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的调查,了解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发生的时机、不同护龄对发生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针剌伤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36名护士1年来针剌伤进行间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6名护士中,3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学习,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对于易发生针剌伤的环节进行培训,大力提倡接种乙肝疫苗,正确处理针刺伤,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降低针剌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黄丽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80-2581
目的:调查分析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调查33名泉州市中心血站采血护士在2011年2月-2012年1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结果:33名护士中有18名护士曾被针刺伤,发生次数为41次。发生的主要环节是采血操作、回套针头、处理污染针头时,其中处理污染针头时被刺伤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不同工作年限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护士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经验日益积累,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血站采血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是与操作规程不规范、带血针头处理以及针刺伤后伤口处理不规范等有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完善意外针刺伤的处理等有关规章制度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的原因,如何防护和安全操作等问题。方法 对本院2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250名护士中有204人发生过针剌伤,发生率是81.7%,其中75人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占刺伤率的36.7%;抽血、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率低,仅3.39%;回套针帽率高,占63.3%;操作后取下针头率高,占80%;在针刺伤发生后向上级汇报率低,占9.3%。结论 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能力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保障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方法 对急诊科5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操作中是否戴手套、针刺伤情况、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等.结果 急诊室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年青护士防护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血液检测率又相当较低.结论 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霍越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79-179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85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85名护士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26人次,而发生针刺伤后只有3人次报告、跟踪检查。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完善管理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二级医院护士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护士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口处理现状,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四家二级医院160名在临床工作的护士针刺后伤口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针刺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结果被调查的160名护士中,87.5%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14.37%的护士未经任何处理,55.0%的护士未行后续处理,仅3.125%的护士行血液检查。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后处理不规范,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减少针刺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一些护士临床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结论 应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针刺伤情况。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48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有425名护士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54%。其中76.00%的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过;低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门急诊、外科、手术室针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钟刺伤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器毁形、拔针、处理用物、回套针帽等;护士在操作时经常戴手套者仅占10.21%,钟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者占53.18%。自觉执行上报制度者占13.18%。产生心理障碍者占90.82%。结论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差,操作不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管理,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民营医院护士针刺伤发生现状,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辖区内3所民营医院12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 仅2010年一年针刺伤发生率为47.11%,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为9.92%,针刺伤后及时上报率1.66%,针刺伤后血液检测率为0,针刺伤后预防接种率为0,操作时正确防护知晓率占10.75%.结论 民营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水平不容乐观,应加强这些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护士的职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焕阁  王侠 《当代医学》2010,16(24):114-115
目的了解西安各大医院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导致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西安市级医院急诊科的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的人数占82.4%,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次数与职称无关(P〉0.05);操作后回套针帽人数占调查对象的92.9%,其中双手回套针帽的占94.3%;在进行输液、注射、采血等操作中不戴手套的有占85.7%,偶尔戴占14.3%。结论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市二级医院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的情况、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的处理。结果100份问卷中87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7%。35%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预防及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成立其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13.
张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209-209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原因、发生率,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30名护士均有不同频次针刺伤的发生,发生率为81.9%。t结论:制定规范的操作防护流程,强化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方法和尽快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以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千预措施、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职和轮转的46名护士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最近24个月内((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0%的门诊输液室护士受到过针刺伤的损害,针刺伤与人力配备、对护上针刺伤的认知、护士是否规范操作及护士自身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绍容  吕玉珍 《海南医学》2010,21(3):146-147
目的了解本院急诊护士职业损伤的现状,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名护士一年来的职业暴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针刺伤、体液污染为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伤后的处理方式,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门诊输液室工作的21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1名护士中均发生过针刺伤,且发生针刺伤后无一人填写受伤报表,跟踪检验。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市二级(含二乙)以上医院的部分临床护士发放自行设计的医疗锐器伤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后行统计分析。结果163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100%,其中1年内发生针刺伤412次,年刺伤率人均发生2.5次;安瓿损伤172次,人均发生1.1次;其他锐器伤53次,人均发生0.3次。结论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尤其要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规范其操作行为,减少锐器伤,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19.
杨晓琼 《中外医疗》2008,27(36):8-9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市3家二级(含二甲)以上医院的部分临床护士发放自行设计的医疗锐器伤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96.5%,其中1年内发生针刺伤508次,年刺伤率人均发生2.5次;安瓿损伤196次,人均发生1次; 其他锐器伤70次,人均发生0.35次.结论 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医院存在制度不健全,补救措施不及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护士在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了锐器损伤等危害因素的调查.结果 120名护士中,主要伤害因素为注射针头和头皮针刺伤,占90%;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占45%;化学消毒剂损伤和辐射、噪音分别占35%和16.7%.结论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普遍存在于临床各科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