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对其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相应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护理环境因素。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及时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研究基于IKAP模式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患者院外康复阶段,对患者遵医行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8月~2022年6月间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55)与对照组(n=55)。试验组采取于IKAP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照组常规院外护理模式、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自护能力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护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冠心病患者院外康复阶段应用基于IKAP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护能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血管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患者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行防范性护理方法。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工作不到位、护理操作不规范、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度低、医院护理制度不完善。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概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性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总结护理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三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以患者自身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居多。医院应加强防范,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水平,从而减少不安全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 "进行探讨.方法:据我院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80例(2015年~2016年)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患者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再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出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专业性、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及其他因素三大方面,并针对这三方面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使患者自身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和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良风险因素,探究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对照组56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的是常规护理方法,管理组56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的防护管理,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管理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护理投诉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积极预防和应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可行的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张利娟  彭倩  杨展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35-2137
目的:研究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取PCI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1)和对照组(n=59),实验组给予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2周心功能、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干预2周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更高,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更高;干预2周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SF-36显著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显著更低.结论:早期路径心脏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可能来自于护理人员、患者或其他方面,应认真分析总结并进行合理防范。结论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强化护患沟通,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及管理,尽量消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1.32%)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9.21%)护理风险事件,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梁秀萍 《中外医疗》2012,31(31):182-183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该院近3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剖析,归纳出相关的防范对策。结果护理人员、患者及医院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三个不安全因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明确岗位职责、健全规章制度,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记录,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改善病房环境、强化安全管理,对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出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度的相关措施。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采用相同的护理人员对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相应的防范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情况进行对比可知,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程度及医患纠纷发生几率等各项指标大大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结论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谈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n=80)与对照组(n=80),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同时比较并评价两组病患经相应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5%;而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6.2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和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5例心绞痛患者资料,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Z=﹣3.710,P=0.000)。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对急性心绞痛患者接受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针对性防范对策进行探讨。方法盲选我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到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既存在有护理人员因素又涉及到患者自身因素。结论为有效保障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效果,需要对护理中潜在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02月至2018年0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n=51)、对照组(n=51),实验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价值显著,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预防性措施的实施在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72例,随机分别纳入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预防性措施,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必要的预防性措施,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加安全防范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10.00%,而对照组则达到31.67%,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差异较大,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加以防范,避免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和总结性方式,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三方面,科室应根据具体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防范护理不安全因素,降低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