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由前列腺上皮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分泌到精液,弥散到血液中,目前血清PSA的检测是临床上筛查和诊断前列腺癌(Pca)最具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PSA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量无前列腺疾病的正常组32例的PSA值与10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进行均值比较,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01);把103例前列腺癌组按PSA值大小分为4组,分别为1组:<20μg/L,2组:20μg/L~40μg/L,3组:40μg/L~60μg/L,4组:>60μg/L,进行骨显像阳性率卡方两两比较显示。结果:除3、4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随着PSA值的增加,其骨转移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转移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89例PCA、45例前列腺增生(BPH)和30例正常人群血清VEGF的浓度,并将三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CA组患者血清VEGF、t-PSA、f-PSA浓度显著高于BPH组、正常对照组(P<0.05);PCA组患者f/t PSA比值显著低于BPH组、正常对照组(P<0.05);BPH组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PH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f/t PSA比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高、中、低分化组间血清VEGF、t-PSA、f-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期PCA血清VEGF、t-PSA、f-PSA表达显著高于A+B期(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血清VEGF、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清f/t PSA比值与分化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VEGF、PSA的检测有助于PCA的诊断;血清VEGF、PSA浓度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分化分级、临床分期和浸润转移相关,其检测对PCA术前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f/tPS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PSA与tPSA并计算两者比值f/tPSA;计算不同f/tPSA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虽然各指标在PCa与BPH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4~10 ng/ml的诊断灰区,tPSA的PCa组(7.93±1.38)与BPH组(7.12±1.59)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PSA的PCa组(1.12±0.39)与BPH组(1.36±0.48)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的PCa组(0.11±0.04)和BPH组(0.27±0.07)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诊断灰区,用f/tPSA比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比tPSA更有价值,以f/tPSA<0.16为诊断鉴别点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f/tPS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PSA与tPSA并计算两者比值f/tPSA;计算不同f/tPSA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虽然各指标在PCa与BPH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4~10 ng/ml的诊断灰区,tPSA的PCa组(7.93±1.38)与BPH组(7.12±1.59)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PSA的PCa组(1.12±0.39)与BPH组(1.36±0.48)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的PCa组(0.11±0.04)和BPH组(0.27±0.07)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诊断灰区,用f/tPSA比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比tPSA更有价值,以f/tPSA<0.16为诊断鉴别点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PSA、F-PSA、F-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IA)检测86例健康男性、46例前列腺增生和4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F-PSA,计算F-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F-PSA/T-PSA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T-PSA与前列腺癌分期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01),Ⅲ-Ⅳ期患者的T-PSA明显高于Ⅰ-Ⅱ期,而F-PSA/T-PSA比值与前列腺癌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T-PSA和F-PSA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PSA/T-PSA比值可用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Ⅰ CTP)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为诊断标准,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检测43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18例为非骨转移,25例为骨转移)和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PSA和Ⅰ CTP水平.结果PSA与Ⅰ CTP在骨转移与非骨转移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PSA在骨转移组间(M2与M3)无统计学差异,而Ⅰ CTP有差异(P<0.001).PSA以>20μg/L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临界值,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0%(24/25)、61.1%(11/18)、81.4%(35/43);Ⅰ CTP以>6μg/L为临界值,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25/25)、88.9%(16/18)、95.3%(41/43).结论PSA与Ⅰ CTP均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ⅠCTP水平可反映骨转移的程度,而PSA不能,且Ⅰ CTP对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优于PSA.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方法通过对病人行肛门指诊,膀胱镜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三项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结果通过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有临床意义,但必要时可以结合病理更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结论此三项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筛选是简便易行,便于推广的前列腺癌诊断技术,使患有前列腺癌的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方法通过对病人行肛门指诊,膀胱镜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三项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结果通过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有临床意义,但必要时可以结合病理更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结论此三项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筛选是简便易行,便于推广的前列腺癌诊断技术,使患有前列腺癌的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和探讨正常血清PSA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就诊时正常血清PSA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与分级、免疫组化的结果及临床预后.结果 正常血清PSA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未分化及特殊类型如黏液腺癌.其中3例病情凶险,短期内死亡.结论 正常血清PSA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当高分化时属于潜伏型,免疫组化PSA常多为阳性,预后良好;当中分化时,一种类似于高分化潜伏型,另一种为进展型,病情凶险,抗雄疗效差;而未分化型,是因为血清PSA正常是因为前列腺上皮细胞已失去分泌PSA的功能,病程短,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ECT骨显像诊断与血清PSA检测,比较单一ECT骨显像与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的检出率。结果:联合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骨转移患者的骨转移率与PSA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较高,是理想的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检测,观察骨转移与PSA值的关系。结果:骨转移患者PSA值总体高于非骨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骨转移患者骨转移发生率均随PSA值增大而逐渐增加,且骨转移越严重PSA增大速度越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效果显著,患者PSA<10μg/L时骨转移发生可能性极小,患者PSA>20μg/L时需要及时进行E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ECT)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ECT骨显像、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7.8%,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值与骨转移的程度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若PSA<10μg/L则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当PSA>20μg/L时,应常规进行ECT骨显像检查,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14.
15.
血清PSA C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结合PSA(CPSA)含量及CPSA/PSA比值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前列腺癌患者(4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和其他疾病患者(43例)血清PSA和CPSA含量,计算CPSA/PSA比值,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组PSA、CPSA和CPSA/PSA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和其他疾病组(P〈0.01)。结论血清PSA、CPSA含量及CPSA/PSA比值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酶联免疫法(EIA)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方法 应用酶免法测定了老年人(大于60岁)99例前腺增生、16例前列腺炎、14例前腺癌患者的PSA值。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炎组比较,其PSA值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PSA值对诊断老年人前列腺癌,尤其是早期筛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测定血清PSA作为监测前列腺癌的指标之一,血清PSA水平增高除见于前列腺癌外,也可见于前列腺瘤和前列腺肥大症等良性疾病,因此,单独测定血清PSA浓度对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不强,本文兹在研究血清PSA与尿液PSA比值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清PSA测定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LIA法对临床387份血清进行PSA测定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PSA均高于良性前列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PSA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是帮助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生化指标,虽存在6~12ng/ml的“灰色区域”,但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经直肠超声(TRU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纳入140例疑似PCA患者,均行MRI检查、TRUS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血清PSA检测,分析MRI、TRUS下PCA病灶影像学特点,比较PCA与非PCA的血清PSA水平,并以最终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分析MRI、TRUS、血清PSA对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140例疑似病例经病理确诊为非PCA 59例(包括前列腺良性增生33例、前列腺炎26例)、PCA 81例;MRI下PCA病灶T2WI呈斑片状低信号,DWI病灶部位存在异常高信号,ADC呈低信号,TRUS下病灶呈低密度阴影、边缘毛躁、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血流信号丰富;PCA患者血清PSA水平较前列腺良性增生及前列腺炎患者更高(P<0.05);ROC曲线显示,MRI、TRUS及血清PSA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 MRI、TRUS、血清PSA三者均对PCA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是将其联合后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0.
梁绍奖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7):2304-2305
目的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前列腺癌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和PSA结果进行回顾研究,并对骨转移与PSA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为79.3%,常见转移部位是骨盆、腰椎及股骨,随着PSA值不断增高,骨转移阳性率也增高,尤其当PSA>60μg/L时,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率100%,而PSA<20μg/L时,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机率很小。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是诊断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最佳检查手段,核素全身骨显像结合PSA结果可以提高判断骨转移准确性,尤其对单个病灶的性质判断更为重要。当PSA>20μg/L时,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很大,应常规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