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49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淮阳县人民医院49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7 058例输血患者中,49例发生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69%,其中过敏反应39例(79.59%),发热反应8例(16.33%),其他2例(4.08%);单采血小板、冷沉淀、血浆、悬浮少白红细胞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0.90%和0.62%和0.48%。结论:输血反应主要由血小板和血浆制品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胡佳林  周浩锋 《重庆医学》2018,(8):1068-1069
目的 了解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更加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涪陵中心医院2012-2015年输血病例24408例,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为准对其进行统计.结果 医院4年间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14例,反应率为0.88%.各种血液成分中,以冰冻血浆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最低.所有反应中过敏反应最多,其次为发热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随年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血型、性别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疗单位应充分认识输血风险,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输血知识培训,提倡自体输血及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类型,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410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对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100例输血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9%;20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有11例(55.0%),发生发热反应的有9例(45.0%),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冰冻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及冷沉淀这四种血液成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发生率最高,冰冻血浆发生率最低。结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严格把我临床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对于输血患者应加强各输血环节的监管工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将本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进行总结,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发生发热反应的有21例,约占20.6%,过敏反应的有80例,约占输血不良反应的78.4%,发生急性溶血反应的1例,约占输血反应的1%,由于观察例数较少,急性溶血反应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不良反应措施。方法随机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血液制品的输注14880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92例,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92例(0.62%);且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冼涤红细胞没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61.96%,高于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3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灭活的血浆52.17%,高于红细胞悬液的29.35%,以及单采的血小板1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比较多,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加强输血的安全意识,并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保证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邱芳  朱颖  李海亮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23-123
目的针对近年来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原因,尽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切实保障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过敏反应占64.5%,其次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11.8%,溶血反应占1.5%,血小板输注无效占22.2%。结论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科学合理用血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挽救生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由于血液的复杂性,输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的同时又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要充分权衡输血的利与弊,决不滥用、误用血液,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丹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14-3815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反馈至我站的121例输血反应,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84例输血患者中,12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53%;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血浆及低温沉淀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42例(1.01%)、11例(1.77%)、65例(2.23%)、3例(1.62%);121例输血不良反应中75例有输血史,占总输血不良反应例数的61.98%。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多由血浆制品引起,主要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输血史是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疾病的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92-95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结构及其特点,探讨导致临床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输血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87例为研究组,分析临床输血反应结构及其特点,随机选择同期到该院输血但未发生输血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就两组对应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输血不良反应结构为:过敏反应占比50.57%;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比48.27%,输血后紫癜占比1.15%;输注成分以血浆/红细胞搭配输注、血浆、血小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列前四位。研究组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IgE含量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职业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患者血液存在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IgE的过表达是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搭配血浆/红细胞、单纯血浆输注及血小板输注是临床输血反应的主要构成;提高对免疫球蛋白IgE的高表达、反复多次输血、免疫性疾病史的患者输血过程的密切监控,或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血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及职业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9.
