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粘连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08例手术患者资料,对42例粘连病例分析部位及原因.结果:粘连发生于中隔与下甲及钩突游离缘与中鼻甲板.结论:手术前检查不仔细、术后换药不及时、不到位、术中操作不当等是造成粘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手术后鼻腔粘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鼻内镜手术后粘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从136例鼻内镜(ESS)手术患者完整资料中,筛选出15例术后鼻腔粘连病例,对此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无粘连的121例比较。结果粘连的15例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0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5例。结论手术中对应创面距离过小,换药不及时和粘连后处理不当是造成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鼻腔粘膜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鼻腔粘膜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头痛病因复杂,在成人和儿童中非常多见。近年来我科和神经内科合作,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纠正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43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经内科初步检查无异常发现、药物治疗不佳的头痛患者200例。排除鼻出血、鼻前庭炎、急性鼻炎、鼻腔良恶性肿瘤、药物性鼻炎等常见引起头痛的病例后,对患者行硬质鼻内镜检查,对具有鼻腔结构异常体征的患者予以登记,筛选出43例同时具有鼻腔结构异常体征又有头痛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25例,12~65岁,采用CT检查结合鼻内镜技术,分析鼻腔结构的异常。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后不填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8例患者(不填塞组)FESS术后不填塞鼻腔,60例术后填塞,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不填塞组术后并发症比填塞组明显减轻,且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术后渗血在2-7 h内基本停止;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无术腔严重粘连发生。结论通过适当的处理和预防,大多数FESS术后患者可不进行填塞,这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微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进行鼻腔微填塞,而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鼻腔填塞(将止血海绵包裹在止血凌中,混合填塞),所有其他的处理与治疗措施都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与术后头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无活动性出血,(10.9±0.5)ml的平均渗血量,对照组术后有活动性出血出现,(12.9±0.4)ml的平均渗血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头痛评分远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微填塞对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好,术后头痛较轻,患者舒适程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窥手术后鼻腔粘连与中鼻甲处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1例,2003年以前40例保留了中鼻甲为A组,2003年以后41例切除了部分中鼻甲为B组.结果 术后6~10个月复查鼻腔粘连情况,A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地粘连10例,占25%,粘连部位在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之间,B组患者无一例出现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镜手术可在术毕有选择性针对中鼻甲病变程度不同行中鼻甲成形术,对防止粘连有一定作用,且使术后清理工作变得简单、方便,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头痛是耳鼻喉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结构异常所造成的的头痛称为鼻源性头痛,其误诊率较高,往往采取血源性头痛或丛集性头痛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效果总是不理想。误诊率高也许由于鼻部非占位性或非炎症性疾病症状不显,有报道称,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系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鼻腔冲洗剂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转归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0例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鼻可乐组、高渗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鼻可乐、3%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行鼻腔冲洗.术后随访半年,在术后第2、4、6周及第6个月观察3组患者鼻内镜检查结果(临床疗效)、鼻部常见症状的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鼻腔通气功能、鼻黏膜纤毛运动速率的差异.结果 术后第2、4、6周临床疗效比较,鼻可乐组<高渗盐水组<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第2周、第6周、第6个月鼻部症状改善的视觉模拟评分表比较,鼻可乐组<高渗盐水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6周及第6个月3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面积比较,鼻可乐组>高渗盐水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周及第6个月鼻黏膜纤毛运动速率,鼻可乐组>高渗盐水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可乐洗鼻剂能够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手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12例(724侧)鼻内镜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中、术后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粘连的71侧中,筛窦腔粘连闭塞29侧,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25侧,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9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8侧。结论术前不确切抗炎治疗、术中鼻腔异常结构处理不合理、术后换药不及时和粘连后处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医院共采用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84例,24例全麻下手术,其余均为局部麻醉,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随访3个月-6个月。结果随访3-6个月,其中显效率95.24%、有效率40.48%,未见无效例;术后VAS、NAR低于术前,术后NMCA、NCV、Vt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并发症,头痛症状消失。结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鼻通气状态,减轻鼻部症状,减轻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经鼻内镜治疗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53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 53例中,鼻中隔高位偏曲18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8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10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剖异常7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5例.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高分辨率CT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罗文波 《中外医疗》2011,30(11):3-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解剖变异及黏膜接触点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鼻解剖变异及黏膜接触点头痛患者行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进行鼻解剖结构评估,经药物治疗2个月后无效者采取鼻内镜下选择性多结构重塑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半年,评估疗效。结果 82例患者治愈6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4%。结论鼻中隔、中(下)鼻甲、钩突、筛泡等解剖变异是黏膜接触点头痛主要原因,鼻内窥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由其引起的鼻源性头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鼻内镜手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使得很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得以康复,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不少患者存在术后复发。鼻腔粘连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鼻腔粘连发生原因,多发部位进行分析,以探讨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源性头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重塑鼻腔解剖异常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28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发现鼻腔一个或多个解剖结构异常,内镜下实施矫正重塑。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纠正了解剖结构异常,鼻腔通气恢复正常,头痛症状消失。结论 内镜下矫正重塑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治疗由其导致的鼻源性头痛,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海凤 《华夏医学》2012,25(5):806-809
鼻内镜手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目前已经成为鼻外科系统的主干技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建立鼻内镜诊断技术,90年代开展内镜鼻窦手术。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y sinus surgery,FESS)主要用于治疗鼻窦病变,多用于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有诸  相似文献   

17.
鼻腔冲洗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鼻腔冲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粘膜的恢复和鼻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粘膜的恢复时间缩短,鼻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鼻腔冲洗可使鼻粘膜恢复时间缩短,鼻腔粘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FESS)后鼻腔处理的新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FESS的 9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术毕两组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实验组自术后第 1天起间断性鼻腔滴抗生素注射液 ,术后第 3至第 5天取出填塞物。对照组于术后 2 4~ 4 8h取出填塞物。比较两组患者在鼻腔填塞期间的头痛、鼻痛、咽部干燥感等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抽取鼻腔填塞物后鼻出血 ,黏膜水肿充血或损伤状况。结果 :实验组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1)。 结论 :FESS术中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后间断性鼻腔滴抗生素注射液可减轻鼻痛、头痛、咽部干燥感 ,减少鼻腔出血 ,黏膜水肿充血或损伤。  相似文献   

19.
王宝莲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85-186,188
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62例无鼻内症状的鼻源性头痛的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实验,并分析其解剖学特点,确定具体解剖变异部位,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实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结果鼻部CT结合鼻内镜检查发现62例患有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反向弯曲、钩突肥大、筛泡过渡气化、鼻腔鼻窦复合体(OMC)狭窄等解剖异常,鼻内镜术后随访6~12月,治愈4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对确诊的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修正鼻腔解剖异常,使病因真正地解除,获得满意疗效,提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飞  鲍同柱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65-1067
创伤愈合是个复杂的过程,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而言,创伤愈合与细胞、细胞基质和细胞因子三者问的互相作用有关^[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并诱导分泌其它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基质成分的合成,在组织修复、胚胎发育、免疫以及多种常见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PDGF与创伤愈合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