。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在护理后,实验组在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时间长,对患者健康危害大,加强饮食指导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剑英 《中外医疗》2012,31(9):131+133-131,133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配合营养科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入院时及干预后1、2、4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在干预前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经过饮食护理干预后上述相关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通过饮食护理干预提高了病人的自控饮食能力,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护理。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结果随访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各代谢指标下降程度比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患血糖下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轮换注射位置对妊娠糖尿病妇女胰岛素强化疗法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环形轮换法注射胰岛素,而观察组则采取改良轮换法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差异,同时记录两组局部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局部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轮换法对于妊娠糖尿病妇女胰岛素强化疗法无明显影响,同时有助于减少患者局部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54-56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每天三餐餐前使用门冬胰岛素0.3 U/kg,对照组予优泌林0.1 U/kg,每天1次,于睡前注射,观察组同时加用地特胰岛素0.1 U/kg,每天1次,于睡前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剖宫产、子痫前期、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瑞格列奈与磺脲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晓东 《重庆医学》2006,35(9):799-800
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二甲双胍基础上分别加用瑞格列奈、格列比嗪,经剂量调整期,稳定期后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瑞格列奈是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控制方法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果。方法:将52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研究组采用饮食、运动治疗等综合性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控制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控制前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体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饮食、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方式可有效的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饮食联合运动疗法干预对青海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一般饮食指导等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运动与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血糖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优化饮食与运动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青海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饮食教育对象对提高糖尿病(DM)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80例2型男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饮食指导的对象为患者,观察组指导对象由患者扩大至其家庭主要成员。观察两组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教育前,两组成员在饮食治疗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回答正确率均较低,两组血糖和体重控制较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利用家庭支持系统的监督和协管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在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教育前与教育后空腹血糖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育前与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中不担任饮食管理主体的DM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饮食指导时,应将健康教育的半径扩大到其家庭主要成员,使家属能较好的发挥督导和协助功能,提高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满足营养需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