巢敏 《当代医学》2014,(24):29-30
目的 了解成份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来源及特点,为临床医生选择输血成份及不良反应处理提高意见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汨罗市人民医院各科室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24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的输血报告回执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在这2446例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对这些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成份血输注中,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15%(2/93);输注浓缩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为1.09%(24/2188);输血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1.05%(1/95)。在不良反应发生上,主要为发热和过敏,发生率分别为59.3%、33.3%。结论 输注成份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浓缩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低;输注血浆和血小板主要引起过敏反应,浓缩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临床上需要严格掌握成份输血适应证,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6 04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 040例输血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9例输注冰冻血浆,有4例输注血小板,有2例输注红细胞,有1例输注冷沉淀。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0例为过敏反应,占62.5%;有3例为发热反应,占18.8%;有2例为肺损伤,占12.5%;有1例为溶血反应,占6.3%。结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肺损伤及溶血反应等为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过程中应加强输血防治工作开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临床科室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9188例次输血患者中,出现了49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7%。其中32例出现了过敏反应,占65.31%,17例出现了非溶血发热反应,占34.69%,没有出现溶血反应和其他输血反应。(2)悬浮少白红细胞悬液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6%,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3%,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0%,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3)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有无输血史、过敏史有关。(4)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有助于预防血小板和红细胞输注时发热反应的发生。结论:输血存在风险,要正视输血指征,高度重视过敏史、输血史等因素,避免不必要输血,提高输血警惕性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雷俊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81-2982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类型,探讨预防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近6年来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12262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1例,发生率为0.42%,其中过敏反应36例,占70.59%,发热反应14例,占27.45%,其他1例占1.96%。结论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率和文献报道相近,其主要类型是由输注血浆类制品引起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12886次输血治疗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886次输血治疗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次,发生率为0.52%,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44次、占65.7%,过敏反应21次、占31.3%,循环超负荷2次、占0.30%;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0%,0.47%,0.41%,0%;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7%;去除或灭活白细胞后的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为主,主要由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呈显著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的患者可使用去除或灭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以保障输血安全;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异体输血,推广自体输血,可大大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218例,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035例输血患者共输血97 248袋,其中218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3%,其中输注红细胞类制品、血浆类制品、血小板、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95例(0.24%)、70例(0.18%)、48例(0.69%)、5例(0.04%),过敏反应145例(66.5%),发热反应55例(25.2%),其他反应18例(8.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科室是儿科、产科、肿瘤科。结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输血品种、次数等,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较高。严格把握输血指征,正确选择血液制品以及加强输血相关环节的监管,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陈辉莲 《医学综述》2009,15(16):2539-2540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北海市97例输血反应的病例资料。结果共28 922例次接受输血治疗,发生输血反应97例,输血反应率为0.34%,其中全血为2.00%,红细胞悬液为0.41%,洗涤红细胞为0.51%,血浆为0.19%,血小板为1.14%,冷沉淀为0;输血反应类型:变态反应24例,发热反应65例,呼吸困难3例,其他5例。结论红细胞、血小板的输血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血浆的输血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0例需输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全血输入、血浆输入、红细胞输入和机采血小板输入法.并随机选取4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法和常规输血法,比较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红细胞输入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5%,采用全血输入法患者不良反应最低生率分别为6.0%和13.5%,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2.0%,两种输入方法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组别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前,两种患者发热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输血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发热发.结论 :采用少白细胞技术可有效降低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患者在实施成分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引致原因和具体表现类型。方法择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创伤后成分输血患者42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性别、既往输血史、妊娠史以及血液类型等因素实施具体的分类统计。结果本次研究中涉及的4216例创伤后成分输血患者中,共有84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发应,总发生率为1.99%,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有36例患者具有妊娠史,有42例患者具备既往输血史。从导致患者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类型角度分析,涉及了红细胞悬浊液59例,血浆17例,冷沉淀4例以及血小板4例。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分析,涉及发热反应57例,过敏反应14例,溶血反应2例以及其他反应11例。结论输血治疗史和妊娠史与创伤后成分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具有直接相关性,做好创伤患者的临床病史调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处置,对于确保创伤后患者实现安全有效的成分输血治疗干预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创伤患者通常会发生创伤热、手术热、吸收热等非输血发热反应,要求临床医师要注意上述状况与输血性发热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近三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各种血液成份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82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115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中悬浮红细胞66例(57.39%);冰冻血浆43例(37.39%);单采血小板6例(5.22%);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中以发热反应55例(47.83%),过敏反应58例(50.43%),其中发热反应中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多见,占92.73%,过敏反应中则以输注血浆多见,占67.24%,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占22.41%.结论: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过敏反应为主,其中悬浮红细胞与冰冻血浆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血制品,输注悬浮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过敏则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及血液制品,临床上应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9.
葛丽  陆应玉 《安徽医学》2017,38(1):62-64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分析统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报至输血科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资料。结果2年间输血8526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0.79%;红细胞输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血浆为0.77%,血小板为1.61%,全血为10%;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无溶血反应回报记录;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0.67%和0.22%,过敏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22%。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输血相关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6 107人次的输血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0例(0.11%);其中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7例(0.03%),过敏反应23例(0.09%);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0.32%);有输血史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主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FNHTR和过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血制品是血小板;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患者的输血指针,以此来减少由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